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美国研究人员7日说,通过对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发掘的一个史前海鸟骨骼化石的分析表明,这种海鸟可能是地球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最大鸟类,其翼展介于6.1米至7.4米之间,在天空中翱翔数公里不用扇动一下翅膀。美国达勒姆国家进化综合中心的丹尼尔·克塞普卡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这种海鸟平均翼展为6.4米左右,超过了此前的纪录保持者—早已灭绝的阿根廷巨鹰,而且是现存地球上最大鸟类皇家信天翁翼展的两倍。这种...
陕西考古人员近期对神木县石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批4000年前的房屋遗址和墓葬群,为进一步研究石峁城址性质及人类活动提供了宝贵资料。 据了解,考古人员今年新发掘的地点在石峁遗址内城韩家圪旦的一处山峁上。目前,考古人员先后清理出房址19座、墓葬24座,并出土了一批时代特征鲜明、地域特点明确的陶器、石骨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峁考古队邵晶说:“早期这里是一片居址,以窑洞式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研究员率领的考古队,7月6日起正式对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的吉尔赞喀勒黑白石条古墓群二期进行考古发掘,将对十八座墓葬进行发掘清理。 该墓葬群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两处长约百米、宽约50米的台地上。巫新华说,发掘队伍已在台地上认定了47处疑似遗迹,2013年对其中10座石堆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了130多件陶器、石器、铜器、木...
据报道,考古学家在埃及发现了传说中的“再生之门”。此次发现,是在挖掘3500年前的古埃及大臣墓室的时候发现的!这是否就是真正的“再生之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考古学家分析这扇“再生之门”上的壁龛暗示着亡者灵魂将从这扇门获得重生。在这个1.75米高的粉红花岗岩石碑上雕刻着古埃及宗教文字。据悉,这扇再生之门来自公元前15世纪哈齐普苏特女王时期权重大臣犹塞尔的坟墓,该坟墓位于埃及...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只是大运河遗产保护刚刚迈出的第一步。昨天,市文物局召开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培训会,布置下一步保护计划。海淀区黑龙潭及龙王庙、朝阳区平津闸、通州区大运河古建筑群等将进行修缮。玉河南段将进行考古,考古面积约5000平方米。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文物局编制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本市共有两处河道和两处遗产点入选直接申报名单。河道分别为通惠河北京旧城段(包括什刹海...
陕西考古人员近期在对神木县石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一批4000年前的房屋遗址和墓葬群,个别墓中竟然出土玉鸟、鸵鸟蛋壳等珍稀文物,这为进一步研究石峁城址性质及人类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据了解,考古人员今年新发掘的地点在石峁遗址内城韩家圪旦的一处山峁上,与石峁城址的“皇城台”隔沟相望。目前,考古人员先后清理出房址19座、墓葬24座,并出土了一批时代特征鲜明,地域特点明确的陶器、石骨器。 ...
记者昨天从嘉兴博物馆获悉,经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嘉兴博物馆“禾兴之源——嘉兴史前文化”陈列已经完成改陈工作,于前天开始重新对外开放。改陈后的展览以全新的形式、全新的视角对嘉兴史前文化做了全面的展示和解读。 据介绍,嘉兴博物馆的“禾兴之源”陈列从2003年10月对外开放,经过10年多的陈列展示,原有的形式和陈列内容已不能满足市民的观展要求,也无法展示考古新成果。为更好地诠释马家浜文化、崧...
7月1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繁昌县文物局联合,对骆冲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计划发掘面积300平方米。 繁昌窑创烧于五代,兴盛于北宋早、中期,是由柯冲窑、骆冲窑、半边街窑和姚冲窑等窑场组成的大型青白瓷窑址群。窑场规模大,产品种类齐全,在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广泛影响。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繁昌窑是我国南方最早大规模烧制青白瓷的窑场,五代北宋初期繁昌窑产品组合丰富,品质高档,...
日前南京市出台规划,南京南站地区将建超大商业群。而南站是南京历代墓葬集中区,尤其以六朝墓葬为主。南京市文广新局昨天向扬子晚报表示,针对地下空间开放已要求建设部门“先考古,后施工”,严格执行考古规定。同时,还公布了举报热线:12318。 记者了解到,南京南站建设属于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依照文物法规定,南京市考古部门从2006年开始对该地进行考古勘探发掘。截止到今年上半年,考古部门仍继续进行考古。从考...
日前南京市出台规划,南京南站地区将建超大商业群。而南站是南京历代墓葬集中区,尤其以六朝墓葬为主。南京市文广新局昨天向扬子晚报表示,针对地下空间开放已要求建设部门“先考古,后施工”,严格执行考古规定。同时,还公布了举报热线:12318。 记者了解到,南京南站建设属于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依照文物法规定,南京市考古部门从2006年开始对该地进行考古勘探发掘。截止到今年上半年,考古部门仍继续进行...
富阳市富春街道东山村一处墓地3月起考古挖掘,到昨天,清理出26座汉至唐宋墓葬,其中汉代墓葬2座、六朝墓葬21座。墓葬共出土铜镜、釉陶(包括罐、盘口壶、罍)、青瓷盘口壶、瓷碗等十几件随葬品。
7月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科学家从一根大腿骨里获得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DNA,这个人类祖先生活在大约40万年前。这根大腿骨属于古人类或者是早期人类,即海德堡人,这一发现为人类进化史提供了一块至关重要的拼图。 借助现代科技重新得到并给这些高度降解的远古DNA排序,科学家仅用2克骨粉,就能重建几乎完整的线粒体(mt)基因组。在西班牙北部名为“骨头坑(Pit of Bones)”的一个地下洞...
7月1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发现一个罕见灵长类动物的骨骼,认为它是人类家族树里最古老的成员。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发现,地猿始祖种与人类血系相关,这项发现是基于对地猿始祖种颅底的检测。 阿尔季散落的骨骼发现于1994年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裂谷,整个头骨被压扁成只有2英寸高。研究人员在花费数年时间将125块骨骼碎片拼接在一起后发现头部、手部和足部的特征相对完整。 阿尔季的骨骼...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高江涛 20世纪20年代,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下,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摧毁了传统的“三皇五帝古史体系”,提出以科学的态度研究中国历史的问题。科学的态度要求重视地下发掘的材料,考古学的作用凸现出来,在国外考古学的影响下,以西阴村、殷墟等田野考古科学发掘为基础的中国考古学诞生。 回顾近90年的中国考古学,可分为三阶段。一是20世纪20年代末...
6月30日,在宁夏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内,考古工作者正在进行发掘工作。当日,宁夏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此次考古发掘由中科院以及宁夏考古专家共同开展,并有国外考古专家参与。据了解,水洞沟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自1923年首次发掘以来,已经历过5次正式发掘,出土了5万多件石器和300多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