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中国茶道酝酿于隋朝之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宋明。陆羽创立了中国茶道。千余年来,茶叶文学久盛不衰,不断有佳作问世;茶学专著有百余部,可谓著作大备。茶道正是茶文化的结晶。 中国茶道深深植根于华夏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什么是茶道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
“‘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比照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模式。”15日,在福建武夷山召开的第三届“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如是说。 起点福建武夷山的“万里茶道”,起始于17世纪。这条繁荣2个半世纪的国际古通道,贯通亚欧大陆,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8省(自治区),穿越蒙古戈壁草原,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然后由东向西延伸...
古人饮茶之前,先要将茶叶放在火炉上煎煮。在唐代以前的饮茶方法,是先将茶叶碾成细未,加上油膏、米粉等,制成茶团或茶饼,饮时捣碎,放上调料煎煮。煎煮茶叶起于何时,唐代以来诸家就有过争论。如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说:“于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后人看到魏时的《收勘书图》中有“煎茶者”。所以认为煎茶始于魏晋。据《南窗记谈》“饮茶始于梁天监(公元502年)中事。”而据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之语,...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触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们不可以须臾离开的。正由于人与茶息息相关,久而久之,对于茶的品类,烹茶之水,泡茶之法,饮茶之具,敬茶之礼,有着许多讲究。于是,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江南人已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魏晋南北朝,士大夫中已形成饮茶之风。唐代中期,一些较大城市开始出现专营茶水的茶肆。江淮一带的茶叶,被商人车装舟载贩往各地。著名诗人...
中国文物网(编辑 白頔)李建国,现为国家级评茶师、高级茶艺师,作为一个出生在内蒙古的北方汉子,他对茶的感知能力丝毫不逊于那些自小与茶为伴的南方茶人。而对于曾经拿到中科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的他来说,与一般的茶商有所不同,往往会给人以文质彬彬的感觉。以至于作为北京中和新茗茶业有限公司采购总监,每次去原产地收茶时,他总是会被人误当成是喜好品茶的资深茶友。 国家级评茶师、高级茶艺师 李建国 ...
唐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是或药饮、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到了唐宋以后,则为细煎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了绵延千年的饮茶艺术。 至宋代时,以品为主的唐代煎茶发展成了“斗茶”,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性品茶的阶段。 宋代斗茶时,先把饼茶击碎成小块,并碾成细末,放入烫好的茶盏,再注入沸水调制成茶膏,然后用特制的茶筅(形似小扫把的工具),边转动茶盏,边搅动茶汤,使盏中泛起汤花,以比较茶汤的色、...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纵观今年的茶市,白茶无疑是一匹“黑马”。近日,中和新茗国家级评茶师李建国在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白茶以其良好的口感和功效,再加上长期存放可以保值增值等特点,越来越受到茶友们的喜爱。他告诉记者,仅从网络销售情况来看,两年时间里白茶的月销售额就增长了9倍之多。 福鼎白茶(图片由中和新茗提供) 据李建国介绍,白茶属于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
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六朝以后,许多青瓷茶具拥有莲花纹饰。唐代的茶壶又称“茶注”,壶嘴称“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晋时的鸡头流子。相传唐时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女儿发明了一种茶碗的碗托,她以蜡做成圈,以固定茶碗在盘中的位置。以后演变为瓷质茶托,这就是后来常见的茶托子,现代称为“茶船子”,其实早在《周礼》中就把盛放杯樽之类的碟子叫做“舟”,...
茶叶末釉双耳尊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而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
茶在中国有着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
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用那么多复杂的茶具似乎难以理解。但用古代人观点来说,则是完成了一定的礼仪,是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其实,现代烹饪所用器具较陆羽二十四器更为复杂,只不过厨师作,客人吃,不知其中艰辛而已。中国古代茶人,用这样细腻的描述体味 自煎自食的乐趣,也从中表现实践精神。陆羽当时便说明,所谓“二十四器必备”,是指正式茶宴,至于三五友人,偶尔以茶自...
10月27日下午,由中国国家艺术网、钟文下午茶高端艺术沙龙举办的中国国家艺术网首次高端网友联谊会在北京东小井文化产业园举行,中国国家艺术网总编辑钟文、中国国家艺术网美术馆馆长陈晓林与到会的艺术家、企业家一起联谊、沟通、探讨。 部分出席活动嘉宾合影留念 出席嘉宾各抒己见,纷纷发言。中国国家艺术网美术馆馆长陈晓林首先阐述了新时期下互联网对艺术家的重要性和对艺术领域的影响与推动;北京壹佳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