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经过考古学家近3个月的精心发掘,位于我市大坞镇西北染山脚下的一座典型汉代墓穴终于向人们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此墓是由原山石凿成的长方形多室墓,东西长6.2米,南北长12.3米,由墓道、前室、南北两耳室和五个墓室组成,每个墓室南北长3米,东西宽2米,高2米。这次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鎏金青铜器和车马冥器饰件、五铢钱、玉器、原始青瓷、12块汉画像石及玉衣的玉片等,且部分玉衣的玉片雕有图案并镶嵌金...
2008年4月27日凌晨,一伙盗墓分子刚刚在汛桥镇盗挖了一座古墓后,被在104国道青岭段设卡的临海市公安局沿江派出所抓住,人赃俱获。 临海市公安部门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并会同文物部门,组织精干人员展开强大攻势,顺藤摸瓜,层层侦破,将这多年来流窜临海、椒江、宁波等地的盗墓团伙一网打尽。到目前为止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追缴出土文物20余件,维护了国家文物的安全,沉重打击了文物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据...
6月28日,江西余干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对全县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处明代进士墓葬石牛石羊等珍贵文物,目前已将文物妥善保存。 该文物发现地点位于该县社庚乡蔡畲村委会一公里处大岭山坡上。这些石牛石羊等文物原是当地明代进士陈宪墓前文物,墓前原来还有石碑、石牛、石兔等一大批精致的石雕,解放后因兴修水利,遭到破坏。部分文物移至附近前坊村委会同良陈家村。此次发现的石牛石羊等文物,对研究明代墓葬和石雕工艺...
图为7月6日从晋代古墓中出土的金手镯。 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初步确认:缙云黄龙景区发现的晋代古墓是个家族墓葬群。这是我市首次发现西晋家族墓葬群。 晋代古墓位于缙云黄龙景区的一片果园地里。今年4月,缙云仙都黄龙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在对景区进行开发建设时,突然挖出了大量古砖,并发现了露出地表的3座晋代古墓和一处烧墓砖的古窑址。而在此之前,许多农民在附近劳作时也曾挖到过类似的古墓砖。考古工作从6...
近日,山西省河津市文物局在河津第二高中建设工地发现一砖室墓。经过清理,墓葬出土绿釉壶2件、灰陶壶1件、带盖灰陶罐5件、汉代昭明镜1件、钱币20枚、残损铁刀1件等。有关专家根据该墓的形制及出土器物看,初步断定为东汉墓葬。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河津当地东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山西河津市日前发现一古代墓葬,根据墓葬的形制及出土器物看,初步断定为东汉墓葬。 记者从山西省文化部门了解到,河津市第二高中建设工地日前发现一处墓葬,经专业技术人员对墓葬进行勘探并清理后,共出土绿釉壶2件、灰陶壶1件、带盖灰陶罐5件、汉代昭明镜1件、钱币20枚、残损铁刀1件等。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河津地区东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近日,司徒镇联观村地区在工程施工时发现古代墓葬,市文物主管部门初步判定此为古代墓葬中的器物,疑似石棺,其造型奇特,别具一格。但是石质构件不全,究竟是否是石棺尚需进一步考证。
“难以想象,1500年前的南朝墓葬里居然可以找到保存完好的瓜子,这些瓜子出土时还居然保持着新鲜的颜色。” 日前,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在一个早期曾被盗过的南朝墓葬里发现了数十粒“瓜子”,专家说,别小看了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随时都会被忽略的“出土文物”,他们可能传递了有趣的历史信息。 南朝大墓曾经遭盗 出土瓜子的南朝...
号称“千古之谜”的龙游石窟,如今又多了一个令人颇费思量的谜团。 图一:濲波岩考古现场 在距离龙游石窟只有几公里、一个当地人称为濲波岩的地方,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有重大发现(见图一)。 濲波岩毗邻古衢江,和龙游石窟、艾公洞、翠光岩摩刻等,一起被称为小南海石室群。多年来,在衢江水的冲刷下,早已被淤泥埋没。在今年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省文物考古...
6月21日的一场暴雨过后,孝昌县季店乡育新村一村民的黄豆田埂边出现塌陷,一座古墓的墓砖露出地面。22日上午,孝昌县博物馆馆长王芳对该墓进行考察后,初步认定这座墓系明末清初时期的古墓。 该村党支书蔡久安告诉记者,村西南这块台阶形岗地上面有一条隆起的丘陵,有两条水沟在岗地下相汇,形成扇子形状,当地人将这块神秘的土地称做扇子膀。这片约100亩的土地自前些年平整以后,村民们每年耕种时,总是能犁出墓砖或瓷...
经过考古学家一个多月的精心发掘,位于滕州市大坞镇西北染山脚下的一座典型汉代墓穴终于向人们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此墓是由原山石凿成的长方形多室墓,据勘测,东西6.2米,南北12.3米,由墓道、前室、南北两侧室、五个墓室组成,这次抢救性发掘共出土汉画像石12块、画面14副、墓圹壁画11处和一些青铜器、瓷器、玉器、陶器等物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墓室主人当年生活的现状。 从墓葬的形制、墓主身穿玉衣且衣...
“广富林文化第一次发现了墓葬。”记者昨天从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获悉,近日,由他们主持的广富林遗址发掘中,首次发现了广富林文化墓葬,并出土了新石器时代和周、汉、宋、元等时期的大量文物。这项抢救性发掘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田野考古工作,为复原松江乃至上海古代历史增添了丰富翔实的实物材料。 据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宋健介绍,松江广富林遗址抢救性发掘从今年3月27日开始,大概半个月前,...
松江广富林考古又有新发现 4000年前上海建筑群出土 有“上海之根”美名的松江广富林考古又有新发现:首次发掘了5座保存有人骨的墓葬,并出土了新石器时代和周、汉、宋、元等时期的大量文物,为复原松江区乃至上海市古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实物材料。 5座人骨墓葬 松江广富林遗址抢救性发掘从3月27日开始,截至目前共开探方近200个,发掘面积近6000平方米,用工近万余人次,...
黄、灰、黑、红、白五色混合花土封填墓葬;俯视如大型玉璧的圆形形制;大量编钟、土偶……杨立新说,这都标志着墓主人地位的“不一般”。 不排除是钟离国国君的可能? 对此疑问,杨立新说,目前有一些考古证据,至少证明了墓主人在钟离国非常尊贵,不排除是国君的可能。 考古证据一:墓葬二层台上用土偶垒砌的内壁遗迹,俨然是一座城池展现在眼前。“这种构...
在蚌埠双敦1号墓的发掘过程中,安徽凤阳钟离城遗址附近发现一座圆形墓葬,其墓底埋葬布局与出土器物与蚌埠双敦1号墓基本一致,根据出土器物上的铭文,考古学家认为其与春秋时期凤阳“钟离国”有关。 蚌埠双敦1号墓考古发掘领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阚绪杭告诉记者,凤阳圆形墓葬位于凤阳县临淮镇钟离城遗址东北约1.5公里处,与蚌埠双敦1号墓相距不过20公里。2007年5月被发现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