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龙泉青瓷尽揽大自然的苍葱与润泽,以温润如玉的釉色,古朴端庄的造型誉满全球。龙泉窑始烧于南朝,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龙泉金村窑五代时就为吴越钱氏烧“秘色瓷”。南宋时龙泉人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把土、水、火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功地创烧出粉青、梅子青釉色瓷器,使青瓷的釉色达到巅峰。自宋代起,龙泉青瓷便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和地区。 龙泉窑釉色将青山、绿水、蓝天、草地万般青色溶进釉层,恬静...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
中心窑场在浙江龙泉县的大窑和金村。这是浙江西南部一个瓷窑体系,在龙泉、遂昌、青田、云和、丽水等处都有类似的窑址,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生产能力很强的瓷窑体系。这里宋代属处州,故又称其作品为处器、处州瓷。生产时间从北宋至明代。明朝嘉靖万历以后逐渐衰落。 龙泉青瓷生产最发达的时期是宋元时期,产量很大,无论内销或是外销,无论在陆路交通线上还是在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和地区都发现很多,其他各窑无法和它相...
直径47厘米,敞口,呈盛开的菱花形,折沿,唇口凸起,花瓣形板沿口,弧腹下敛,腹部亦作瓜棱形;造型端庄,内外满施青釉,胎骨厚重,釉层肥厚滋润,釉色纯美;纹饰线条流畅,装饰简洁,沉稳大气。在中国嘉德2014春拍中,以184万元成交。
中国的古瓷,星光灿烂,泛若银河。河水滔滔,浮出天瓢。然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耳;弱水一瓢,吾只取龙泉耳。 龙泉在浙江西南,东晋时为龙渊乡,唐乾元二年始置龙泉县,是瓯江上游的一片山水林溪之地。既称龙泉,当有泉与龙有典,以龙为名。只是我翻检书籍,并未找到龙泉之泉,只知有龙泉之窑,名龙泉窑,龙泉窑又尽以龙窑为窑。在紧水滩大白岸,居然发现五条北宋至明代的龙窑交错叠压在一起,构成一道世界古窑奇观。 ...
此瓶高45厘米,敛口,斜短颈,圆肩,腹下敛收,外撇圈足。 通体施翠青釉。盖覆斗式,三阶式盖面,宝珠钮。整器弧线明显,釉色翠绿,明初时属酒器类。 在佳士得(香港)2013年春拍“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拍出1383万港元
笔者去年国庆节去台湾旅游,在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见到一件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笔者素对历史文物感兴趣,急凑首扶镜仔细察看文字资料:瓶高25.5公分,口径9.4公分,足径9.6公分,重1270公克。该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盘口,直颈、直腹形成二阶式的瓶身,在直颈的双侧加上双凤或双龙耳,这种造型在宋朝始有之。颈与腹成二阶段平直线,呈现的是最为平实无奇的线条,但也是最扎实稳定的组合。在颈部配上...
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自古人文昌盛,是着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随着越来越多人对青瓷的喜爱,青瓷烧制技艺也备受瞩目。龙泉青瓷技艺于2009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随窑火穿越时空,看青瓷恒久传世。2017年龙泉已举办“不灭窑火”系列活动16场,全年将举办近20场,每一场烧制都倾注了龙泉青瓷非...
摘要:龙泉寺为高阳古刹,始修年代不详。明成化中,在文上人主持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信息中心收藏的《重修龙泉寺碑记》为研究明代小型佛寺的寺院经济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其中龙泉寺承租民户土地进行经营的史实,可对寺院土地利用方式增加新的认识。另外,在明代限制寺院经济,严禁寺院土地买卖的背景下,龙泉寺购买土地是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河北高阳 龙泉...
龙泉之质,温如玉、清如冰、色葱翠。龙泉青瓷契合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含蓄、内敛、优雅、深沉。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龙泉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龙泉而得名。开创于三国两晋,衰落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窑系。龙泉窑早在800年前就在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畅销,影响十分深远。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2006年开始龙泉青瓷走出了...
龙泉窑在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属南方青瓷系统。烧瓷时间从宋代到清代,约700至800年历史。南宋时所烧造的青釉瓷代表了中国青瓷的最高水平,器物造型丰富,釉色纯正,釉层较厚,并成功烧制出了柔和淡雅、色如青玉的粉青釉和色调可与翡翠媲美的梅子青釉。对于龙泉窑瓷器的鉴定,先要对不同时期龙泉窑青瓷的特征牢固掌握。 三国两晋至造型上有很多相似的器物,如五联瓶、罐、水孟、壶等,胎都是淡灰、灰、...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龙泉釉的特点是釉厚而色深,晶莹饱满,多装饰暗雕粗壮纹样的大型产品。氧化铁的含量比其它几种青瓷都高,加上施釉很厚,故釉色深浓(南宋龙泉窑为了达到釉厚色深的目的,往往要经过多次施釉,多次低温煅烧,再经高温烧成)。景德镇制造龙泉釉一般都反复喷釉多次,有的甚至十次以上...
明初期,再续青瓷辉煌 古文献记载,龙泉窑“烧造地点在处州(即现丽水市)龙泉县一带,开创于三国两晋,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南宋至元属鼎盛时期,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 宋元为龙泉窑鼎盛时期已属共识,无论中外博物馆还是浙江龙泉当地的古窑址都有丰富的藏品、标本。1991年9月,在四川遂宁市全鱼村发现以龙泉窑青瓷为大宗的南宋窖藏近千件瓷器;1976年,...
近日,当记者再次走进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和金村,忙碌的项目建设场景和初具雏形的遗址公园让人仿佛穿梭在现代和古代之间,在惊叹项目建设速度的同时,对遗址公园内的宝贵遗产更是倍感弥足珍贵。 龙泉青瓷始于西晋,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有着“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中国陶瓷研究之父”、原故宫博物院陶瓷馆馆长陈万里曾先后...
龙泉窑,因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是浙江西南数百个窑场所生产青瓷的总称。宋代便已建立碧绿、莹润的龙泉釉色传统,元代、明代承续不辍,广受国内外各地喜爱;欧洲人甚至以戏剧中的美男子名“celadon”称之。 胎薄釉润、粉青无瑕的宋龙泉,厚重硕大的元龙泉,早为陶瓷赏鉴家所重视。明代龙泉窑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类具有微黄或乳灰的碧绿色、釉光滋润的作品,通常成形规整,满雕繁複图案,显然是特别讲究的精良产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