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墓地 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均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象泉河上游,相距不过百来公里,具有相当多的共同因素。从201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展开发掘工作,历时三年,发现并清理出了一批土坑墓和洞式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 发掘 这两处墓地的发掘表明象泉河上游是象雄王国统治的核心地区,也是阿里地区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丝绸、黄金面具、带...
出土陶器 墓葬中出土的黄金面具 曲踏墓地出土陶罐 西藏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西藏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受到不少文青、学者、专家的追捧。西藏的考古研究也随着专家学者的到来,在近年不断出新。 发现青稞种遗迹 青稞在西藏种植历史悠久,是西藏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2013年8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针对日喀则市拉孜县廓雄遗址的联合考古...
今天上午,全区文物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分析了全区文物安全形势,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自治区副主席甲热·洛桑丹增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安身立命的根本。多年来,在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执法部门的配合下,全区文物安全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回首过去一年,全区文物安全工作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一些客观或主观的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会议要求,全区各...
马鬃山玉矿遗址位于甘肃肃北县,初步确定年代为战国至汉代,是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玉矿遗存。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办公室主任陈国科介绍,其中的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中,首次发现作为拣选玉料作坊的半地穴房址、玉矿周围的防御型建筑,以及地面式石围墙作坊。出土的大量玉器废料、玉料石皮等遗物,展示了当时的玉矿布局结构及生产与组织情况。这是目前唯一由采矿区、选料作坊区及防御型设施区等组成的与玉矿开采相关的聚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评审委员会从全国考古机构推荐的数十项最新考古发现中遴选出6项重要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创始于200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新世纪中国考古学术讲坛,是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发现的展示舞台和考古新进展的学术讲台。论坛上,中国社会科...
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原副院长、藏学家巴桑罗布透露,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在错那宗(今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境内)生活学习过十二三年,他在错那的两处故居遗址目前已经被发现并考证,这将有助于研究六世达赖喇嘛生平及其入主布达拉宫前的生活。 新浪编者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僧,被海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更出现一个出版热潮,从诗歌、小说到学术著作冠以其名号的书籍,几乎遍布中国各地书店。
“西藏古籍保护工作目前已正式迈入数字化时代,多部门各自分工,使西藏贝叶经、历史档案、藏医药典籍等一批珍贵藏文古籍文献在数字化保护中重获新生。”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努木对记者说。 资料显示,全国现存的藏文古籍总数在百万函以上,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收藏在西藏,西藏已有158函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目前西藏已完成阿里、那曲、林芝地区的古籍普查工作,为古籍保护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努木介绍,西藏图书...
(2003年5月7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6月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53号公布) 第一条 为加强文物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西藏自治区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文物单位是指下列单位或场所: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
(1990年5月31日西藏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6年7月12日西藏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一次修正 2007年7月27日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2007年8月3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7]第8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
2014年12月30日,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文明与进步——当代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在西藏博物馆展出,共展出60幅内地艺术家的书画作品,展览将持续5天。 在西藏博物馆展厅内,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以优美的笔触、绚烂的色彩,或人物、或山水,充分体现出书画艺术家精湛的艺术水平和对西藏的浓浓深情。本次展览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反映了西藏神奇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俗风情,又展现了我区科学发展、...
“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西藏自治区望果节、彩砂坛城绘制、桑耶寺羌姆等13项非遗项目成功入选,这意味着这些延续了千百年的藏民族传统文化有望得到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吉吉8日说,截至目前,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总数达89项。 记者了解到,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西藏诸多优秀非遗项目榜上有名:其中...
记者2日从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机构将筹建珠穆朗玛自然博物馆。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于1988年经西藏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高原生态系统。相关机构调查显示,保护区现记录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91种,占西藏全区脊椎动物的75%。 “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珠峰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普琼...
“如果唐卡内容只涉及宗教,那只是一种手艺,无法达到艺术的高度”。青年画家索朗次仁把西藏多彩文化视为创作的源泉,这两年他接连画了5幅“新唐卡”,对何为当代艺术感悟良多。 传统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画,1300多年前在雪域高原出现,虽在此后的传承中产生了多个画法流派,但历代画师都严格按照佛教造像度量经创作,内容多为宗教题材,极少关注现实生活,也使唐卡一直局限在手工艺领域。 索...
【作者简介】霍巍,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成都市610064 【内容提要】 Along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discoveries of the early nomadic cultures in Xinjiang, Inner Mongolia, Gansu and Tibet, new tendencies are em...
12日上午,甲玛谐钦”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在墨竹工卡县甲玛乡赤康村霍尔康庄园举行了申报成功揭牌仪式。 据了解,“甲玛谐钦”作为一种歌舞表演,在当地被称为“崇鲁”,属于“谐钦”的一个分支。甲玛当地的“谐钦”表演是由央吉、卓玛玉杰等多位村民共同表演的。由于“甲玛谐钦”继承了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民族习俗,经申请,于2008年和2012年相继被纳为县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