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香炉的收藏价值很高

宋代饕餮纹鼎式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代饕餮纹鼎式炉

  原标题:铜香炉那些事儿

  铜香炉是中国明清时期铜制品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精心冶炼的铜香炉,造型古朴典雅,深受世人的重视。近日,笔者从朝天宫古玩市场二楼“天佑阁”得知,以前是收藏市场冷门的铜香炉,近两年收藏价值逐渐凸显,部分制作精美的明清铜香炉价格足足翻了10倍。

  铜香炉文化底蕴深厚

  一直以来,铜器铸造更多用于奢华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具,香炉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的实用器主要制作成和生活有关的器物样式。直至汉代以后,香炉的造型逐渐丰富起来,出现了鼎式香炉、鬲式香炉、奁式香炉、鱼耳香炉、三足香炉等多种样式。店主邱先生的展柜里就收藏了从宋代到晚清的几件颇具代表性的铜香炉。首先,笔者看到的是一件宋仿春秋时期的鼎式香炉。该炉从外观上看来十分的精致典雅。细腻有序的饕餮纹印刻在水红铜上,不仅大气美观,更独具文化气息。邱先生说,宋代开始精美的香炉出现在帝王内庭,成为上层人士高雅的把玩之物。一时间,炉文化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时尚,置炉和赏炉成为一种文人品位的体现,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使香炉成为当时代表新文化的典型器物,所以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琴书侣” 与宣德炉媲美

  据了解,明初至清中期是铜炉制作的巅峰阶段,工匠们在长期制作过程中积累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琴书侣”款铜香炉便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类。“琴书侣”即吴邦佐,是宣德铸炉时的工部吏臣,也是开铸仿宣的最大功臣。邱先生收藏的这件“琴书侣”铜香炉造型小巧玲珑,弧度自然,线条流畅,底部款识端庄、字体利落、做工精致,此造型也被称为“桥耳炉”。该炉是“琴书侣”三字款,反映出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生活状态。他介绍说,明代香炉以商周青铜礼器为造型蓝本,有鼎形、簋形、鬲形等多种款式。而宣德炉最早的仿制者吴邦佐,他按照铸造宣德炉的方法,并雇用原铸制宣德炉的工匠自行铸造,他所铸之炉精巧典雅,可与宣德炉媲美。

  铜香炉的收藏价值很高

  邱先生说,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焚香很多,所以香炉的用途很广,除了礼仪环境所需要用的熏衣外,还是书斋里便于诵阅、有益于理解及记忆的文玩清供。此外还有一种用途便是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之用。在邱先生的展柜里,笔者见到了这种压经炉。他告诉笔者,古代皇帝喜欢将此赏赐给佛教寺院。后来寺院多有仿制,便逐步成为专门的礼佛之物。

  邱先生认为,虽然香炉收藏相对小众一些,但是其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容忽视。从工艺造型来看,一些皇帝御赐的铜香炉由于其精细的工艺而提升了其价值。因此,年代久远、雕工精美的铜香炉价值不菲。另外,由于明清铜炉历史上经历诸多劫难,损失惨重,造成后仿炉和私款炉也已成为珍罕的历史文物。

  本稿件由朝天宫古玩市场提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