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元月22日(大年二十九)晚,巩义石窟寺隆重举办第五届“祈福钟声迎新春”活动。活动当晚,猜灯谜、跳绳、踢毽子等各类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游客可以通过参加游戏,赢取丰富的礼品。 大年二十九晚12点整,众多游客敲响石窟寺的大钟,108响钟声寓意除去108种烦恼,获得吉祥和平安。 当象征着纳福迎新保平安的108声钟声被敲响时,五彩的礼花在天空灿烂绽放,石窟寺将成为欢乐的海洋,现场的人们被祝福所包...
塞外凛冽的朔风中,山西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外的武州山南麓,历经1500余年风雨的云冈石窟巍然伫立,壮丽古朴的大佛与华美现代的景区浑然天成。 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0年间,云冈石窟获得了更为精心的呵护,周边的环境更加协调,景区面积扩大了10倍,迎来了历史上保护与发展的最好时期。 石窟文物备受“呵护”...
塞外凛冽的朔风中,山西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外的武州山南麓,历经1500余年风雨的云冈石窟巍然伫立,壮丽古朴的大佛与华美现代的景区浑然天成。 2001年12月,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年间,云冈石窟获得了更为精心的呵护,周边的环境更加协调,景区面积扩大了十倍,迎来了历史上保护与发展的最好时期。 石窟文物备受“呵护” 云冈石窟位于“煤都”大同,是在一座砂岩山...
本报讯(特派记者 刘素青)12月16日,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云冈石窟窟顶考古在一处北魏至辽金的佛教寺院遗址中,出土的辽金时代的铸造工场,是迄今国内辽金时代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铸造工场。铸造工场主要包括一处地穴式铸造井台、30座熔铁炉、水井等。这一发现不仅印证了我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对宋辽金时代冶金铸造景象的描述,还反映了北魏、辽金时期云冈寺院不同的建设风貌和繁盛程度。...
(晏国政 孙波)记者日前从云冈石窟研究院了解到,在最近结束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云冈石窟窟顶发现一处辽金铸造工场。有关专家认为,这处遗址是迄今发现与《天工开物》记载最接近的宋辽金时代的铸造遗址,也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辽金时期的铸造工场。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的佛教艺术宝库,2...
记者日前从云冈石窟研究院了解到,在最近结束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云冈石窟窟顶发现一处辽金铸造工场。有关专家认为,这处遗址是迄今发现与《天工开物》记载最接近的宋辽金时代的铸造遗址,也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辽金时期的铸造工场。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的佛教艺术宝库,2001年被联合国教...
12月2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评选结果。四川省共有5处,通江县佛尔岩塬石窟成功入选。同日,百大新发现图片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此次全国百大新发现,是经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国共计新发现45万余处,经权威专家仔细、认真的研究和比对,最终以投票方式产生百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 佛尔岩塬石窟,造于唐、宋时期,为通江县保存最...
12月2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评选结果。四川省共有5处,通江县佛尔岩塬石窟成功入选。同日,百大新发现图片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此次全国百大新发现,是经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国共计新发现45万余处,经权威专家仔细、认真的研究和比对,最终以投票方式产生百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佛尔岩塬石窟,造于唐、宋时期,为通江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石...
中新社西安12月16日电 (田进)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统万城遗址考古队队长邢福来16日透露,位于该省榆林市靖边县北部的统万城遗址南约4公里处墓地,在抢救性清理发掘中发现一座仿石窟门造型墓,墓室内绘有罕见宗教题材壁画。该造型墓门为中国首次发现。 统万城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夏国都城,遗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因系匈奴族后裔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迄今已有近1600年历史。 据介绍,此次...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统万城遗址考古队队长邢福来16日透露,位于该省榆林市靖边县北部的统万城遗址南约4公里处墓地,在抢救性清理发掘中发现一座仿石窟门造型墓,墓室内绘有罕见宗教题材壁画。该造型墓门为中国首次发现。统万城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夏国都城,遗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因系匈奴族后裔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迄今已有近1600年历史。据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出5座墓葬,均为斜坡墓道土洞墓。...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赵莎) 12月6日至11日,“涅槃——李耘燕巴蜀石窟绘画作品展”在四川博物院成功举办,此次画展展出了艺术家李耘燕近十年的艺术创作。艺术家李耘燕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多次进修、访学于中央美术学院。近年来,她常年在巴蜀两地的洞窟考察、写生,这次画展正是她这十年来潜心研究创作的成果,同时,也是近十年来创作成果第一次集中在公众面前亮相。 ...
近年来云冈石窟游客大幅增加 十年前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杂乱 如今的云冈石窟风景如画 随着古城修复保护的景点惊世亮相,大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名家学者及普通游客簇拥进大同,他们仿佛重新发现了大同的美好与传奇。前不久,国际雕塑双年展在同揭幕时,海内外艺术大家云集古城,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的雕塑艺术令他们惊叹,博物馆馆藏精品让他们震撼……其实,大同...
随着考古资料公布和相关研究深入,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开辟敦煌学新领域,引越来越多中外学者关注。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研究》最近出版发行,集中展示了敦煌莫高窟北区考古完成后对推动敦煌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这部论文集里,收录海内外学者近年来撰写的有关莫高窟北区石窟研究论文47篇,共70万字。”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彭金章介绍,这是其中的主要研究成果,还不是研究莫高窟北区石窟的...
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山西云冈石窟发现一处北魏至辽金的佛教寺院遗址。 据了解,这处佛教寺院遗址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位于距离去年发现的北魏寺庙遗址400米的地方,分为现代层、明清层、辽金层和北魏文化层四层,发现的主要遗迹有塔基、铸造井台、熔铁炉、灰坑、水井、建筑遗迹等。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庆捷介绍说,该遗址是北魏云冈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现有助于了解北魏云冈寺院在不同时代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