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红网汨罗站12月17日讯 (分站记者 何丹)家住汨罗市白塘乡曹家村的刘先生最近拾了一件宝。12月12日,他散步时在一处挖土机填埋的路边发现一件象形青铜器,该青铜器重13.05公斤,长52cm,宽28cm,厚度有1.5cm,上面有九个凸出的圆点,用铁器敲击时可发出9种不同的声音。 经市文物专家初步鉴定,青铜器为象罄,是古时贵族使用的打击乐器,属商朝文物,距今约有3千多年历史,文物专家还表示,此类乐...
返璞归真的嘉道炉 返璞归真的嘉道炉 自乾隆始,整个清中期的铜炉业已复兴了繁缛富丽的风气。然而物极必反,从这一阶段开始,民间的素面铜炉逐渐普及起来。这孕育着铜炉演进的又一新段落。 清嘉庆《雕莲鱼纹四足方形铜炉》 口径18.5cm×13.5cm,器形略呈椭方形。方唇,折沿,颈略束,圆折肩,腹直壁,平底,下设四象首足,象鼻内曲为支撑点。腹上雕饰莲鱼纹。口连红木盖,盖顶为白玉...
(资料图) 近日,笔者从市博物馆获悉,在今年6月针对蕉城区霍童镇流域展开的野外考古调查中,发现并出土了商周时期“青铜锛”与大量的陶片、青瓷、石器。同时,有关部门还对我市多条流域进行考察,使宁德史前文化序列逐渐清晰并形成脉络,为没有纳入正史记载的闽东“史前文化”填补了空白。 “青铜锛是在蕉城区霍童镇芦坪岗一处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时期农...
图为出土文物。 红网汨罗站12月17日讯 (分站记者 何丹)家住汨罗市白塘乡曹家村的刘先生最近拾了一件宝。12月12日,他散步时在一处挖土机填埋的路边发现一件象形青铜器,该青铜器重13.05公斤,长52cm,宽28cm,厚度有1.5cm,上面有九个凸出的圆点,用铁器敲击时可发出9种不同的声音。 经市文物专家初步鉴定,青铜器为象罄,是古时贵族使用...
唐代瑞兽双鹊青铜镜 这枚铜镜直径14.6厘米,为青铜质,镜为八瓣菱花形,半球形圆钮,素缘,内区雕有振翅欲飞的双鹊和奔跑游戏的狮子、麒麟各一只,中间填以卷草和花枝;外区为卷草、花枝、蝴蝶间隔相配的纹饰。整体内容丰富多彩,灵动活泼。(现珍藏于大唐西市博物馆)
由法国美协举办的2012国际美术展暨第四届法国卢浮宫画展,近日在卢浮宫卡鲁塞尔厅举行,江苏青年画家冯相成抽象绘画获法国卢浮宫画展铜奖。该画展是全球美术界一大盛事,是多种风格流派和多元文化的交融,画展评委来自法国美协副主席米歇尔·金和执行主席萨贝勒·劳森一行,从全球参选艺术品中,严格选出600幅作品,本次参展的中国画家均来自中国选区的入围获奖作者。 冯秋红
“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社会上做有德行的事,回报党对铜炉工艺的关心,我决定将1200件展品中的580件无偿捐献给国家,其中100件宣德炉藏品。”在最近的一个晚上,中国铜炉大师陈巧生将妻子、两个儿子召集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会上陈大师向大家宣布了捐献藏品的决定,得到全家人的响应。 陈巧生经常教育儿子和学徒,财富应该由自己创造,而不是坐享其成;德行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回馈社会,帮助更...
宋代饕餮纹鼎式炉 原标题:铜香炉那些事儿 铜香炉是中国明清时期铜制品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精心冶炼的铜香炉,造型古朴典雅,深受世人的重视。近日,笔者从朝天宫古玩市场二楼“天佑阁”得知,以前是收藏市场冷门的铜香炉,近两年收藏价值逐渐凸显,部分制作精美的明清铜香炉价格足足翻了10倍。 铜香炉文化底蕴深厚 一直以来,铜器铸造更多用于奢华的陈设品...
赝品颜色比较古旧,没有真品的光彩。 我家有宝 “我家有宝”现进行征集藏品鉴定,金版公布藏宝热线后,收到许多市民的来电,甚至远至湖北、北京,也有读者看到网上转载的报道后,请求鉴定。对此,“我家有宝”的记者感谢读者的热心支持,也再次感谢我们的专家潘继生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广大市民进行免费鉴宝的义务工作。 另外,“我家有宝”再次声明,...
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1512万元落槌,创造了最新的铜炉成交纪录。清雍正点金双耳三足炉以156.8万元成交。 清乾隆铜鬲式炉拍出134.4万元。清顺治冲天耳三足炉拍出166.1万元。 清乾隆铜鎏金云龙双耳炉,拍出555.5万元,而此炉在三年后的2008年涨至739.2万元。 从近20年的...
图1 战国镶嵌兽首形鼓座铜饰 图2 战国镶嵌兽首形铜饰正面图 图3 战国镶嵌兽首形铜饰侧面图 江苏 王厚宇 刘振永 战国镶嵌兽首形鼓座铜饰(图1),1978年出土于淮阴高庄战国墓。它一共两件,大小相同,形制一样。其形似虎首,狰狞恐怖,张口吐舌,利齿虬角,阔鼻...
这把长约60厘米,器物形状较为硕大的人面纹饰弯刀属首次发现。 今年10月8日,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的两名村民在大甸山为附近的砖厂取土时,无意中从推土机下发现了一个长约60厘米、形似弯月状的青铜器。这一偶然发现,揭开了一个大型古墓葬群。目前,经省、市、县三级考古专家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后,古墓葬群已发掘面积2000多平方米,抢救性发...
商代的青铜器铭文(丁孟 供图) 鉴赏讲堂之青铜器3 丁孟,现为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鉴定委员。 商后期青铜器纹饰中动物纹样大大增加,最典型的花纹是具有神秘色彩的饕餮纹,其形状多变,一般尾部下卷,鼻额突...
图片资料 在首届“中国(安徽)古典艺术品交流文化节”中,一件战国青铜嵌松石铭文剑在鉴宝活动中深得专家老师的极力称赞,此剑无一点锈斑结块,剑身布满规则的鸟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和背面镶有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该剑历经岁月的磨砺,至今仍然锋利!其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堪称无二。 此把青铜嵌松石铭文剑(题图),长61.3厘米,竹节上布满漂亮...
文/辽宁 李建廷 中国古代青铜镜,自齐家文化起,伴随着辉煌而灿烂的华夏文明史一路走来,绵绵不绝。 铜镜铸造的历史到了宋辽金时期,学术界传统的观点普遍认为是铜镜发展的衰落期;这个说法显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实际上宋辽金铜镜较比前朝在艺术风格、制作工艺和金属配比等方面虽然有较大的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着其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艺术特色,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和创新,而其中以人物故事为题材的铜镜纹饰尤为突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