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意识和行动,11月3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光明日报社将共同举办首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论坛。 此次论坛以“更多参与、更好保护”为主题,旨在搭建联系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平台,以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为形成文物保护全民参与,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新格局,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作...
27日,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副省长蓝佛安出席会议并讲话。 蓝佛安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实施文物保护提升工程;充分挖掘文物资源价值,加大文博单位创意产品开发力度;着力提升文博事业惠民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不断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完善文物安全防范体系;继续深化文博事业交流合作,促进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组织保...
时下,人们往往把良性运作的社会构架喻为“三足鼎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确乎如此,一个社会倘要纳入现代文明的轨道,亟需彰显出政府决策的引领作用、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和社会力量的托底作用。社会力量须臾不可或缺,保护文物亦不例外。 在新时期,如何以法律为圭臬,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体制机制,乃是一个重大课题。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组织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送审稿))...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印记,更是一个国家的印记。从2006年开始,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昨天(6月11日)是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在文化遗产日这一天,全国多地都举行了特别活动,吸引公众参与。 昨天,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碰上了文化遗产日。北京天气晴朗,除了游客外,故宫博物院还迎来了听讲座...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是当前突破口之一。“社会力量有参与保护文物保护的强烈愿望,而且他们也有能力和条件参与到文物保护和利用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今天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实际需要。 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珍贵的财富,是前辈留下来特定的、有历史积淀的宝藏。如何让文化遗产真正走进现代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的档...
公益拍卖活动发布会现场 公益拍卖活动发布会现场 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最近提出的“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重要指示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贯彻执行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作出的“确保公益目标,保护好国家文物”的要求,18日下午,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文物公益拍卖协调领...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对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作出部署。《意见》提出,要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积极性,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加强文化资源梳理与共享,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完善文化创意产品营销体系,加强文化创意品牌建设和保护,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跨界融合。强调加...
平湖市各镇(街道)都有不少文保点,其中很多是市级重点文保单位。不过这些文保点当中有些还没有配备专门的日常清扫人员,环境卫生也令人堪忧。近日,钟埭街道钟埭村举行了一场钟埭老街文保点认领清扫活动。 5月6日下午,在钟埭街道钟埭村的新四军北撤司令部文保点,记者看到现场来了不少志愿者,有的在拾捡草坪附近的垃圾,有的在清扫屋角的灰尘。不一会儿,整个文保点被打扫得干净整洁。“我们钟埭街道的很多文保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励小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为做好文物工作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最强大的支撑,最持久的动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在国务院的《意见》里,在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文物保护新格局,就这个问题我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角度谈点体会和观点...
今后,如果社会力量自愿投入资金修缮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将可获得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昨日,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就此进行程序、制度上的规定,防止在保护利用中对文物造成破坏。 使用文物不得造成破坏 昨日,国家文物局政法司司长朱晓东在文化部例行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就2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落实措施。 朱晓东介绍,在《意见》中提出要...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文化部例行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介绍,目前国家文物局正研究相应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入资金保护修缮文物,可在依法依规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给予捐资方一定期限的使用权。(3月30日 人民网) 文物如同散沙,星星点点的散落在全国各地。文物,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文明的写照,青铜器,玉制品,书简……这些曾经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文物,往往都能够讲述一个时代的故事,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过...
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30日在文化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鼓励社会力量投入资金保护修缮文物,可在保证不破坏文物的情况下,给予捐资方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是文物保护法中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是中国文物资源“金字塔”的底座,总量高达近64万处。 朱晓东坦言,对这些文物的保护,靠政府全包下来是不现实的...
在30日召开的文化部2016年首次例行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向媒体通报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朱晓东介绍,《意见》设立“重在保护”专节,在总结多年文物保护实践和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项硬性举措。记者注意到,其中有若干项是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比如,《意见》提出利用公益性基金等平台采取社会募集等方式...
针对国内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差、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今日表示,当前要解决这个问题,吸引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介绍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政策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回答记者提问“请问文物保护经费哪里出?规模如何?持续性如何?能起到什么样的保护作用?”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