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新乡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截至6月5日,该市已全面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乡段的文物挖掘工作,一大批颇有价值的文物被妥善保护,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新乡是河南省文物大市之一。南水北调中线穿越该市北部,全长78公里,文物勘探面积140余万平方米。去年4月至今,该市共计挖掘290多处文物点,其中汉代粮仓、明代窑址为最多且最有价值的文物。凤泉区金灯寺遗址,发掘出大量明清时期的窑址作坊;卫辉大司...
聂村墓地出土的三彩钵。 王门墓地出土的汉代陶猪。 徐家岭墓地出土的铜器铭文。 薛村遗址唐代墓葬出土的彩绘白陶文吏俑和武士俑。 春又归,踏青时。 4月3日,河南省文物局召开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06年度文物保护工作汇报会,公布了以下内容: 来自全国的34家考古发掘研究单位经过去年1年的共同努力,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共发掘古城址5处,古遗址25处,古墓葬...
日前,在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上游库区文物的抢救性发掘中,考古学家在汉江边的辽瓦遗址发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夏代城址。这一发现为史料稀少的夏代研究找到了新的文物实证。夏代城址是2006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文物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2007年3月14日,《中国文物报》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名单。此次入围项目24项,其中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文物保护项目唐县淑闾遗址及徐水东黑山遗址2项入围。这两处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均由我省文物研究所承担。 淑闾遗址位于河北省唐县高昌镇淑闾村西,遗址面积约200000平方米,发掘总面积4006平方米,发现先商、东周、汉、明、清等多个时期遗存,以前两个时期最为丰富。先...
在北京市文物局和房山区文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南水北调考古工作队自7月15日—11月12日,经过近4个月的奋战,对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进行了全面文物勘探工作。为确保地下文物安全,本次对全线采取全面普探(发现遗迹的地带采取重点勘探),勘探宽度自管线中线向两侧各扩30—35米,实际勘探宽度60—70米(此宽度为拆迁范围)。对所有的探孔及层位进行了详细记录,勘探工作做到每一探孔责任到人,并对所...
20日上午,副省长张大卫带领省水利厅、发改委、大项目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副市长王林贺陪同下,到郑调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关情况。张大卫指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力配合,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大力支持工程建设,保证我省境内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张大卫一行先后来到南水北调穿黄工程项目部及荥阳段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进展情况,慰问一线工人,并与南水北调中线局领导研究征迁安置工作,听取了我市有关情况...
今天,“文物保护世纪行——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宣传大行动”考察团与河南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 会上,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介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河南是所经线路最长、涉及面积最大、文物点最多的省份。河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已确认各类文物点170处,总干渠涉及文物点160处,共计330处。丹江口库区文物是研究楚文化起源、楚都丹阳地望、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备受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文物保护工作时下已进入关键时期。丹江库区河南省境内153平方公里新增淹没区的160多处文物点目前已得到有效挖掘和保护。 南水北调文物保护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大文物保护工程。其中河南淹没区所确认的170多处文物保护点包括古文化遗址34处,古墓97处,地上文物3处,古生物化石点和古人类地点37处。这一区域文物群所反映的夏文化、商文化、楚文化等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这里的文...
记者从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二零零五年度文物保护工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年度先期开工的荥阳市薛村遗址等十一项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的考古发掘取得显著成绩,发掘实际面积达四万四千一百平方米,并取得了重大收获。 有关专家称,这为深入了解当地古代历史文化面貌提供了一批重要实物资料。 据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介绍,去年四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抢救工作正式启动,经过河南省文物局和各考古发掘工作承...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东南方向徐家岭附近发现一座大型楚国贵族墓葬。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发掘出土铜鼎、铜壶、铜矛、铜斧、玉珩等弥足珍贵的楚国早期文物210余件。 徐家岭楚墓为一座“甲”字形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由于年代久远,墓室中的棺椁已经腐朽,从残存的遗迹看,为三棺二椁。外椁为长方形,东西长4.40米,南北宽3.70米,墓...
经过近1个月的艰苦发掘,南水北调工程湖北库区近日发掘出一座楚墓。考古专家表示,发现的这一战国楚墓,为研究当时秦、楚经济文化差距,以及这一地区楚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桃元负责此次发掘工作。他告诉记者,这座墓葬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属于北泰山庙古墓群吉家院墓地。墓长1260厘米,宽1100厘米,深720厘米,墓道长680厘米,宽350厘米,共设有五级台...
169项文物保护项目日前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共同审查,被确定为南水北调工程第二批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其中河南省共有43项。 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士昨天告诉记者,在河南省的43项保护项目中,位于卫辉市唐庄镇大司马村北的大司马墓地,历史价值极高。 在去年的第一批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中,河南省就有11项榜上有名,其中,鹤壁刘庄遗址、荥阳薛村遗址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在今后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省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是渠道最长、移民最多、占地最多、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新增淹没面积302.5平方公里。其中我省境内新增淹没面积为143.9平方公里,规划搬迁移民15.5万多人。南水北调工程全长1277公里,在我省境内的总干渠731公里,流经8个省辖市,21个县(市),工程永久占地18.1万亩,临时占地17.4万亩,拆迁房屋208万平方米,拆...
昨日,“文物保护世纪行——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宣传大行动”在武昌正式启动。今天,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将赴南水北调工程源头——丹江口库区实地踏访。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又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文物保护工作是这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丹江口库区发现和发掘的系列文化遗存显示,这一区域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数量众多、价值极高。文物保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