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土家族人们在生活中的风俗也是有着很多,生活中如果有人结婚的时候,婚俗哪些方面都是以历史上的风俗来去进行的,对此土家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土家族传统民族风俗 土家族饮酒习俗 咂酒 咂酒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独特的饮酒习俗,涉及壮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羌族、藏族、高山族、彝族等,流行地域包括两广、两湖、四川、云南、贵州及台湾等。土家族咂酒具...
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猎枪表示欢迎。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宾。主人立即煨茶、装烟,做油茶汤。席上,要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同时,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 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
在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里,吃饭的坐席有很多的讲究,体现中国礼仪之邦的传统。在土家族,也有特别风情特征的坐席规矩与风俗,我们一起看看吧。 土家族在红白喜事和平常请客吃饭时,坐席是很有讲究的,谁坐上席,哪些人先坐席都有一定的规矩。特别是在红喜事中,支客司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把酒席上的客支好,不然就会得罪客人,甚至会造成亲戚间不相往来的局面。从土家族的坐席中,可以看到土家族对长辈、亲戚、客人的尊重...
传统的土家民俗迎宾礼包含了迎宾礼、敬酒礼和送客礼。它由礼仪、礼词、礼乐组成,三者相辅相成,整个迎宾礼庄重严肃而又不失活泼,淋漓精致的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热情开朗、质朴好客的本性。 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猎枪表示欢迎。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
遗产编号 ⅲ―17 所属地区 湖南·湘西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申报日期 2006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现主要流传于湖南湘西龙山、保靖、永顺等地。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夜间表演。摆手舞产生于土家族古老的祭祖仪式中,据清代八部大王庙残碑和县志记载推测,摆手舞已有近千...
遗产编号 ⅲ-18 所属地区 湖北·宜昌·长阳自治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6 湖北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是清江中游地区土家族非常独特的一种歌舞。历史悠久,据《蛮书》记载,土家族先民古时就有“击鼓以悼哀”、“其众必跳”的风习。 “撒叶儿嗬”是一种传统祭祀歌舞,乡亲们聚在孝家堂屋里的亡者灵柩前,男人载歌载舞...
遗产编号 ⅲ―31 所属地区 湖南·湘西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申报日期 2006 毛古斯舞,土家族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拨步卡”,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毛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湘西土家族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主要流布在湘西的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 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
土家族是世居于湘鄂渝交界地带武陵山脉的少数民族,1956年被识别为单一民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恩施土家族保留了大量的传统风俗。 本展览通过色彩斑斓的土家西兰卡普、繁丽多姿的土家族服饰、娱神娱人的傩戏仪式和源远流长的摆手舞,向观众展示恩施土家族所传承下来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兰卡普”是土家语,汉译为“土花铺盖”...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湖北·恩施州·来凤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来凤县 申报日期 2007 唐宋时期随着土家族地区与汉族经济交流的增多,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社会风气,当时土家族的"布",被汉人称为"溪布"、"峒布"或"峒锦". 元、明、清土司统治时期,湖南、湖北土家先民用丝、棉织峒锦、峒被、...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技艺 地区: 湖南省 编号: Ⅷ-18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酉水流域土家族织锦技艺主要分布于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四县的土家族聚居区。土家锦用绵线织成,俗称“打花”,主要有打花铺盖(土家语西兰卡普)和花带两大品种。其中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它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分为“对斜”平纹素色系列和“上下斜”...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舞蹈 地区: 湖北省 编号: Ⅲ-18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湖北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是清江中游地区土家族非常独特的一种歌舞。历史悠久,据《蛮书》记载,土家族先民古时就有“击鼓以悼哀”、“其众必跳”的风习。 “撒叶儿嗬”是一种传统祭祀歌舞,乡亲们聚在孝家堂屋里的亡者灵柩前,男人载歌载舞,女人们穿戴着鲜亮服饰围观...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舞蹈 地区: 湖南省 编号: Ⅲ-17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现主要流传于湖南湘西龙山、保靖、永顺等地。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夜间表演。摆手舞产生于土家族古老的祭祖仪式中,据清代八部大王庙残碑和县志记载推测,摆手舞已有近千年历史。 湘...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舞蹈 地区: 湖南省 编号: Ⅲ-31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毛古斯舞,土家族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拨步卡”,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毛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湘西土家族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主要流布在湘西的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 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
时间: 2006 类别: 传统音乐 地区: 湖南省 编号: Ⅱ-54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土家族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艺精湛,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 土家族打溜子主要分布在湘西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4县68个乡镇。土家族打溜子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
长期以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形成了由独特的语言、宗教、神话传说、仪式等构成的民族传统和习俗文化。清中叶前土家族地区妇女仍旧秉承“中古夷俗”,“配合自由”的观念,在文化习俗方面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少,其婚姻形式以姑舅婚、收继婚、同姓婚为主。据鹤峰知州毛俊德《文告》记载:“旧日土民妇女,以夫家贫寒,或以口角细故,背夫逃回。而女家父兄不加训诫,以女为是,收留经年累月,纵其所为,甚至背义毁盟,妄称改嫁……娶妻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