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甘肃定西市漳县地处西秦岭北支,地质构造复杂奇特。据悉,“千佛石”是溶洞内部经亿万年挤压褶皱和溶蚀作用所形成,实则是漳县具有代表性的石种叠彩石,画面以山水、牡丹、梅花、敦煌壁画为主。展现敦煌风情的观赏石画面层次分明,色差对比明显,不同褶皱曲线所构成图案形似莫高窟千佛洞壁画。 “千佛石”色彩对比明显 观赏石“千佛”画面展示
1月13日,敦煌研究院从石窟壁画、敦煌文献、馆藏文物中梳理归纳出腊八节时,古人燃灯供奉、沐浴更衣、熬煮施粥、狩猎腊祭等生活中的习俗。图为莫高窟第61窟《牧女献糜》(五代)。敦煌研究院供图 1月13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传统腊八节。敦煌研究院从石窟壁画、敦煌文献、馆藏文物中梳理归纳出腊八节时,古人燃灯供奉、沐浴更衣、熬煮施粥、狩猎腊祭等生活习俗。 腊八,最初作为释迦牟尼证悟的日子属于佛...
经过七十余年“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探索,由抢救性保护进入预防性保护的敦煌石窟逐渐“转危为安”。其长期积累的成套文物保护技术,不仅参与到全国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和修复工程中,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免费分享和应用。 资料图:精美的敦煌壁画吸引参观者。 汤彦俊 摄 “目前已开展吉尔吉斯斯坦古代城堡遗址研究保护等项目。”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七十多年来,...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8日发布《甘肃文化发展蓝皮书》(2019)披露,过去五年来,甘肃文化“走出去”从最初的敦煌舞剧和会展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资料图:《丝路花雨》在悉尼精彩上演。 中新社发 姜长庚 摄 据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海敬介绍,舞剧《丝路花雨》和《大漠敦煌》多年对外展演已为海外民众所熟知。自2013年以来,甘肃先后组织非遗...
新加坡观众参观敦煌艺术文献展 2018年12月15日至今年1月6日,由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丝路:文明互鉴的见证——敦煌艺术文献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展览分为敦煌粉本、莫高窟旧影、敦煌拓片、朝圣敦煌和视频影像5个部分,除文献展览外,还设有文化创意产品专区和敦煌主题拓印体验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策展人何鸿在展览开幕式后举办了题为《敦煌...
日前,“千年敦煌·匠心演绎”俄罗斯画家画敦煌系列油画与敦煌壁画古乐器复原展在兰州开展,箜篌、凤首阮、葫芦琴、莲花琴、瑟、雷公鼓这些敦煌壁画中的古乐器走出壁画,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敦煌壁画乐器图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代表人类古代文明结晶的敦煌文化艺术的精华,是敦煌研究的重要内容。敦煌乐舞研究专家郑汝中年轻时参观莫高窟,就深深被壁画上的乐舞图像所吸引,从此便和敦煌乐舞结下不解之缘。20世...
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 1956年至198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部分科室办公地点。 “敦煌的保护是件事,还是件大事!” 1981年8月8日,在原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和时任所长段文杰陪同下,邓小平一行前往莫高窟。邓小平详细听取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汇报,主动提出:“你们有困难没有?”段文杰汇报了莫高窟的研究和保护面临的问题,邓小平立即指示解决。在认真参观洞窟的壁画和...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改革先锋受到隆重表彰。他们是千千万万改革者的模范代表,他们的奋斗历程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诠释。 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樊锦诗,作为100名改革先锋的一员,受到表彰。 地处河西走廊的敦煌,曾是中华民族向外发展的必经之地,见证了我们民族向西进取的雄心;向东回望时的无限乡愁,成就了敦煌儒家文化重镇的地位。不同文明汇聚,文明融会贯通,印证五彩世...
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在敦煌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至今,莫高窟已伫立了千百年。 时间的流淌,带来了无数的工匠、画师的智慧和技艺,造就了敦煌莫高窟的辉煌,也带来了风沙的侵蚀和人为的“伤疤”。 保护敦煌壁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武发思和他的团队就是这场赛跑中的一员,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努力让这份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历久弥新。一支队伍 无数个十年初冬的清晨,敦煌已是寒意袭人,武发思像过去的十多年一...
明年4月1日起,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将推出6种参观“套餐”,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敦煌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9年莫高窟门票执行方案》显示,从明年4月1日开始,将采取分淡旺季、联票与单票相结合的方式,提供6种“套餐”供游客选择。全价票的价格从238元到50元不等,优惠票的价格从148元到20元不等,4周岁以下儿童费用全免。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介绍,随着莫高窟参观人数的增加和...
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樊锦诗作为100名改革先锋的一员,受到表彰。 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7月出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她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
李东方 扎根敦煌20余年守护戈壁国宝 12月14日下午,在东方宝笈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见到李东方时,她正在工作室指导徒弟使用珂罗版技术进行创作。“这里要注意一下,你看这个地方不能画太重。” 资料图:敦煌壁画临摹群像。 钟欣 摄 在敦煌莫高窟二十余年,李东方自掏腰包,完成了对9个敦煌精品特窟,约300平方米经典壁画的临制。敦煌研究院拨款10万元奖励李东方,她一分未留,全...
11月21日,由北京著名收藏机构东方朗昆主办,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和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历史学院教授宁强担任学术主持,紫荷和樊晓光担任策展人的“一念·敦煌”写经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行,这也是四部敦煌藏经洞写经长卷国内首次展出。 四部敦煌藏经洞 写经长卷重见天日 “石窟春风香柳绿,他生愿作写经生。”这是著名学者、大师饶宗颐上世纪80年代参观莫高窟后,提...
12月12日,敦煌研究院推出限量版“守护敦煌”年礼。图为镂空树叶、守护卡、书签、春联、福字、月历、年画等精美礼品。 特种纸再现敦煌岩彩,集美容与情怀于一身的敦煌定制春联,印金敦煌飞天伴“福”左右……敦煌研究院12日推出2000份限量“守护敦煌”年礼。包括镂空树叶、守护卡、书签、春联、福字、月历、年画等精美礼品,将为公众献上独具敦煌气质的新年美好祝福。 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他是日本当代大师级画家,以佛教题材绘画在日本画坛独树一帜;他是中日友好的使者,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作出杰出贡献;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便开始了第一次对丝绸之路的正式考察采访,以他名字命名的丝绸之路美术馆现有藏品1万多件,涵盖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几乎所有领域、地区和时代……11月27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以饱满的文化含量低调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