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内部“装修”跟现代的样板房几乎雷同:吊顶、木地板、装饰墙,一样都不少,2吨多重棺椁保存完整。8月8日,笔者从重庆市涪陵区消防支队获悉,该支队第一中队在整修院坝内的训练塔时,发现一片经过精心“装修”,距今约2200年、重约2吨多西汉墓葬群。 近日,涪陵区消防支队第一中队在院坝内修训练塔时发现了一片古墓群,市考古所专家立即对墓葬群进行了发掘。据市考古专...
记者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委宣传部了解到,近日文保部门对该区万字会村6号住宅楼地基进行考古勘探,发现7座战国时期墓葬。经过抢救性清理发掘,出土玉璧、青铜器物、水晶环、刀币、陶器等珍贵文物30多件。2002年以来,宣化区几乎每年都有战国墓葬发现,到目前已发掘50多座。 据张家口市宣化区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发掘的7座战国时期墓葬都是战国晚期单人墓,墓葬形式为竖穴土坑,深度为4至5.3米,部分墓室...
一些疑似古代石砖显露出来。 8月4日上午,正在市区西湖景区修建防土墙的施工工人郑汉华无意中发现了古墓遗址。市博物馆专家得知消息后赶到现场进行考察,并初步判断遗址为宋代古墓,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考古价值。 昨日下午,平湖旁的一处发现引起人们的关注。记者赶到现场时,看到一段约两米长的倒塌防土墙,刚一靠近,蚊子受惊倾巢出动,一阵阵腐烂的味道传出,这就是新发现的古代墓葬。墓葬处并没有明显的印记,一处青色的...
“我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以来,第一次看到保存得这么完好的古墓葬,在宜宾市也是十分罕见的”,8月5日下午,江安县文物普查队来到仁和乡,在密林深处发现了一处清代古墓葬群。 这些墓葬群地处仁和乡会龙村大漂水岩半山腰,四周竹林、树林十分茂密,人迹罕至;由于隐藏在深山密林,古墓保存得相当完好,这个墓葬群由7个古墓组成,是当地土著居民范氏家族墓,均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墓葬。...
在游人罕至的天山赛里木湖西岸湖畔,正在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考古人员发现了多处古墓葬,其中大石堆墓形制尤其引人注目,让这美丽的高山湖泊又平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天山西段的赛里木湖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期。在不少人的眼中,赛里木湖的美是一种缺少文化内涵的美,雪山奇峰、高山幽湖,美得纯净但缺少厚重的味道。 不过,当考古工作者踏上赛里木湖西岸开始进行勘察的时候,这个遗憾被彻底打破了。...
7月29日,在合江县合江镇曹房5社发现一处汉代墓葬群,整个墓群共6座,人字坡顶墓室,自西向东依次编号为1至6号墓,墓均为长方形单室崖墓。 据合江县文管所负责人介绍,该崖墓群地处长江岸边的低缓山丘上,是一家落户此处的煤炭精选企业施工中不慎挖到的,刚打开墓室时,施工企业立即同县文物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县文管所即可派人前往,并将墓室进行保护。由于企业施工工期在即,文物管理部门对崖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通过...
昨天,溧水柘塘镇孙家村某工地发现了一处明代墓葬,除墓主人遗骸外,出土的随葬品还包括3个明代青白釉将军罐、一大一小两面铜镜。随葬品不足称奇,似乎就是普通老百姓,记者却从墓主的墓志铭中发现了一堆明代官员的名字,为何当时的官员们会对一介布衣趋之若鹜呢? 墓主清廉随葬品挺“寒酸” 记者赶至挖掘现场看到,出土的随葬品已经被装进了几个蛇皮口袋,吸引了不少民众围观。两个明代墓葬的墓室...
近日,南阳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市区一处工地上发现一个规模庞大的楚国贵族墓葬群,初步确定有春秋至汉代墓葬31处,先期发掘的2处墓葬已出土铜鼎、釜和编钟等大量珍贵文物。市文物考古专家称,此次发现古墓葬之多、出土的铜鼎形状之巨,青铜编钟规格之高,在南阳市考古发掘史上尚属首次。 青铜器藏在5米深的地下 发现楚国贵族墓葬群的工地位于南阳市区工业路与八一路交叉口西北角,是一处名为“名门华府...
7月21日,考古工作者在展示出土的东汉陶鼎。 考古人员近日在对广州市海珠区一建筑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时,清理出东汉时期砖室墓2座、土坑墓1座,出土一批随葬器物。 新华社记者壮锦摄 7月21日,考古工作者在展示出土的东汉细颈瓶。新华社记者壮锦摄 7月21日,记者们在参观出土的随葬器物。新华社记者壮锦摄 从东汉墓地挖掘出来的陶质三足釜。(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东汉R...
日前,巩义市文物局配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三一物资储备仓库的建设工地发掘清理出一座唐代墓葬。 该墓葬为长方形土洞墓,坐北向南,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总长6.6米,墓道南部底为斜坡,东西壁稍内收,呈口小底大,深1.9米,墓室呈近长方形,南北长2.74米,宽1.72—1.78米,顶残高1.7米,随葬品有铜钵、男陶俑、女陶俑、陶说唱俑、陶骆驼、陶马、墓志等共计14件。 此次发掘对于研究巩...
近日,湖北省襄樊市在内环路改造工程施工时发现一处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据考古专家介绍,这座墓葬的结构十分罕见,墓葬中出土了一个造型奇特的铜质羽人和一批保存完好的釉陶动物。 7月16日,考古人员对新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墓葬进行清理。
出土东晋瓷钵 出土东晋瓷盏 出土东晋四系罐 东晋墓葬(一号墓) 今年4月份,宁波高新区管委会社管局文教科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梅墟街道上王村龙山北麓发现数座被盗扰的古墓。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这一信息后,立即组织专家现场察勘,并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6月初,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共清理出三座东晋时期纪年墓葬和一座东汉墓葬,出土数件...
近段时间,位于江宁区的绕越公路工地沿线频频有南朝遗迹“现身”。5月,上坊镇吴家山附近出土两处南朝祭坛遗迹;此后,东善桥段又发现一座长达8米的南朝古墓,并发现了陶俑等陪葬品;日前,谷里街道杨村附近又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南朝大墓重见天日。据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工作人员陈大海介绍,谷里这座南朝墓规格很高且保存完好,按照计划,市博考古队将从今日起开始对此墓进行考古发掘。 这处南朝大墓位...
2008年7月3日上午,合肥市文物管理处一行7人在程红处长的带领下参观了蚌埠市双墩一号墓葬。 双墩1号墓为春秋时期高规格墓葬。位于蚌埠市区淮河以北,隶属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从2006年12月开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展开对双墩1号墓的发掘,目前已接近尾声。现场在考古专家阚绪杭的介绍下,我们对该墓葬的形制及背景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如双墩1号墓葬发掘发现了我国墓葬考古极其复杂的遗迹现象,如白土垫层、...
历经千载风雨沧桑,北魏古墓始露真容。近日,考古工作者与任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有关人员在对任县文化遗产进行调查时,发现一座南北朝时期古墓,经研究考证,古墓的主人为北魏假梁郡公游雅。 文献记载,游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秦汉时聚于广平任城,即今天的任县,后建广平堂,史称广平游,直至隋唐年间,任县一直是游姓繁衍的中心,游氏后人多出于广平堂。游雅,字伯度,公元403年生于任城,少有高才,天资聪颖,素有过目不忘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