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传承国家精神的火种,推动生活美学的力量。2016年5月14日,由商界传媒集团、观澜湖集团承办,《中华手工》杂志、观澜湖新城、观澜湖艺工场、手艺网执行的“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在东莞观澜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盛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龙泉青瓷传承人徐朝兴先生荣获“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传承奖”。 徐朝兴,1943年生于浙江龙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龙泉青瓷传承人。他13岁拜师学艺,5...
元代 龙泉窑青釉露胎开光八仙纹梅瓶 龙泉位于浙江西南部,毗邻福建、江西。境内丛山耸峙,溪流纵横,风光秀美,瓷土资源蕴藏丰富,山高林密,燃料充足。龙泉溪位于瓯江上游,水运畅通,烧制成的龙泉青瓷通过水运直抵温州港口。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龙泉窑生产青瓷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接过越窑青瓷大旗的龙泉青瓷,尽揽自然界的苍葱与润泽,以其“千峰翠色”的明丽和“如冰似玉”的晶莹著称于世,把中国青瓷艺术推向极致,...
青瓷以龙泉所产尤为著名。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产于浙江省南部的龙泉、庆元、逐昌、云和县等地,其碧玉般的釉色,优美的线条,博得人们的喜爱。早在数百年前它就已远销海外,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它是宋元时期销量最大的外销瓷。从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发现数以万计元瓷中,龙泉青瓷占大部份就足以论证。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制作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釉色追求一种青碧玉般的情调和效果。后来这种青瓷...
龙泉窑始烧于北宋早期,南宋晚期产品最为辉煌。北宋时期龙泉青瓷尚保留着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色,薄而光亮。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己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这两种釉是龙泉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从工艺学角度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种“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这种厚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融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入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
经五代至北宋早期,龙泉窑业已初具规模,大窑、金村、安福等地已发现当时窑址49处,仅大窑(琉田)村就发现北宋中后期窑址12处。金村窑址最下层为北宋早期产品,皆淡青色釉青瓷。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呈淡淡的灰白色。该时期以烧制民间瓷为主,但也有部分上等瓷器被征为贡品。宋代庄季裕《鸡肋篇》谓:“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乞讨色,钱氏所贡,盖同于此。”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
北宋早期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呈淡淡的灰白色,但也有胎壁较粗厚,因瓷土淘洗不够精致而含有杂质的器物。中后期瓷胎呈淡灰色或灰色,胎壁厚薄均匀,表明瓷土洗练技术渐趋纯熟,但此时烧造技术仍然比较落后。 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壁较厚,胎体特征有灰胎,质地较粗。有浅灰胎,质地细腻,浅灰色接近白色,很悦目,青瓷中的梅子青、粉青、月白等富有美玉质感的这类青瓷就是在此类胎体上出现的。有棱线的器物在棱线处可...
龙泉窑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其釉汁透明,釉色淡青中微带灰色。北宋早期龙泉窑器物皆为淡青色釉,釉层透明,表面光亮,色泽青中泛黄,釉色有失纯正。中后期,龙泉窑早期的淡青釉瓷器已经停烧,这时改烧青黄釉瓷。釉层薄是因为还原气氛控制不好,致使釉色优劣不一。好者青中带黄,劣者呈黄绿色、淡黄和砖红色,釉中甚至还有鸡眼。釉面开片较多,釉层常常有聚集成点状的现象。釉中含有较高的氧化钙,所以釉面光泽很强,缺乏柔和感。釉...
历史悠久 龙泉青瓷大约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崛起于浙南龙泉乡间,后经南宋、元、明、跨越了四个朝代、七个多世纪。其历时之长,仅次于越窑,在我国陶瓷业中是罕见的。 产区辽阔 龙泉青瓷除了以大窑为中心产区,窑场密集之外,在它周围各县如庆元、云 遂昌、松阳、丽水、缙云、武义、永嘉、泰顺、文成等,已发现从宋初至明末各时期的龙泉青瓷窑址达400多处。元代以后,还扩展至福建、江西、广东等邻省,形...
在元代执政的蒙古族文化根基较浅,它对陶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色彩和造型上。从色彩的审美习惯来说,蒙古人尚蓝、尚白,随着色彩爱好的转移,青瓷已远不如宋代之盛。 但由于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瓷器大量出口,元代龙泉窑在南方仍是产瓷的重要地区,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数倍。南宋龙泉窑青瓷追求瓷釉的色质美,至元代则大量运用刻花、划花、印花、堆贴合镂雕等技法。这时的贴花有满釉和露胎之别,而露胎贴花则为元龙泉窑所创新...
此罐高15.2厘米,口径12.2厘米,足径12.3厘米。器内外满施厚釉,色泽青绿。足与口端露胎,灰胎坚致,胎体厚重。纹饰采用剔、刻、堆手法,装饰风格浑厚凝重。 宋元盛行的龙泉窑,由于有强劲的市场销路,在明早期仍窑火旺盛,特别在明初,产量较大,工艺精湛,与元龙泉无大的差异。明中期以后,质量始下降,表现为胎粗釉薄,成型也很草率。明朝后期,则胎骨粗笨,足底厚重,釉色多数浑浊灰暗,呈青灰色或茶叶末色。至...
有着1600年历史的龙泉窑,总会惹来“不速之客”的觊觎。22岁小伙吴某一时兴起和两个朋友(在逃)跑到古窑址挖掘古青瓷碎片,结果被文保所工作人员发现并报警。潜逃半年后,22岁的吴某被公安机关抓获。近日,龙泉法院审理了这起盗掘古文化遗址案。 龙泉法院审理认为,吴某伙同他人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窑址,其行为已构成盗掘古文化遗址罪,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刑庭杨法官介绍...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明,高36.4cm,口径18.4cm,足径15.5cm。 尊口沿刻菱形纹,沿面刻卷枝纹,外环凸起乳钉纹。颈中部凸起,上半部刻缠枝花卉纹,下半部刻缠枝如意云头纹。肩上刻钱纹。腹部刻缠枝菊纹,辅以叶纹,空间饰篦划纹。近足处刻菊瓣纹。里外及圈足内均施青釉。圈足宽厚。 此器纹饰精细生动,釉色莹澈明洁,清新雅致,是传世明代龙泉窑瓷器的珍品。其造型摹仿石榴的形状,但不拘泥,而是结合...
龙泉窑青釉刻花葡萄纹大盘,明,高7.5cm,口径50.6cm,足径33.2cm. 盘敞口,弧壁,盘心凸起,圈足。通体施青釉。器外壁双线弦纹间刻折枝莲一周,内壁刻缠枝竹叶夹灵芝纹,内底刻葡萄纹。外底有一圈不规则的无釉支烧痕。 此器体大而周正,胎体厚重,釉质光洁莹亮,符合明初龙泉窑青瓷的典型特征。
龙泉窑青釉凸花缠枝莲纹尊,明,高33cm,口径13cm,底径16.3cm. 瓷尊撇口卷唇,短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内凹。通体施青釉,器身满刻凸缠枝莲纹,腹下部至胫部刻菊瓣纹。足沿露胎处呈火石红色。 此器胎体厚重,造型规整端正,釉色呈黄绿色,釉质光洁莹亮,透明度强,具有明初龙泉窑青瓷的典型特征。
龙泉窑青釉塑贴四鱼纹洗,元,高7.2cm,口径27.6cm,底径24.5cm。 洗口呈花瓣形,腹较浅,坦底。外底正中有脐心内凹。胎体厚重。内外施青釉。外底一环行区域内不施釉,脐心施青釉。外壁刻凸弦纹两道。洗内用刻划技法装饰水波纹、莲花纹,并贴有模印的四鱼纹。 此件作品造型规整,釉色柔和,在盛水使用时,器内的纹饰将更显生动活泼。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