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专家近期对江西景德镇南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多达数十吨的窑具和瓷片标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在遗址中揭露清理出一座长达78.8米的龙窑遗迹。经专家认证,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 南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下辖的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东北,是景德镇市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窑业遗存。南窑遗址于1964年被发现,乐平市博物馆分别于1983年和2008年两次对其进行普查、复查。 ...
同伙敲碎玻璃恐吓看门老头,结果本来的盗窃行为,全变成了抢劫。近日,句容人陈某某因伙同他人抢麻风病院门口的石狮子,被江宁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罚金四万五千元,剥夺政治权利四年。他的同伙也分别被判刑并处罚金。 2011年12月底某日,陈某某同村的史某某对他说,曹某某要去弄石狮子,问他去不去。陈某某知道是去偷,就答应了,同村的朱某某也同意去。次日晚,史某某联系了一辆面包车,并喊了一辆摩...
12月4日,2013年度太原龙山童子寺佛阁遗址考古新发现北齐佛龛和中原地区保存年代最早的唐代寺院壁画,揭示了佛阁布局,显示了北齐和唐代宗教活动在该地域的昌盛和繁荣。佛阁遗址内精美的北齐佛像、多个大佛头顶螺残件,以及从崖壁崩塌下来的大型佛龛造像,对于复原大佛及佛龛壁面具有重要意义。 童子寺为北朝、隋唐著名的佛教寺院,创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金天辅元年(1117年)毁于兵火。遗址分寺院区和佛...
12月9日下午,记者从景德镇唐代南窑遗址成果发布会上获悉,3月至1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乐平市文物部门对位于景德镇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的南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至12月8日,揭示龙窑遗迹2座及其他窑业遗迹,总计揭露面积1013.5平方米,出土多达数十吨的窑具和瓷片标本,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其中,在南窑村窑山东南部全面揭露一条长达78.8米龙窑遗迹,为迄今发现最长唐代龙窑遗迹,也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
近期,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开展的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2013年度考古发掘工作宣告结束,并取得新的进展。本次调查共发现遗存383处,其中矿坑290处,房屋33处,岗哨31处,石料堆积29处。 马鬃山玉矿遗址位于甘肃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境内的戈壁滩上,目前发现遗物有陶器、铜器、金片、铁器、石器、玉料、水晶、朽木、骨器、兽骨、动物粪便等。陶片有两类共存,A类为汉代陶片,B类为骟马文化陶...
秦始皇帝陵考古发现的土豪金俑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期的联合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秦代陶俑新的类制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元素。 2011年以来,为配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9901陪葬坑展厅的建设,考古人员在秦始皇陵发掘约880平方米,共清理出晚期墓葬15座、扰坑9座。出土的文物中,尤以近30件陶俑最引人注目。此次发掘出土的陶俑通体涂有彩绘,上身的...
近日,河北省献县河城街镇陵上寺村,工人在西汉河间国遗址东南侧修路时,发现了一座汉代酿酒作坊遗址。 遗址位于西汉第一代河间国国王刘辟强王妃墓室旁,呈南北走向,灶台、灶囱都清晰可辨,在酒灶旁不远处,还发现了一部分残缺的酒具和已经炭化了的稻糠酒糟。 据考证,刘辟强是西汉第一任河间国国王,系赵幽王刘友之子。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8年),赵国河间郡初置河间国,封刘辟强为河间国王,都乐成,即今...
近日,河北省献县河城街镇陵上寺村,工人在西汉河间国遗址东南侧修路时,发现了一座汉代酿酒作坊遗址。 遗址位于西汉第一代河间国国王刘辟强王妃墓室旁,呈南北走向,灶台、灶囱都清晰可辨,在酒灶旁不远处,还发现了一部分残缺的酒具和已经炭化了的稻糠酒糟。 据考证,刘辟强是西汉第一任河间国国王,系赵幽王刘友之子。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8年),赵国河间郡初置河间国,封刘辟强为河间国王,都乐成,即今献县河城街南...
12月8日,记者获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张掖黑水国遗址进行发掘时,出土陶器、骨器、石器、铜器等一批器物,其中铜器4件(铜锥2件、铜刀1件、铜泡1枚)。特别是带有圆雕羊头的环首铜刀,证明黑水国遗址存在着早期的冶炼活动,这为探讨区域文化间的交流及区域性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资料。 今年7月上旬至9月底,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张掖黑水国遗址开展了为期80天的年度发掘工作。截至目前,共发掘面积625平方米...
12月3日,岳阳县,有关人员展示当时日军使用的军毯。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战场的前沿阵地,岳阳地区曾屯过12万日军兵力。近日,岳阳县文广新局在该县发掘抗战历史素材时,在新开镇枫树村发现一处日军慰安所遗址。当地村民介绍,1939年下半年,日军在当地办起维持会,并设立慰安所。 慰安所实物已经被拆除 今年初,岳阳县文广新局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发掘抗战历史素材。在对岳阳县新开镇枫树村的调查中,调查组成员...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我国最大的石城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的部分考古发掘中,陆续发现了80多个或集中或分散的头骨,为研究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居民的宗教思想、建设理念和文化活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最初发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近年来持续的考古工作,被确认为我国史前规模最大的石城遗址,尤其因去年发现的巨大城墙、完整的城市结构和罕见的东城门址而被评为重大&...
昨日,记者从广元市文物管理局了解到,在广元市主城区东坝附近的某建筑工地内发现了一处距今800多年大规模的南宋古墓葬,且该处古墓附近有曾被盗窃过的痕迹。古墓被发现的消息已上报至省文物管理考古单位,等待专家考证后进行发掘。至于墓主人的身份、古墓葬规模,以及墓葬内的是否存在珍贵的藏品等问题,均要等到专家的发掘研究后才能揭晓。 建筑工地上发现南宋古墓穴 11月29日中午,广元市利州区东坝附近的一处建筑...
近日,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濮阳新区南水北调支线工程工地发现一座唐代早期墓葬。 该墓为砖室墓,南北走向,由墓室、甬道、墓道组成。墓室平面呈方形,四壁略向外弧,长、宽各3。20米、残高3米。墓室南为甬道,长2。30米、宽1。30米、高1。70米。甬道中部偏南有石质墓门,甬道南为斜坡墓道。 该墓早期被盗严重,石棺已被打碎,从石棺残块来看,有浮雕“四神”图像。甬道内发现墓志一...
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茶,这一古老的饮料,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挖掘人工湖时发现一个墓墎,因怀疑是古墓立刻停止施工,请来专家鉴定后发现,可能是明朝古墓群。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向省和国家相关部门汇报,同时派专人负责看守保护古墓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