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田野考古历时3年半时间基本结束,发掘大中小型墓葬2000多座,出土各类文物12000余件。 河北南水北调工程田野考古从2005年8月槽河渡漕工程考古发掘开始,全国共有37家考古科研机构430多名考古工作者参与其中,目前已完成85处文物遗存点的考古发掘工作,实际勘探面积约68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24万多平方米,发掘大中小型墓葬2000多座,出土各类文物12000多件。 河北省南...
3月23至26日,河北省南水北调田野考古汇报会在石家庄召开。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考古处处长闫亚林,南水北调中线建设管理局处长谈采田,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铁龙,以及参与河北省南水北调田野考古工作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27家田野考古发掘单位领队,考古发掘监理单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还特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严文明先生、李伯谦先生、中...
3月15日,南水北调郑州段工程施工区挖出古墓—座,经调查确认,该古墓是—座北宋纪年壁画墓,工程施工中已对墓葬造成部分破坏。 这座北宋纪年壁画墓是古代砖室墓结构,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上部为仿木结构建筑,墓室后砌棺床,随葬钱币10余枚,甬道和墓室壁绘有壁画。古墓内有两方墓志,甬道前端墓志,中间楷书阴刻“有宋贾正之墓志铭”,文为楷书;墓 室内墓志文为篆书,书法隽美,具有较高的艺...
赞皇西高墓出土的人面镇墓兽 磁县南城遗址墓葬出土的部分鼎 磁县北朝墓群出土的武士俑首 省内外40多家考古单位500多名考古工作者历时3年,取得500多处遗址、遗存的重要发掘发现!堪称“河北有史以来最大的文保工程”的南水北调河北段田野考古基本结束。这是记者从昨天揭幕的“河北省南水北调田野考古汇报会”上获悉的。随着磁县南城遗址、赞皇西高墓地等诸多新发现的陆续出土,河...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3月15日,南水北调郑州段工程施工区挖出古墓―座,经调查确认,该古墓是―座北宋纪年壁画墓,工程施工中已对墓葬造成部分破坏。 这座北宋纪年壁画墓是古代砖室墓结构,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上部为仿木结构建筑,墓室后砌棺床,随葬钱币10余枚,甬道和墓室壁绘有壁画。古墓内有两方墓志,甬道前端墓志,中间楷书阴刻“有宋贾正之墓志铭”,文为楷书;墓室内墓志文为篆书,书法隽美,...
出土的石门楣2008年、2009年,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文物抢救性发掘取得重大成功,分别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与“六大考古新发现”,而记者日前采访获悉,南水北调山东段考古发掘挖出的“宝贝”,还远不止上述这些……继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四街墓地 照片均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陶螭吻 出土的石门楣 出土的酱色瓷盘 考古现场 2008年、2009年,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文物抢救性发掘取得重大成功,分别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与“六大考古新发现”,而记者日前采访获悉,南水北调山东段考古发掘挖出的“宝贝”,还远不止上述这些...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邢台市文物部门组成考古队,对西前留村西150米处的南水北调干渠范围内进行了考古钻探,钻探面积5000平方米,发现墓葬18座。 其中元代墓葬2座,因早年盗扰,除出土碎砖及白瓷残片外,墓室中没有发现任何遗物。清代墓葬16座,出土有黑釉瓷碗、双系带流黑釉瓷灯、盘式黑釉瓷灯、灰色板瓦、铜钱等100余件。该古墓群竖穴土坑墓8座,带墓道洞室墓8座,带墓道竖穴土圹...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征迁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文物局喜获中线工程征迁工作服务先进单位殊荣。 2005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和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河南各级文物部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始终坚持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管理、克难攻坚,积极开展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全力服务工程建设和移民征迁大局...
近日,文物部门组成考古队对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后留村西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范围内的古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经勘查,该遗址地表有灰色布纹板瓦、白釉和黑釉瓷片。在12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发掘灰坑69座,道路1条。出土一批宋代瓷片,大多是磁州窑产品,为碗、罐、盘、钵等生活用品。灰坑多是当时人们生产活动留下的遗迹,多座灰坑内有砖坯遗存,有些坑壁留有挖掘时留下的工具痕。根据遗迹以及出土遗物断定,此遗...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北省邢台市考古工作队在张夺2号遗址区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汉代窑址2座及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墓葬104座。 这两座保存较为完整的烧制陶瓦的窑,均由窑室、烟道、烟囱、窑前工作面组成,在该窑址上发现了大量变形或残断的陶瓦以及有使用痕迹的盆、釜等器物残片。由此推断该遗址应以烧制陶瓦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汉代陶窑在邢台市尚属首次发现,此次发现为研究当地汉代建筑构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南段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目前正在进行发掘清理工作的几处墓葬有望在春节前结束工作。今年的三四月份,相关的拆迁和修渠工作将陆续展开,考古工作后续的资料搜集和鉴定工作也会在同一时期开始。”石家庄市文物局刘正军局长介绍说,南段途经的鹿泉市、元氏县、赞皇县文物遗迹相当丰富,带给了人们很多的惊喜。南水北调石家庄段的考古发掘分北段和南段,全长约120公里,经由高邑县、赞皇县、元氏县...
记者27日从河北省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了解到,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邢台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在这个市内丘县张夺2号遗址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汉代窑址及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墓葬104座,其中29座为战国晚期墓葬,其余为汉代早期。 考古队发现的29座战国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直壁和斗形两种,墓葬器物较为丰富,出土有铜带钩、铜璜形器、铁带钩、玉环、陶鼎、陶壶、陶坊、盒、陶俑等。并在编号为M3的墓葬内出土了十二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