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成都天府广场西侧,矗立着一座闪烁着光芒,由无数三角形拼接而成的崭新「金镶玉」现代建筑。 在这里,陈列着成都平原4000多年的歷史记忆。在这里,能读尽成都这座城的千年风华。 等待了6年,成都博物馆新馆于6月11日开馆试运行。这座大陆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拥有20余万件青铜器、金银器、画像砖、石刻、陶瓷器、书画、道场画和木雕等各类文物,无声地讲述着鲜活的史上成都。 ...
在新近开馆的成都博物馆,出土于成都老官山汉墓的蜀锦提花机模型、人体经穴漆木俑、医简等文物,是该馆的明星展品。 经过3年多时间,老官山汉墓医简的校释工作已近完成。整理者将推出一部校释,也将完成一部向大众介绍这批珍贵医简的普及性读物。这批成果发表后,学界围绕其展开的讨论可能再次升温,甚至有望改写和弥补中医学史。 老官山考古现惊奇发现 老官山汉墓被发现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土...
成都拥有丰厚的古建筑资源,可利用者众多。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市县级文保单位和文物点的维修利用。但记者了解到,3个月即将过去,有意参与的社会资本还是零记录。 可利用的古建类文物众多 成都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王林介绍,在国务院加强文物工作指导意见出炉后,文物局曾专门进行过梳理,“成都市古建类文物有国保19处、省保50处,市、县级文物...
11日,第11个“文化遗产日”,响应本届遗产日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让市民游客与金沙文化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身边的文化遗产。 6月11日,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都市分公司主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青羊区分公司承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首发式当天上午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发行的“文化遗产日”纪念邮...
工人正在搬运石条,用于古城墙修复 工人支起大锅熬制糯米浆 古城墙 位于四川西昌老城区的建昌古城,始建于明代的洪武二十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 由于岁月侵蚀,目前西昌古城仅保留着大通门等小段古城墙。 根据规划,西昌市启动了老城区综合整治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数百年前的古城风采。其中,古城墙修复是其中重点工程之一。西昌市文管所所长马玉萍介绍,古城墙将...
从6月11日,成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什邡市特殊学校美术老师方艳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亲朋好友的“求证”电话。询问新馆民俗馆中的“茶馆众生相”场景布偶是否真正出自她之手。“我的作品首次正式面向公众展出,地点还在博物馆,大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方艳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半年前初次接到成都博物馆的邀约电话时,她的反应和大家一样。 今年36岁的方艳从事手工布偶制作已有10余年时间。近几年,喜欢民间文...
成都博物馆外观极具视觉冲击 从顶上看博物馆犹如“金镶玉” 成都市博物馆展出的镇馆之宝,西汉的人体经穴漆木俑。 天府广场出土的石犀牛在展厅与市民见面 市民参观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厅(民俗篇)的成都老地图 天府广场西侧,矗立着一座闪烁着金属光芒,由无数三角形拼接而成的崭新的“金镶玉”现代建筑。 在这里,陈列着成都平原4000多年的历史记忆...
成都博物馆新馆开馆 6月11日,坐落在成都天府广场西侧的成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新馆内部共有9层。作为成都博物馆新馆的基本陈列展览,“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位于二至四层。位于五层的“中国皮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皮影博物馆。
红桥村遗址是一处以宝墩文化三期遗存为主的大型聚落址,保存较好,遗迹丰富,遗物众多,在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遗址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办红桥村,地处江安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之上,台地呈不规则形,高出周围地表0.5——2米。整个台地均属遗址的分布范围,总面积19余万平方米。该遗址于2008 年被发现并进行了初步试掘,之后为了配合“丰隆城市综合体”和“蓝润光华春天”房地...
博物馆新馆试运行 历时6年修建,位于天府广场西侧的 “金镶玉”——成都博物馆新馆昨日开始试运行,部分市民和有关单位工作人员作为新馆的第一批 “客人”受邀前往参观。而在6月11日(下周六),成都博物馆新馆将正式对外开放,免费接待成都市民和来自各地的游客。 外观“金镶玉”内设有世界最大的皮影博物馆 成都博物馆新馆与省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锦城艺术宫等建筑共同围合天府广场,奠定了天府...
5月26日,由绍兴博物馆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兰亭的故事”全国巡展第28站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展。 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759年,杜甫弃官西行,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四年,写诗240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成都草堂由此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圣地”。 绍兴兰亭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寄居处。王羲之兼善隶、草、楷...
近日,在成都市天府新区的考古工作中,十多座唐宋墓葬里出土了不少新奇文物,除了一盘象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外,墓主还将一些陶器也带进了古墓。铜镜、文官俑、武士俑、人首蛇身的宋三彩陶俑等,都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得以重见天日。 在一处墓室里,一个陶狗保存完整,陶制的狗蹲坐在圆盘上,身体微微前倾,能够看出是“中华田园犬”。在出土文物中,圆形的青铜镜也让人猜测这位墓主是否为女性,不过,参与考古发掘工作的谢队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