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人员日前对湖北襄阳檀溪宋代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工作。据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该项目的负责人王伟介绍,此次发掘的两座宋代砖室墓保存完整,特别是像M1这样,体量大规格高,又保存如此完整的墓葬,在全国来说都比较少见。根据出土的头骨及骨架形状初步判断,墓主人为一男两女,可能是一夫一妻一妾。从已出土的随葬品种类及规模推测,墓主人的身份非富即贵。 襄阳檀溪宋代古墓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路西段,地处汉水南...
记者昨悉,依据国家文物局相关意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树祥日前率队在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址及周边开展考古调查。考古队员新发现了三处距今1000年左右的窑址,位于环梁子湖窑址群上。 鄂王城址所处的金牛镇,东依黄石、大冶,西通武汉江夏、南接咸宁和阳新,北邻鄂州,古来区位优势明显,铸就了金牛悠久的商贸历史,有“小汉口”“金金牛”美誉。新发现的三处窑址是鄂王城址周边的坑下董董家地窑址、黄西溪高梁贯窑址...
近日,湖北襄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襄阳市高新区一工地上抢救发掘出一座宋代古墓。据考古专家推测,这座墓葬与宋代书法家米芾家族墓地有很大的关联,疑似米氏家族墓。 这座墓葬前期曾遭到工地施工破坏,经他人举报后,考古所赶来进行抢救发掘,目前已经清理出土部分文物。现场项目负责人、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志刚介绍,从墓基到穹顶的高度、墓室空间格局,显示出古墓主人生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力。此墓不同于宋代墓道向南...
近日,有市民向苍梧晚报新闻热线来电称,在海州区石棚山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上,一台挖掘机在作业时意外发现了一些古代墓葬用的砖块。海州区的文保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勘察后表示,尚未发现其他有价值的文物。文管部门提醒,市民发现文物后,应该及时上报文管部门,以便科学发掘,更好地保护和还原港城的历史。 古墓葬的部分砖块依然保存完整 当天上午,记者闻讯赶到位于石棚山风景区大门北侧的花园路现场时,挖掘机已经...
章茨伍 我从小就喜欢石头,石头伴随着我长大,也带给了我很多的欢乐和烦恼。从小就听说过荆山有宝玉,史书上称为金玉,人们也称之为荆山玉(金镶玉)。我的家就在楚文化的发祥地——鄂西北保康的西南部,也是沮水的发源地。《山海经》中的“沮水发源地,景山多金玉。”以及“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武、文)王,后被文王封为和氏璧。”的记载印证了这一传说,北魏大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著作《水经注》中的“金玉是...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22日报道,近日,土耳其乌鲁达大学考古学家易卜拉欣·伊尔梅兹等在土耳其布尔萨地区(Bursa)清理、恢复古城墙时发现了2300年前的地牢,里面有血井、酷刑室及死刑室等。 据报道,这些地牢建于比提尼亚(Bithynia)古王国(公元前274年-297年)时期。资料表明,当时的刽子手由聋哑人担任,他们砍掉囚犯的头扔进井里,其余尸体则归还给囚犯亲人。也有的刽子手会将尸体卖给囚犯家...
近日,由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蒙古国国立博物馆组成的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境内发现突厥时期的祭祀遗址。 这项始于2005年的“蒙古国境内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及发掘研究”项目,过去一年在蒙古国德力格尔汗山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匈奴、突厥、契丹和蒙元时期的文化遗存共10余处。 中蒙联合考古队此次发现的突厥时期祭祀遗址,位...
20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学术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布。研究成果显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已成为探索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问题极为关键的区域,研究人员在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找到蒙古族起源和早期发展相关的考古遗存。 据专家介绍,关于蒙古族起源有多种学说和传说,至今在学界尚无准确定论。元朝历代帝陵的地理方位与规格建制问题也是举世瞩目的千古谜...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消息,考古人员在内蒙古杭锦旗发现一处古代铸钱作坊遗址。据专家分析,遗址年代应该在汉武帝以后至新莽时期,延续时间较长。 2012年,内蒙古杭锦旗霍洛柴登古城内发生古钱币窖藏被盗案件,随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处钱币窖藏地点进行清理发掘,发现铸钱作坊遗址两处。 2013年,考古人员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取得了重要收获。 经清理发掘,在铸钱...
有报道称,2013年11月,墨西哥施工人员在计划拆除该国格雷罗州(Guerrero)阿瓦阔钦戈市(Ahuacuotzingo)泰波兹兰镇(Texpoxtlan)的圣奥古斯汀教堂(TempleSanAgustin)中庭时,意外发现了一对300年前的殖民时期罕见古老墓葬。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少量珍贵考古物件顺利出土,在当地迅速引起了轰动。图为此次发掘出土的年轻女子遗骸,经初步推断,其年龄在15...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古镇日前发现一座保存完整的瓷窑群,并发掘出大量金、元、明时期的瓷器残片和窑具残片。考古专家认为,此次发现为神垕镇作为钧瓷原产地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据了解,这处瓷窑群分布密集,共发现窑炉15座,其中10座保存完整,灰坑108座、澄泥池9座、灰沟3条、墓葬1座,出土大量瓷器残片和窑具残片,约数万枚,其中可复原器物700余件。此次出土瓷片以白地黑花瓷居多,并有钧瓷、白瓷、黑瓷...
记者12日从江西省萍乡市博物馆了解到,经专家鉴定,该市首次发现并研究命名的萍乡副蜂窝蛋和彭氏波纹蛋被列为全国性研究新成果。 萍乡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是近年来中国华南地区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恐龙蛋化石产地。自2002年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以来,大量恐龙蛋化石被发现,2008年首次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截至目前,该市已发现近200枚不同类型的蛋化石。 2003年,萍乡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土的小牺尊 资料照片 日前从陕西省有关方面获悉,陕西宝鸡石鼓山考古又有新发现,随着对4号墓进一步发掘,棺椁上的棚木已经露出,随后将进行椁室遗迹清理。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高级技师杨久明介绍说,棺椁上的灰白色物质是棚木碳化后的痕迹。下一步他们将进行三维扫描绘图为椁室遗迹清理做准备。“棚木与棺之间估计有2到3厘米的距离,初步推断是一棺两椁,与2012年发现的3号墓的葬具一样,但4号墓室比3号墓要...
西安,2014年1月10日 陕西周原考古首次确认发现周城图为陕西周原遗址2013年考古调查新发现的周城地形图(图中红线为城墙,2013年12月19日翻拍)。中国古代史上代商而起的周人曾以分封制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但其最重要的发祥地——陕西周原遗址却一直没有确认城墙之类的王都标志物。2013年,考古学家经过全方位考古调查发现了多处城墙遗存,进而确认在周原遗址首次发现了西周晚期的城。考古队2013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