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北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鲜卑族创建的封建王朝。它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的强盛王朝,统治中原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但由于它实际统治的区域由北方地区逐渐扩大到在中国古代文化经济最发达的中原地区,采取的一些政治性决策也极为果敢,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非同凡响,创造的文化与艺术成就也极为辉煌,对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物质文化繁荣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深深地烙上了它...
中新网兰州6月16日电 (记者 朱世强)甘肃炳灵寺石窟内的一尊唐代弥勒大佛16日开始修缮。该大佛距当日开工维修的公元2011年,已整整走过1280年历史。 当日,甘肃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在开工现场说,炳灵寺石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尊大佛是炳灵寺石窟最大佛像,由于大佛露天耸立,长期风吹雨蚀,已出现表层风化、局部脱落等病害。 该尊弥勒大佛始建于唐代开元19年,即公元731年,其高达27米...
新疆吐峪沟石窟是新疆东部最早开凿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为配合丝绸之路(新疆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危岩加固工程进行发掘。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裕群指出,新发现的沟东、沟西两处中心柱窟壁画的风格均显示出较早的时代特征,壁画题材也是前所未见,与河西、龟兹、于阗等地明显不同,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初步推断洞窟约开凿于公元5世纪。一直到高昌的回鹘时期依然在...
5月22—23日,“丝路遗产——吐峪沟石窟寺遗址保护筹划会”在吐鲁番市召开,会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承办。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韩子勇,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盛春寿,吐鲁番地区地委委员、秘书长牛学兴,出席了会议并讲话。 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以及新疆文物保护部门的相关专...
中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吐峪沟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连续获得重大发现,其中包括精美壁画、绢画、数量巨大的文书残片、陶器、雕塑、生活用品等。 5月23日,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所、龟兹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徐光冀、刘庆柱、谢辰生、林梅村、王建新等颇具影响力的历史考古专家齐聚吐鲁番市,对这处汇集有祆教、摩尼教、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与文化历史...
中新社吐鲁番5月23日电 (张强)记者从23日在此间举行的“丝路遗产-吐峪沟大遗址保护筹划会”上获悉,考古人员在对新疆吐鲁番吐峪沟石窟寺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文书、陶器、木器、壁画等珍贵文物。 此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以及新疆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学者,研究探讨了吐峪沟石窟寺的考古发掘与保护。 吐峪沟石窟寺位于吐鲁番市吐峪沟峡...
图4 第十八窟主尊 图5 第十七窟主尊腿部 图6 第十六窟主尊 北京 篠原典生 在历史上,大同曾经一度是全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中心。四世纪时中国北方地区还处在五胡十六国的混乱之中,此时在北方草原兴起的鲜卑族拓跋氏的首领拓跋珪,将都城从内蒙古盛乐迁到平城,即现在的大同,由此翻开了大同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北魏(386-534)建国初期,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徙民活动,随着北魏统...
东区出土的绢画残片 东区出土的画笔 西区中心柱窟壁画 东区出土的《大般涅槃经》写本残片 西区中心柱窟 东区出土的《金刚经》写本残片 地面佛寺出土的壁画残片 据新华社新疆吐鲁番5月23日电(记者毛咏、江文耀)我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吐峪沟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连续获得重大发现,其中包括精美壁画、绢画、数量巨大的文书残片、陶器、雕塑、生活用品等。 ...
新发现中心柱窟壁画 新发现回鹘时期地面佛寺出土的壁画 新发现中心柱窟 吐峪沟石窟外景 5月23日,记者在新疆吐鲁番召开“丝路遗产—吐峪沟大遗址保护筹划会”了解到,凭借石窟形制的独特性和壁画题材的前所未有等关键因素,鄯善县吐峪沟石窟群和佛寺遗址发掘项目日前入围“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 来自全国文物界的...
新华网新疆吐鲁番5月23日电(记者 毛咏 江文耀)中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吐峪沟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连续获得重大发现,其中包括精美壁画、绢画、数量巨大的文书残片、陶器、雕塑、生活用品等。 5月23日,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所、龟兹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历史考古专家齐聚吐鲁番市,对这处汇集祆教、摩尼教、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与文化历史遗存...
近日,中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吐峪沟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连续获得重大发现,其中包括精美壁画、绢画、数量巨大的文书残片、陶器、雕塑、生活用品等。吐峪沟曾经是中原佛教文化与西域佛教文化最早交汇的地区。吐峪沟石窟最早开凿于十六国北凉统治时期,自北凉至鞠氏高昌统治时期,也就是公元5至6世纪,吐峪沟内进行了大规模的佛寺建造与石窟开凿活动,并逐渐成为高昌统治集团全力经营的佛教重地。 图为吐峪沟西区中心...
中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吐峪沟内进行的考古发掘连续获得重大发现,其中包括精美壁画、绢画、数量巨大的文书残片、陶器、雕塑、生活用品等。 5月23日,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所、龟兹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历史考古专家齐聚吐鲁番市,对这处汇集祆教、摩尼教、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与文化历史遗存的吐峪沟大遗址保护及数量众多的考古重大发现进行探...
在刘氏“鱼悠轩”的藏品中,有国画大师张大千艺术脉搏的跳动,有张大千与祖国、妻室的悲欢离合,更有近现代中国画坛最高端的艺术表现。 在国内外的拍卖会上,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和石窑造像稿本的原作非常少见,且某些画稿的真伪历来为人所质疑,以张大千的徒子徒孙所托者居多。收藏家更是无从下手。而此十六帧张大千临敦煌石窟造像稿本,为首次面世的真迹原作。其价值体现...
(记者王学涛 刘翔霄)为使宝贵文物免受风雨侵蚀,今年内位于中国山西的云冈石窟将为部分洞窟复原外层建筑。 记者了解到,首批复原“外衣”的洞窟中,包括规模最大的第3窟,以及因清代末年彩绘后获名“五华洞”的第9窟至第13窟。被誉为云冈石窟“佛籁洞”和“音乐窟”的第12窟也在其中。 “当年,绝大...
谈起建于北魏时期的大同云冈石窟,相信您一定并不陌生,它坐落在山西省大同市16公里的武周山麓之上,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造像5万1千余尊,是我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四大宝库之一。然而,您可曾领略过其顶部被尘埃所掩盖着的美?您又可曾倾听过关于云冈石窟窟顶上的动人故事? 窟顶别有洞天 等待考古发掘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以它独特的魅力无时无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