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清江风物——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展期至明年3月20日。 特展分为土家族祭祀文化、土家族服饰文化、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三个部分,包括400多件展品。 土家族是世居于湘鄂渝交界地带武陵山脉的少数民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相对封闭的地...
4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土司遗址包括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湖南永顺老司城和贵州播州海龙屯3处遗址。 昨日,省文化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省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及恩施地方领导,就唐崖土司城遗址申遗成功后续保护工作、申遗成功经验、万里茶道申遗进程等问题,回答媒体提问。 申遗成功后,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将如何进行后续保护?是否会在此设立旅游景点?昨日,...
唐崖土司城俯瞰图 4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土司遗址包括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湖南永顺老司城和贵州播州海龙屯3处遗址。 昨日,省文化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省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及恩施地方领导,就唐崖土司城遗址申遗成功后续保护工作、申遗成功经验、万里茶道申遗进程等问题,回答媒体提问。 申遗成功后,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将如何进行后续保护?是否会在此...
18日上午10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吉首市坪朗村,举行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暨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保护正式启动的开机仪式。 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峒河峡谷里,苗族同胞居住的吉首市坪朗村一派喜庆气氛,苗族同胞们身着节日的盛装,有的打起了苗鼓,有的唱起了苗歌。简短的仪式一结束,便在一户村民家的柚子树下,在村前峒河的沙滩上,对第一个数字化保护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复原场景 为深入调查土家族文化典型代表――西兰卡普,11月1日,记者来到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一探这种古老而珍奇的民间工艺织锦。 在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记忆武陵展厅,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一台土家织布机和那些漂亮的织锦。土家手工织锦,在土家语中被称为“西兰卡普”, “西兰”为铺盖,“卡普...
图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龙山县里耶镇古朴的婚俗热闹场景 图为:龙山县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图为; 龙山县威武雄壮的土家族摆手锣鼓队庆祝国庆大游行 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与鄂渝相邻,素有“湘鄂渝门户”、“潇湘第一关”之称。全县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人口5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7%,全县辖34个乡镇(街道)...
龙山梯玛歌 “梯玛”是土家语音译,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土家族原始宗教孑遗的梯玛文化事象,土家语称“梯玛日”。二是指从事“梯玛日”活动的巫觋即汉语俗称的“土老司”。梯玛既具有崇拜自然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特色,又具有娱人娱神的歌舞表演性。《梯玛歌》便是在这种文化事象中用土家语诵唱的一种长篇古歌,其篇幅浩繁,...
【人物名片】 向渊泉,永顺人,土家族,老文物工作者,现年74岁。多年来,凭着对非物质文化的热爱,奉献了必生的心血,撰写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抢救了上千件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为永顺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杰出贡献。 土家族毛古斯文化 毛古斯是土家族文化的活化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些人视毛古斯为粗野文化而面临传承困境,他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文化工作者,主动建议县文化馆培训干...
土家族织锦 【导读】湘西土家族织锦工艺是酉水流域土家族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同时,土家织锦又是土家族显著标志之一,对土家族的认同性和凝聚力有着特殊价值。而湘西酉水流域土家地区是土家织锦手工技艺的原生地和最后一块热土,是全国土家族中至今仍保留有民间自发织造风尚的唯一区域。因此,保护和继承这份文化遗产,显得十分必要,十分紧迫。 织锦工艺文化深远 历史悠久 湘西土家族织锦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湘西北酉...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 【导读】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及古老风俗的舞蹈。土家族摆手舞自57年起,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演出,引起轰动。中外舞蹈专家评说:“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点的舞蹈。” 现在永顺县王村、龙山县的景区已经形成了摆手舞品牌。 摆手舞是一幅土家生活画卷 摆手舞产生在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流传区域内的各县志厅志均有记载,主要流传在龙山、永顺、保靖...
土家族打溜子 【导读】土家族打溜子是土家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表现丰富,演奏独特。新中国成立以来,打溜子先后被国家艺术团体介绍到美国、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后,产生强烈反响,引起轰动效应。它是音乐学中音色旋律学研究的极其珍贵的原生态物象标本。 “打溜子”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 土家族打溜子主要分布在湘西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地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四县...
土家阿妹跳起欢快的摆手舞。摄影/李化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清代诗人彭施铎在《溪洲竹枝词》一诗中描写了当时土家族摆手舞欢腾起舞的盛况。 民间自古就有“北跳丧,南摆手”之说。摆手舞是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文化标志之一,流传在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四省市交界的酉水流域,尤以酉阳为甚。酉阳摆手舞以其原生...
有关土家族的历史,早在宋代就有文献记载,但在这个时期及宋以前,所有文献都未专一谈及土家族的服饰。直到清代,土家族服饰才正式载入了文献。当土家族先民处于原始部落时代,还不懂得纺纱织布,只能自穿树叶草根、兽皮之类的东西,这在古老的歌舞《毛古斯》及《摆手舞》中,就曾出现过稻草毛人与身披土花被面的形象。五代开平年间,江西汉人酋豪彭王咸归楚,封为溪州刺史,带了所部及工匠千余人进入土家族聚居地区,从而开始出现...
土家族织锦场面 1月6日,据龙山县文化局参加在沙特阿拉伯王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归来的负责人介绍,龙山县土家族织锦壁挂、织锦挎包、织锦围巾等6种民族特色作品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市成功参展。 该名负责人介绍,为庆祝中沙建交20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沙特阿拉伯文化新闻部、中国驻沙特大使馆主办,湖南省文化厅承办,湖南省...
【引子】不同的服饰,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然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特点。 土家男女服饰小名片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土家族服饰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土家服饰历史沿革 秦汉之后,土家族先民服饰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后汉书》中所记述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