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昆明市斑铜厂“提梁壶”。 云南斑铜作为云南铜制品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云南铜文化发展链上闪亮的一环。从铸造和造型的根源及其文化内涵来看,云南斑铜都是在云南青铜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并发展起来的,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铜艺品。斑铜从铸造到造型都和青铜微妙联系在一起,很多优秀作品都蕴蓄青铜古韵。 中国的铜制工艺源远流长,在传统工艺美术文化...
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 错金银青铜带钩,是古代青铜器中使用级别较高且工艺较精湛的一种器型。在本期“每周一宝”栏目中,介绍的正是一套战国晚期至汉代早期的青铜带钩,这种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传世稀少,堪称难得一见之宝。 这套带钩共有10件,尺寸不一,工艺多样。经昆明高古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专家鉴定及科技检测,确认该套带钩年代为战国晚期至汉代早期,为错金银青...
精湛工艺制作,两面满错银饰,通体可见卧虎、盘龙等花纹,文物保存完整国内罕见。昨天下午,邗江警方将历时一年半追回的“汉代青铜环首刀”移交至扬州市考古部门,考古专家也揭开了这件价值连城文物的神秘面纱,这件“汉代青铜环首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文化价值。 案情 关键词:摧毁团伙 追回“汉代青铜环首刀” 2011年...
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 错金银青铜带钩,是古代青铜器中使用级别较高且工艺较精湛的一种器型。在本期“每周一宝”栏目中,介绍的正是一套战国晚期至汉代早期的青铜带钩,这种战国错金银青铜带钩传世稀少,堪称难得一见之宝。 这套带钩共有10件,尺寸不一,工艺多样。经昆明高古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专家鉴定及科技检测,确认该套带钩年代为战国晚期至汉代早期,为错金银青铜器中的传世美品。今年...
师姑墩遗址发掘现场 荦西周刻纹陶范 夏商时期,皖江南岸先民如何采矿、炼铜?日前,我省考古部门邀请北大专家,对铜陵师姑墩遗址文物进行科学检测和鉴定,这一问题或将得到答案。 师姑墩遗址是皖江南岸首次发现的夏商时期遗址,在这里发现的陶范(陶质铸铜模具)等珍贵文物,也被认为是我国考古学界第一次在长江南岸用科学的方法发现的铸铜痕迹,很可能将证明“铜都”先民在夏商时期就已经掌...
湖南省文物管理部门日前在汨罗江畔的一处商代遗址上,发现一件商周时代青铜乐器。专家称,这一器物在南方十分罕见。 19日,文物考古专家、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高至喜等一行来到青铜乐器出土现场,他们通过对出土器物和现场采集的陶片等综合分析后初步认定,这件青铜兽形乐器出土现场属商代遗址,乐器属商周时期的文物,距今约3000年。 汨罗市文物管理所所长赵磐介绍,这件似象似猪的青铜乐器,重13.05公斤,长52...
日前,邗江警方历时一年多,跨四省七市,辗转数千公里,最终从一文物贩子手中追回一把国宝级的汉代错银青铜环首刀。昨天,邗江警方将这把国宝级文物转交给市文物局妥善保管。 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介绍,这把刀的长度达到了80多厘米,可谓汉刀中的“巨无霸”,其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称其为国家一级文物当之无愧。 ■国宝失而复得 青铜宝刀被盗,...
12月20日,明代创意服饰秀亮相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博会,奇特的造型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晨报记者 柴春霞/摄 昨天,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正式向公众开放。从航空互动体验舱到西周青铜鼎,从浩瀚的太空到神秘的考古现场,北京国际展览中心(老国展)变身文化创意世界,历史与现代的各种文化产品汇聚在一起,令人目不暇接。本届大会将持续至23日,市民可...
河南文化产业网12月20日消息:数十年来,朱友明为了收藏青铜镜,跑遍了山东、江苏、安徽、北京、重庆等数十个省市。藏品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从战国开始至清朝末期,各种各样的青铜镜、铜镜收藏了190余面。 随藏品增加的还有朱友明在圈内的知名度,不少省外收藏者几经打听联系上他,只为约个时间相互欣赏藏品,交流收藏心得。 朱友明介绍,青铜镜、铜镜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铸造工艺和特点,上面的纹饰变化也体现...
朱利尧铸造的五把越王剑,从左到右分别为湛卢、胜邪、纯钧、鱼肠、巨阙。 那一年,兵荒马乱。 越王勾践请来铸剑大师欧冶子,在绍兴若耶溪畔,辟地设炉,用了三年时间,铸成五把宝剑: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 “越剑吴钩,天下无双。”这五把独步天下的越王剑,陪伴勾践创造了卧薪尝胆、兴国强兵的传奇历史。 但随着时间流逝,五把宝剑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市博物馆馆藏的战国青铜剑。记者王志伟摄 战国时期,战火纷飞。这一时期大量使用青铜铸造的兵器,用于近战刺杀和劈砍。市博物馆就收藏着一件该时期的青铜剑。 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青铜剑出土于陵县刘泮乡李冲天村,剑长39.8厘米、剑身宽3.8厘米,剑身脊部隆起向两边直斜,剑锋及剑锷锋利,剑茎有两道凸棱,圆柄剑首,造型精美。 “历经2000多年而不锈蚀,锋利...
杨传耕手捧的就是上海藏家冯先生从日本藏家千石唯斯手上买来的价值3500万元的那面直径21.8厘米的唐代“海兽葡萄纹镜”。 杨传耕收藏的“日有熹”草叶纹镜。 与杨传耕失之交臂的“海兽葡萄镜”。 杨传耕收藏的“贴金银博局纹镜”。 杨传耕收藏的&...
12月18日,福建建瓯市旅游局局长、方志委主任赖少波,民俗专家吴雪灏应小桥镇政府邀请,在小桥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为小桥镇党委、政府领导,镇各委办干部,各村主干和文化协管员近百人作建瓯市小桥镇历史文化知识专题讲座。 民俗专家吴雪灏,以独特的视角,从小桥镇历史上隶属的 “南才里” 和“将相里”名称由来,结合小桥镇历代名人故事、出土珍贵文物等视角,将小桥...
战国三龙青铜镜 东汉东王父西王母镜 唐代宝相花镜 西汉青龙白虎镜 战国的三山镜、汉代的车马人物规矩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 藏品覆盖战国到清末各个年代——— 记者 周律江/文 王志金/摄 战国的三山镜、汉代的车马人物规矩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当100多面平时难得一见...
数十年来,朱友明为了收藏青铜镜,跑遍了山东、江苏、安徽、北京、重庆等数十个省市。藏品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从战国开始至清朝末期,各种各样的青铜镜、铜镜收藏了190余面。 随藏品增加的还有朱友明在圈内的知名度,不少省外收藏者几经打听联系上他,只为约个时间相互欣赏藏品,交流收藏心得。 朱友明介绍,青铜镜、铜镜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铸造工艺和特点,上面的纹饰变化也体现出历代以来的文化特征,具有很高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