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据悉,该船计划中的首航是远赴西沙群岛开展考古调查。 据了解,我国对“水下”的关注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虽然没有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但中国已经...
咦,这是什么,长长的脖子,圆圆的大肚子,上面还有个孔?7月28日,在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曲什曼村吉尔赞喀勒墓地的发掘中,专家们发掘出土了两把古代的乐器箜篌。 “圆圆的大肚子,就是音箱,长长的脖子就是琴颈,圆孔上可以立一个支架,如果从颈部拉上弦到支架,就可以弹拨演奏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物局副局长覃大海说。不过,关于箜篌的演奏方式,覃大海认为应该有两种,可能竖起来弹拨,也许...
7月25日上午,位于章贡区水东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里镇古窑址开始考古发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队将对七里镇古窑址进行为期6个月左右的发掘工作。 七里镇古窑历史悠久,始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终于明代初期,是江西省境内宋代的四大窑场之一,产品在宋元时期远销日本和韩国。古窑址沿贡江北岸一线,分布在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的1平方公里多的地底下。1957年,七里镇古窑址...
7月28日,来自长兴县的20位中小学生参加了长兴县博物馆以探访“唐宋”遗存为主的“2014•架起沟通的桥梁——长兴县考古夏令营”。 活动中,学生们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口贡茶院及摩崖”中的“老鸦窝”三方唐代摩崖石刻吸引。这1200多年前的摩崖石刻融诗歌与书法于其中,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皇家贡茶院的诞生和发展。难得的是,这中唐时期,修贡督茶的湖州刺史裴汶和张文规到访的老鸦窝五公潭...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疯传”这样一篇“神文”,标题是《震惊:他生下来就已经5000岁神童郝笛,21岁身家过亿》。文中,天津一名叫郝笛的年轻人被冠以“天才考古少年”的称号。不过,不少人一边转发,一边发出质疑声,有的干脆在标题后面写上“求戳穿”。“天才”郝笛到底是何方神圣? “5岁开始迷恋文物,八九岁就赚了17万元,12岁发现‘白金三品’和‘鱼肠剑’、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经常刷微信朋友圈的朋友,可能留意过一篇文章,这篇被称作“神文”的标题是《震惊:他生下来就已经5000岁神童郝笛,21岁身家过亿》。文中,天津一名叫郝笛的年轻人被冠以“天才考古少年”的称号。 5岁开始迷恋文物,八九岁就赚了17万元,12岁发现‘白金三品’和‘鱼肠剑’、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论文,21岁身家过亿……从2002年开始,每隔一段...
7月25-26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评估工作组对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了现场评估。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郑建华和区委常委、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俊杰陪参加,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汇报了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运行情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评估工作组对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总结“良渚经验”,为推动全国大遗址保护和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作出贡献。 国家...
“曲曼遗址与帕米尔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塔什库尔干县举行 考古发现丰富了中华文化一体多元内涵 具有重大发现和历史文化史学意义的“曲曼遗址与帕米尔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于28日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举行。研讨会结合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曲曼村“黑白条石古墓葬遗址”的考古成果,围绕帕米尔高原在亚欧大陆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及丝绸之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研讨会论证帕米尔文明,交流文化学术...
7月25日上午,位于章贡区水东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里镇古窑址开始考古发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队将对七里镇古窑址进行为期6个月左右的发掘工作。 七里镇古窑历史悠久,始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终于明代初期,是江西省境内宋代的四大窑场之一,产品在宋元时期远销日本和韩国。古窑址沿贡江北岸一线,分布在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的1平方公里多的地底下。1957年,七里镇古窑址被...
近日,考古学家在墨西哥锡那罗亚州 (Sinaloa) 南部地区发现了一处具有与众不同特征的墓葬遗址。这一古墓由来自古代西化墨西哥 (Occidental Mexico) 的各种元素组成,并在骨骼遗骸周围埋葬着丰富的随葬品。图为此次发现的代表着海龟的珍贵象形雕像。图片来源:墨西哥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 本次考古项目主管兼考古学家维克托·乔尔·桑托斯·拉米雷斯 (Victor Joel San...
核心提示 传说中的神童,1985年生人,年近三十。 被冠以“中国考古第一大家”,但知名收藏人士马未都称“不知道这个人”。 很多报道说郝笛为北大历史系客座教授,但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院长刘雄明确表示:“当然不是。” 第一个采访报道郝笛的天津《每日新报》魏孝民:“他是一个商人,不是神。” 微信中最近热传的考古神童报道 其实是多年前的旧闻 主角如今已年近三十 “5岁开始迷恋文物,八九岁就赚...
近日,民间考古人士在山西省怀仁县“发现距今万年的古人类生活遗址”的消息引起考古界和网民关注。对此,文物部门回应称,该发现仅是一条考古线索,其本身不具备独立的考古价值,具体情况仍有待考证。 独立学者、作家殷谦于7月15日通过网络发布消息称,其在怀仁县隐居3年独立考古,发现了“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生活遗址”,该遗址距今9900年到10900年之间,比新石器早期的两个代表性遗址南...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社江、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孙雪峰等学者,在最新一期的《人类学学报》上发表了《汉水上游汉中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及其年代》一文。 他们的研究表明:研究者首次获得的汉中盆地埋藏旧石器地点地层的年代数据,取得了对于汉中盆地旧石器遗址年代学认识上的一个突破。 新发现敲开汉中盆地考古研究瓶颈 汉中盆地位于秦岭南麓,是汉水上游最大的...
7月24日,新疆青河县三海子大型石构遗址群及鹿石考古挖掘工作在进行二期发掘的同时,考古专家们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新疆青河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遗址群考古新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边疆考古中心新疆考古队队员郭物说,这个研究成果是对2013年研究的梳理,主要围绕发现的鹿石展开。根据鹿石的风格和图案分析,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遗址群主体的时代范围可能是公元前8至前6世纪。 ...
据媒体报道,在古代秘鲁文化中,玉米是一种具有微妙性的次要补给食物,一项考古研究显示古代秘鲁人吃爆米花的时间比之前预想的还要早2000年,考古学家对发现的远古玉米穗轴、外皮、流穗和根茎的分析,沿海居民食用玉米的历史可追溯至6700年前。 考古学家在秘鲁北部沿海地区的考古遗址挖掘发现一些疏松的玉米颗粒,看上去颇似爆米花食品。考古学家掌握到古代人类使用玉米作为食物的历史是在大约5000年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