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17日,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的吉尔赞喀勒黑白石条古墓群二期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出土各类文物百余件。 喀什地区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发掘墓葬部分为二次墓葬,多数保存较完整。出土圣火坛共计7件(其中有3座墓葬同时出土两件),并首次出现一陶制圣火坛,坛内均有烧灼痕迹的石子,石子数量不等,可见圣火坛在葬俗中有着重要地位。 此外,多数墓葬出现大量引火棍和明显用火迹象,均说明...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度中断的下川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再次启动。此次考古发掘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杜水生教授担任领队,就下川遗址的年代范围、所经历的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下川人对石器原料的对应选择、石器制作技术的演变过程和石制品的空间分析,以及对动、植资源的利用方式等进行考古发掘研究,并于7月14至16日特邀相关专家教授举行了“下川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研讨会”。 ...
记者从18日在呼和浩特举办的“草原丝绸之路交流合作国际论坛”上获悉,中国境内共有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四条丝绸之路。 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方说,一是汉唐两京(长安和洛阳)经河西走廊至西域路,这是丝绸之路的主道,它因通过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中亚的若干沙漠地区而被称为丝绸之路的沙漠路线;二是中国北部的草原丝绸之路;三是中国四川、云南和西藏的西南丝绸之路...
秦都咸阳出土的琉璃珠饰,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便已由西方传入中国。 题记: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开通了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大路——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古都西安保留了许多和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遗存。 7月19日,西部网记者将从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直达遥远的罗马。在启程之前,笔者特意寻访了西安一些不是很知名的丝路遗存,同时还计划着在未来两个月的旅行中,能...
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据国家文物局透露,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据悉,该船计划中的首航是远赴西沙群岛开展考古调查。 我国对“水下”的关注也有二三...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建立了专门机构和相关专业。但在工作中一直没有专用船舶,基本以租用渔船为主,使...
7月10日消息,考古人员在江西省靖安东周墓葬群发现了许多奇异的绿色晶体,系国内考古界首次发现这类晶体,为考古界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课题。据悉,绿色晶体是考古人员在清理尸骨时发现的,其中最长的一块达8.5厘米。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亚蓉在清理第34号棺木的过程中,在保存相对完好的尸体膝盖骨、颅骨和牙齿根部附近,发现从中“长出”了多块以前从未见过的绿色结晶体。她介绍说,这些结晶体大多长1至3厘米...
部分探方中有古代河流及人类居住等遗迹 记者从滨城区文化部门获悉,历时三个多月时间的秦皇台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结束,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已全部撤离现场。本次发掘工作的具体成果将由省考古部门公布。 7月14日上午,在秦皇台考古发掘现场,持续了三个月的热火朝天场面早已不见,地面上遗留的25个形状规整的探方说明这里刚进行过考古发掘。在采访过程中,仍不时有附近的村民来到发掘现场,“考古...
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制的《医巫闾山辽代重要遗迹考古工作规划(2014-2018年)》获国家文物局的正式批复。同时,2014年度工作内容之一—琉璃寺西山遗址考古发掘,也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证照。 医巫闾山辽代重要遗迹考古发现,是我省继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经专家现场考察和充分讨论,确认此次发现的北镇医巫闾山二道沟和三道沟为辽代帝王...
15日,南充市嘉陵区出现明代古墓的消息,引起了市民和考古人士的注意。记者从南充市嘉陵区文管所了解到,古墓初步确认为明代墓,但基本已被破坏。 据了解,事发地的小地名叫“古坟嘴”,如今属于古坟嘴社区,现场工地为四川香雪制药厂内。工地施工人员发现古墓后,立即保护现场并报案。派出所接到报案后,派出民警现场值守,防止挖出的物品遭到哄抢,并及时向文管部门通报。 嘉陵区文管所所长唐冲告诉...
房山琉璃河西周古城,是北京迄今最早的城址。在东城墙北部发现了一处卵石砌成的排水沟,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沟底西高东低,是城内向城外排水的通道。在城址内部的宫殿区,还发现了陶质绳纹水管。水管一头粗一头细,以便相互连接。 汉代至辽代的陶水管 北京现已发现的汉代城址有20余座,尚没有明确排水或排污设施的发现。但在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中,武阳台正中发现了排水的陶管。从生产力相近的...
殷谦用仪器检测出土物品 石器测定为古人类遗物 14日,山西省怀仁县文化局传来消息称,独立学者、作家殷谦在该县隐居3年独立考古,发现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生活遗址,该局现正上报上级相关部门,进一步进行权威论证。 今年37岁的殷谦以笔名“北野”闻名中国当代文坛,他9岁开始发表文章,16岁出版的长篇小说《花开花落》被拍摄成同名电视剧。迄今,他已出版包括小说、散文...
“最开始规划修建停车没有错,但现在已经在地下发现了成都古代非常重要的遗迹,就不宜再继续修建了。”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罗二虎12日就“成都体育中心发现蜀王府等遗址”一事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相关部门终止在体育中心修建停车场的规划,而是转向就地保护。 日前,继发现隋朝“摩诃池”和唐代官衙之后,成都市考古队在“成都体育中心整体提升改造项目”工地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中,新发现蜀王府城壕建筑遗址,并出土...
大运河(通济渠)开凿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由河南省永城市入安徽境,经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埇桥区、灵璧县、泗县,进入江苏省泗洪县,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安徽省境,长180多公里,其中淮北市境内40多公里,宿州市境内130多公里。运河安徽段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穿越宿州市城区和多个小城镇、村庄,有一部分被现代公路占压,沿线人口密集。现绝大部分已淤塞湮没于地下,少部分地段仍可见河道遗迹和隆起的堤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