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面具在藏语中称“巴”,是一种集宗教文化、传统艺术和民间风情相结合的文化现象,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西藏面具以藏族的原始祭祖和藏传佛教为背景,种类丰富、色彩鲜明、形态各异,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娱乐有着直接的关系,遍及西藏各地。 谈起西藏面具的分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星生对记者说:“西藏面具可分为宗教面具和民俗面具两大类。宗教面具又...
面具在藏语中称“巴”,是一种集宗教文化、传统艺术和民间风情相结合的文化现象,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西藏面具以藏族的原始祭祖和藏传佛教为背景,种类丰富、色彩鲜明、形态各异,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娱乐有着直接的关系,遍及西藏各地。 谈起西藏面具的分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星生对记者说:“西藏面具可分为宗教面具和民俗面具两大类。宗教面具又分为跳神面具和悬挂面具。跳神...
海报 你也许不能经常去西藏,这次一定要来东传轩看看唐卡。《纯净天空 圣地珍宝》西藏当代精品唐卡艺术展将于2014年7月12日—27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丽园路889号东传轩展出。 唐卡,Thang-ga音译词,意即流传藏地的佛教卷轴画,是一种表达信仰的宗教艺术杰作,堪称藏地文化的活化石。但藏传佛教有着与汉传佛教大异旨趣的路径。藏地生活习俗与汉地迥异,因此唐卡并不被藏地之外的世界所熟知,其所蕴涵的虔诚...
坐落在雪山脚下的错高古村。 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境内的错高村是林芝地区唯一一个完整的古村庄,村落民居与周边自然林区融为一体,古朴秀丽,最早的建筑已有450年历史。这些民居整体框架以石、木为主,在样式、色彩、选材、装饰等多方面继承了工布建筑的传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研究西藏特色民居建筑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7月7日,昌都地区的小学生在《千秋红岩》专题展览仪式上参观。当日,由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和西藏昌都地区共同建立的“红岩文化工作室”在昌都地区图书馆正式启用,并进行了名为《千秋红岩》的首场专题展览。“红岩文化工作室”的启用,对在西藏传播红岩文化,弘扬红岩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7月7日,武警战士在《千秋红岩》专题展览仪式上参观
西藏各流派精品唐卡、格萨尔说唱、藏戏等大批非遗的全媒体资料,将按计划统一录入数据库,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阿旺旦增对记者说。 藏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浓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西藏非遗通常以鲜活的状态存活于民间,2013年起,西藏启动大规模的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使许多濒临消亡的传统文化遗产获得新生。 阿旺旦增介绍,昌都锅庄、...
“西藏各流派精品唐卡、格萨尔说唱、藏戏等大批非遗的全媒体资料,将按计划统一录入数据库,并向公众免费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阿旺旦增对记者说。 藏文化底蕴深厚,数据显示,西藏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800个,其中很多都以鲜活状态存活于民间。2013年起,西藏启动大规模的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使许多濒临消亡的传统文化遗产获得新生。 据介绍,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
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廓雄遗址出土了距今3200年左右的青稞种碳化物遗迹。这是西藏首次在雅江上游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作物遗存。 青稞在西藏种植历史悠久,是西藏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西藏曾在昌都地区卡若遗址发现过史前农作物遗存,但为单一的粟。 去年8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针对廓雄遗址进行联合考古。他们发现的青稞...
从犍陀罗与印度的造像风格说起 由于地理、宗教、文化上的关系,西藏佛像的造像风格与毗邻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内地汉传佛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小型铜佛造像方便携带,流动性极大,在文物鉴定中经常会发现各种风格的造像,因此,对这些小型佛像的认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在认识和理解西藏佛造像系统前,应该先从佛教造像的源头犍陀罗与印度两大系统的造像风格说起。 犍陀罗是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巴基斯坦和...
藏传佛教像系比较庞大,它们的造型较为复杂。佛像有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造像,有汉地造像,但多数为西藏本地造像。它源于古印度佛教晚期的密宗金刚乘、时轮乘、易行乘,同时又有西藏原始苯教的融入之中,蒙古、汉地的一些风格也融入到藏传佛教的佛像之中。 藏传佛教的佛像造型极为丰富多彩,有慈眉善目、面貌安详的显宗佛像;凶神恶煞、多首多臂的密宗佛像;妩媚动人的度母像;面憎目狞的佛母像;极美与极丑、极善与极恶...
开栏语 “东延西扩、跨河发展”,南北贯通,东西呼应,拉萨城区正在不断变大。 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3%;拉萨教育城工程开工12个子项;拉萨迎亲大桥已完成工程量的83%;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建设,正在开展体育场给排水管道及强弱电安装以及体育馆吊顶和地砖铺设……今年拉萨市一大批重点工程复工、开工,第三季度,全市42个重点项目建设将全部开工。 即日起,本网记...
千百年来,从藏北草原到“西藏江南”,从“天边阿里”到藏中腹地,不同的自然生态和民风民俗,在雪域高原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服饰,14日市民和游客可以在拉萨大饱眼福,一室尽揽全藏服饰文化。 当日是中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西藏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此间首次举办“西藏服饰文化展”。策展方介绍,此举为了展现西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九年来非遗普查保护工作中服饰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这是首...
记者9日从西藏大学获悉,具有千年历史的古籍“菩日文献”已生成电子版,并将首度向全球公开,以促进中国国内与国际藏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西藏大学藏学典藏室研究员西热桑布介绍,“菩日文献”是继《敦煌遗书》之后,中国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藏量最多的出土藏文古籍文献,共有150多种,近12000页。其形成年代均在公元13世纪之前,最早可追溯至10世纪,其中部分文献形成于吐蕃时期。 据介绍,“菩日文献”涉及内...
西藏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东嘎·皮央”修缮保护工程目前进展顺利,这一佛窟建筑群及绘制精美的壁画有望重现昔日风采。 “东嘎·皮央”遗址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由东嘎扎西曲林寺遗址和皮央石窟群组成,是古格王朝时期的历史遗存。东嘎扎西曲林寺遗址现存洞穴近200个,延绵2000米;皮央石窟群总面积逾万平方米,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 “‘东嘎·皮央’遗址内如此规模的洞窟壁画在国内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