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文物局获悉,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西藏古格王国遗址历时3年多的大规模保护维修工程近日全面完工,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验收专家组的终验。 修建于公元10世纪前后的古格王国都城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是位于西藏西部的古格王国所遗留下的规模最大的一处建筑群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保护维修工程于2011年5月正式启动,总投资5744万元,是迄今对古格王国遗址最大规...
国家博物馆的志愿者在为观众认真讲解图片中的文物 9月26日下午,在拉萨城关区尼卓林社区的居民小区内,一幅幅精美的文物图片及简介吸引了百姓的视线,人们纷纷停下脚步来观看,而志愿者们也就图片中的文物向人们进行了专业、认真、详细的讲解。据了解,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西藏牦牛博物馆合作举办的“牵手文明”图片展巡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副主任赵菁告诉记者,此次图片展以中国国家博物馆“...
很高兴在美丽的雪域高原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欢聚一堂,参加首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共同探讨西藏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如何紧密结合,实现更大的发展。 西藏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世界屋脊”之称。在这片神秘美丽的土地上,高山巍峨,山川纵横,湖泊星罗棋布,自然风光雄浑壮美、奇异瑰丽,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孕育出独具一格的民风民俗,创造出灿烂辉煌的高原文化。从金碧辉煌的宫殿庙宇,美轮美奂的壁画、...
西藏唐卡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数量可观,但由于社会的各种动乱,唐宋时期的古老绘画保存下来的唐卡已不多见。在萨迹寺保存有一幅叫做“桑结东厦”的唐卡,上画三十五尊佛像,其古朴典雅的风格与敦煌石窟中同时期的壁画极为相似,据说是吐蕃时期的作品,是极为罕见的一面不求工细富丽,而以清秀的色彩渲染主题,堪称元代的代表作,是件珍贵文物。香格里拉曼扎亚唐卡博物馆整理多方资料了解得只宋代的唐卡,在布达拉宫见到三幅,其中...
“久阿尼西”银币是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西藏地方政府“商上钱局”铸造的银币。 在清光绪十六年时,西藏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以市场急缺流通货币及驻军需购买粮草为由,行文呈报当时朝廷驻藏大臣长庚,经过商讨后,批准了这一造币要求,并由“商上钱局”设计了类似“久松”形制的“久阿尼西”和“久阿尼阿”两种银币。因库银紧缺该币的含银量仅为45%,含铜量高达55%,币值定为一钱五分。 笔者收藏到...
西藏多派和嘎玛嘎智派四幅唐卡作品近日入藏国家博物馆。入藏作品分别为年叙·多吉顿珠创作的多派唐卡《释迦牟尼》和《五方度母》,丁嘎创作的嘎玛嘎智派唐卡《观音》和多派唐卡《绿度母》。 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唐卡绘画多以宗教题材为主,因其携带方便,被藏民族誉为“随身佛”。目前西藏各唐卡流派以勉唐派、钦孜派、嘎玛嘎智派、多派等为主。 年叙·多吉顿珠...
70余位艺术家耗时15个月,集体创作完成的展现西藏60余年发展变迁的百幅新唐卡,本周将首次在拉萨亮相。长期从事唐卡艺术研究的西藏美术家协会顾问余友心说,“这些作品艺术地再现了西藏近、现代历史发展”。 唐卡,系藏语音译,多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千余年前随佛教一起传入西藏。传统的西藏唐卡题材范围很广,几乎涵盖了宗教、政冶、历史、文化、天文历算、藏医藏药等诸多方面,被称为藏族古典文明的...
西藏林芝地区真巴村村民桑姆有一台老式木棱织机用来织藏族贡布材料氆氇,她织好的氆氇被送到附近的加工坊,由其他村民加工成半成品、成品,最后通过一家公司进入市场。 如今,真巴村的79名女性都有了和桑姆一样的工作,她们每人每月可获得3000元至4000元的收入,这种非遗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探索,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更多思路。如今,林芝地区珞巴族的服饰与织布制作技艺、朗县金东乡的藏纸工坊与墨脱门巴...
13日,西藏扎什伦布寺500余僧众在寺庙大礼堂接受藏传佛教密宗珠特加措灌顶,以激活佛性智慧,种下无量善根。 灌顶,是藏传佛教僧人密法修行所必须的宗教仪式,藏语为“旺古儿”,意为“授予力量”。密宗是通过皈依金刚上师,按师所传真言密咒以及严格的程序、仪轨,观修佛我一体,以求即身成佛的一种最高法门。 当日清晨,扎寺宝幢高悬,吉祥幡迎风飘动。500余僧众汇聚到寺庙大礼堂门口,净口后迅速进入...
西藏自治区官方10日在拉萨披露,目前当地已出台数项法规,推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 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当日发布西藏宗教工作情况,西藏自治区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白次仁介绍说,相关机构已经研究制定了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登记管理办法,民俗类宗教活动人员、修行人员管理办法等。 白次仁说,目前正在加快制订《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事务条例》,为建立藏传佛教事务...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2014年春雨工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培训班”近日在拉萨开班。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项目保护单位和全区7地(市)、74个县(市、区)非遗一线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将由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7名专家为我区非遗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授课。授课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处长杨斌说,西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区,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深化交流,共同推进西藏非物质...
见到阿旺洛珠时,他刚从吉隆县卓玛拉康维修保护现场回来。7天4000多公里的奔波,让这位69岁的老人略显疲惫。 作为西藏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办公室技术组的总工程师,阿旺洛珠每年至少有8个月都在下乡。阿旺洛珠说,他也想颐享天年、在家养花种草,“可现在从事古建维修保护的人太少。”他希望能把手下的团队再带成熟一点。 阿旺洛珠只有小学文化,但在言谈中颇有些智者的含蓄和内敛。 在他的讲...
一、桑耶寺的兴建与建筑格局 桑耶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桑耶村,雅鲁藏布江北岸,距离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38公里,距离扎囊县25公里,海拔3676米。它不仅是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佛法僧俱全的著名寺院,也是西藏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雅砻风景区之一。 公元八世纪中叶(750),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文殊菩萨化身的赤松德赞为施主,迎请萨霍尔(孟加拉国)国王古玛特其之子大堪布寂护...
在藏传佛教壁画艺术中,阿里古格壁画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情调,有别于其它藏区的壁画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并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在藏族艺术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上,古格壁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宗教文化研究价值。现存的古格壁画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阿里同周边克什米尔、西域、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文化关系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古格壁画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证明古格艺术是域外多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