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南水北调工程赞皇西高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有重要发现。根据出土的墓志,此处是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地,该墓群规模大、排列有序,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少有的北朝大型家族墓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出土的随葬品丰富、组合清晰、纪年明确,是北朝墓葬研究的标尺。西高墓群位于太行山东麓、赞皇县西高村南岗坡地上,南水北调渠线计划斜穿该墓...
獾子冢及车马坑全景 新闻发布会现场 1月16日,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在全面完成严仓墓群车马坑清理的基础上,考古人员揭去严仓墓群獾子冢椁盖板,严仓墓群抢救保护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1月16日下午,湖北省文物局与荆门市人民政府在獾子冢考古发掘现场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严仓墓群考古工作最新进展和收获,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吴宏堂、荆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柯昌军出席。 为做好严仓墓群的抢救保护工作,...
1月7日至9日,湖北省文物局在荆州市召开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2009年度考古工作汇报会。承担南水北调工程湖北2009年度考古发掘项目的35家项目承担单位及协调、协作、监理单位的代表100余人与会,并汇报了2009年度的工作情况和10个文物保护科研课题进展情况,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吴宏堂、荆州市政府副市长郭跃进出席并讲话。 2009年,湖北省文物局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汉墓发掘现场 昨日,南水北调主干渠焦作Ⅱ段九里山附近发现一汉墓群,焦作市文物勘探队工作人员正在对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出土有价值文物二十余件。 近日,有市民分别向焦作市文物部门和马村公安分局九里山派出所举报,在南水北调主干渠焦作Ⅱ段九里山附近发现一汉墓群,一些群众对个别墓葬私自进行了发掘,墓室内陶仓楼、陶壶、陶罐、陶猪等十余件文物被抢走。接到举报后,焦作市文物勘探队工作人员赶往现场,...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中新网12月21日电 河北省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南段文物考古发掘工作日前又有新发现。在石家庄南水北调工程元氏段的文物考古勘探中,元氏县出土三块唐代墓志。据专家鉴定,这三块唐代墓志为研究昭穆制度提供了首例实证。 据石家庄文物局消息,这三块唐代墓志出土地点位于元氏县苏阳乡南白楼村南白楼墓地西区的唐代李氏家族墓,今年6月至9月对该墓地进行钻探发掘时被发现。通过这三块墓志以及元氏县文管所提供的另外两块墓志,可...
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南段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又有新发现。在石家庄南水北调工程元氏段的文物考古勘探中,元氏县出土三块唐代墓志。据专家鉴定,这三块唐代墓志为我国研究昭穆制度提供了首例实证。这三块唐代墓志出土地点位于元氏县苏阳乡南白楼村南白楼墓地西区的唐代李氏家族墓,今年6月至9月对该墓地进行钻探发掘时被发现。通过这三块墓志以及元氏县文管所提供的另外两块墓志,可以基本判定李氏家族墓内的祖孙三代关系,...
由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学会承办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现与研究研讨会”,11月19日在郑州结束。记者从会议上获悉,国家投入近10亿元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76个考古发掘点的工作,从发掘面积上计算,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完成近半,还有387个点今后5年内将陆续开工。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现与研究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日前,南水北调纪念馆在河南省淅川县建成开馆。纪念馆通过壁画、雕塑、模型等,着重表现伟大的民族精神。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工程实施后,淅川县将新增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淹没耕地13.1万亩,各项淹没实物静态损失达66亿元以上。淹没涉及11个乡镇、185个行政村,动迁人口达16.2万人,整个移民安置工作将于2011年全部完成。为记录库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事迹和高尚风格...
近日,淅川县南水北调纪念馆建成开馆。 纪念馆共5层,分别为中线工程馆、淅川移民馆、治水名人馆、千秋大禹馆及丹江观景台。馆内设计新颖巧妙,人文、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历史、现实、未来交相辉映。120件实物、300多幅图片以及大量翔实的文字,真实展现了南水北调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讴歌了淅川人民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
8月5日,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主持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考古项目—邯郸磁县北齐修城王高孝绪墓通过南水北调考古专家组验收。专家组成员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信立祥研究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乔梁研究员、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赵福生研究员等组成,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张文瑞副处长、省文研究所韩立森所长以及邯郸市、磁县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 磁县高孝绪墓是一座北齐时期皇室成员的中型墓葬,位于磁县讲武城镇刘庄村西300...
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近日,河北省文物局按照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工作计划,部署石家庄以南段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现在已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16支考古队伍开始进驻南水北调工程文物遗存点开展文物勘探及考古发掘工作。南水北调工程石家庄以南段共发现38处文物遗存,分布在石家庄、邢台、邯郸3市8县,文物勘探面积17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7万余平方米。文物遗存(含...
日前,由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承担的南水北调邢台段凤凰墓群文物点勘探发掘工作全面展开,勘探总面积已超过5万平方米,探定大中型墓葬30余座。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委托,该中心承担了邢台段内邱凤凰墓群文物点勘探发掘任务,据初步测算,勘探总面积将达到2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 自文物保护中心考古工作队6月下旬进驻工地以来,队员们经受住了烈日酷暑的考验。由于正值暑期,田野玉米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甚...
日前,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光冀与湖北省文管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等单位考古专家组成专家组,深入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检查考古发掘工地,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吴宏堂陪同。 专家组先后深入丹江口市莲花池墓群、龙口林场墓群、果茶场Ⅱ号旧石器点、郧县龙门堂遗址、青龙泉遗址考古发掘现场,重点就龙门堂遗址、店子河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召开论证会,并考察了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市、郧县文物整理基地和湖北南水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