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自蚌埠双墩1号墓发掘以来,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数次赶赴现场考察,并收集了有关该墓的大量史料。李修松认为,双墩墓出现的种种谜团将改写中国墓葬考古史的很多观点。在他的分析过程里,一个春秋古国被还原出来:它处在大国的包围之中,但又顽强地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封土堆在我省不罕见 李修松介绍,在发掘初期,打洛阳铲的师傅就探到了陶器、铜锈以及类似朱砂的物质,而朱砂在战国时期的墓葬中被普遍使用。李修松当时就认...
6月16日,考古人员在蚌埠双墩1号墓提取文物。 当日,安徽蚌埠双墩1号墓葬继15日正式揭墓成功提取18件文物后,又有7件文物出土。蚌埠双墩1号墓葬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2006年12月份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现已进入尾声。依据随葬品和墓底埋葬布局,考古专家判断其时代应为春秋时代。 6月16日,考古人员在蚌埠双墩1号墓提取文物。
在蚌埠双敦1号墓的发掘过程中,安徽凤阳钟离城遗址附近发现一座圆形墓葬,其墓底埋葬布局与出土器物与蚌埠双敦1号墓基本一致,根据出土器物上的铭文,考古学家认为其与春秋时期凤阳“钟离国”有关。 蚌埠双敦1号墓考古发掘领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阚绪杭告诉记者,凤阳圆形墓葬位于凤阳县临淮镇钟离城遗址东北约1.5公里处,与蚌埠双敦1号墓相距不过20公里。2007年5月被发现时,...
记者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该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近日在对位于洛阳市王城大道东、陇海铁路北史家屯村的一处建设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时,意外发现了北宋名相富弼的墓葬。 据该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的同志介绍,近日他们在此建筑工地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造型特别的大型石椁室穹隆顶砖室壁画墓。工作人员从墓中发掘出一方1.4米见方、厚35厘米的青石墓志。墓志全文7000多字,由当时的资政殿学士通仪大夫韩维撰文,端明殿学士兼翰林...
出土新石器时代和周、汉、宋、元的大量文物 松江广富林文化墓葬见天日 记者日前从松江区获悉,有“上海之根”美名的广富林遗址在发掘中,首次发现了广富林文化墓葬,并出土了新石器时代和周、汉、宋、元等时期的大量文物。 这项抢救性发掘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田野考古工作,为复原松江乃至上海古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实物材料。 发现5座人骨墓葬 松江广富林遗址抢救性发掘从...
日前,苍南县文物普查队在芦蒲乡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处专门用于安葬二周岁以下的死婴的独特的墓葬形式——义塚。该义塚建在田园间的一块平地上,正方形城堡式结构,四面墙壁没有一处门和窗,四壁墙体高2.3米、厚约0.40米,用不规则石块砌成,墙边长25米X25米,墙体上长满了滕蔓,一侧墙外植有两株大香樟树,一侧墙体有修缮过的痕迹,整座义塚远远望去象一座掩映在树荫里的方城。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座义塚是周边村...
之前曾报道过无锡考古今年3月份首度走出无锡,参与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考古勘探这一大型考古项目。这也是无锡考古首次参加国家级重大考古项目。昨天,本次考古项目的领队、无锡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宝山告诉记者,经过2个月紧张发掘,目前无锡考古队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段的野外发掘工作已结束,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据介绍,这次南水北调工程河南段共640多公里,无锡承担的考古区域位于丹江口水库库区,总发掘面积2180...
第三号墓室后壁的浮雕 记者昨日从大足县了解到,大足石刻最大景区——宝顶山石刻景区附近发现一古墓群,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立即对该墓群进行了发掘清理。经调查,这是首次在宝顶山区域发现的明代纪年墓葬。 记者现场看到,11个墓室连成一排,均由石板拼砌扣合而成。墓顶都是常见的券顶和平顶式样,室内雕刻较少,仅后壁浅浮雕有一定的图案。据博物馆专家现场勘察推测,该墓群由两大家族所建。 “此处墓群第...
近日,岱山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在高亭镇南峰社区板井潭村发现一座清朝乾隆年间的古墓葬,这是迄今为止岱山本岛范围内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古墓。 该古墓葬位于板井潭村夏家岙一半山腰上,古墓被树枝藤蔓缠绕包围,墓室因树木生长有裂痕,但结构大致完整。墓碑上的文字还比较清晰,墓碑右侧刻有竖写的“大清乾隆己丑五年……”的字样,横书“夏公圣先同室王氏戎...
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已对日前基建工程中发现的两座金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两座墓葬的出土为研究石家庄市金代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据介绍,两座墓葬位于石家庄建华大街北延工程A标段,均为圆形穹隆顶砖雕彩绘仿木结构,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且保存完好。其中墓1全长5.85米,墓道长2.7米,甬道长0.7米,墓室直径2.38米,墓室高2.5米。墓葬中共出土完整人骨架2具,随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