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代龙泉窑虽逐渐衰落,但早中期的制品仍十分精美,大体上和元代一致,其风格和宋代的纤巧秀丽不同,而代之以硕大厚重。产品多大型瓶、盘,日用的小件器物较少。釉色已失去南宋梅子青釉、粉青釉那种柔和、含蓄的艺术效果。但青瓷釉层薄而透明,光泽度较强。 从传世品来看,明的龙泉窑制品有精粗之分。精者胎色白中微闪灰、胎质细腻厚重、制作精湛、造型精美,施满釉,圈足底部留有刮圈垫烧痕;釉面光泽度很强,滋润匀净...
越窑与越窑系 越窑烧制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五代时被吴越钱氏垄断专烧“秘色瓷”,臣僚及百姓都不能使用。据文献记载:自吴越钱氏入朝、纳土称臣,越州窑务已由宋朝廷接受,并设官监烧,但设官监的时间似乎并不长。当时越窑所产的实物,故宫收藏越窑器中有“端拱元年戊子岁十二月造口"十二字年款盒盖一件。盒面光素无纹饰,仅刻文字,与五代到宋初越窑精致划花盒相比质量相差悬殊。这件器物显然不是官监时期贡奉朝廷的...
龙泉窑位于浙南,创烧于北宋,质优在南宋,元代大发展。元龙泉产品虽无南宋之精美,但因国内外销售量极其巨大,成为龙泉窑器满天下之兴旺时期。本文介绍的这件龙泉窑粉青釉内外划花贴四鱼盆,就是近年在农村征集的传世品,一件600年前的日用瓷器能在民间代代相传,一直用到现在还基本完好,实在是个奇迹。 此盆高10厘米,口径33厘米,底径15厘米,粉青釉,带边棱板沿。盆内壁模印一周波浪纹,盆底中央模印旋浪纹,...
浙江省龙泉窑创烧于五代至北宋,到了南宋和元代,其所烧制瓷器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从南宋起,经元至明初期,龙泉窑瓷器的精品屡作为贡品,进呈朝廷。龙泉窑瓷器是继越窑之后,我国青瓷艺术殿堂又一高峰,深受皇帝、王公贵族,及商贾巨富、平民百姓的喜爱,并长期销售到东亚及东南亚许多国家。 笔者收藏有一只明永乐仿龙泉窑青釉碗,其高度为4.9厘米,宽度为11厘米,足径3.3厘米。该碗胎质洁白、细腻,为典型官窑糯...
跨越万里“海丝路”,探寻千年“青瓷魂”。日前,来自阿尔及利亚、阿曼、摩洛哥、苏丹等9个阿拉伯国家共13名文博领域专家,漂洋过海赴龙泉“寻瓷问剑”,就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青瓷文化历史、青瓷产业发展现状、青瓷文化旅游推介等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考察。 此次到龙泉考察的文博领域专家是参加第三期阿拉伯国家文博(陶瓷)专家研修班的学员,他们都是就职于博物馆、古迹管理、文化部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
比守在电视机前看《国家宝藏》更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是什么?那恐怕就是亲自去遗址现场见证文物的出土。 昨天上午,时报记者跟随浙博的研究团队来到了位于江苏太仓一同揭开樊村泾元代遗址的神秘面纱。截至目前,该遗址已发现房屋、道路、河道等各类遗迹430余处,出土以龙泉青瓷为主的遗物150余吨。浙江省博物馆陶瓷部研究馆员沈琼华表示:“关于元代的城市遗址有很多,但能够跟海上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又是在港口...
12月25日至28日,郑建华副局长率队对诸暨、东阳、龙游和龙泉等地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落实情况开展实地督查调研活动。省文物局文物安全处、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以及诸暨、东阳、龙游和龙泉等地政府分管领导和文物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郑建华一行先后实地检查了诸暨藏绿乡土建筑、戴氏宗祠,东阳李宅村古建筑群、龙游志棠建筑群、龙...
龙泉青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之一,也是浙江重要的文化符号。12月29日,浙江省博物馆跨年展“大元•仓——太仓樊村泾遗址出土文物展”将跨越时间与空间,通过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出土的294件(组)文物,带观众领略龙泉窑繁盛时期畅销海内外的龙泉青瓷风采。 考古发掘惊现大量元代龙泉窑青瓷 江苏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在元代就已经成为以“天下第一码头”著称的东南大港。2016年1月,...
发掘现场 时下热播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让不少观众对北宋山水画惊叹不已。大山大水、气势雄浑的画风,也将中国山水画推向了高峰。与王希孟同处一个时代的高克明,同样能够拿出《溪山雪意图》这样的佳作。这位生卒年不详的画家,墓葬被考古人员在成都找到。 今年8月25日,成都龙泉驿区大面镇洪河村的一处工地上,施工人员挥舞着双臂,示意机械设备停下来。地面上已...
在12月2日举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会上,位于我市龙泉的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全省两处之一、全市唯一入选的考古遗址公园。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沿续历史最长、窑场最多、分布最广、产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大窑龙泉窑遗址作为龙泉窑的核心产区,在中国陶瓷史甚至世界陶瓷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它见证了中国制瓷技术的革新、发展以及传统龙泉窑系青瓷烧制技艺的高...
12月2日,太原市文物景区重点工程太山龙泉寺文物修复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太山龙泉寺文物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唐舍利塔、东坪新寺和望都阁的复建等项目,该工程完工后,将与蒙山大佛、龙山石窟、晋祠连成一线,重现汉唐文化,并与晋阳湖景区衔接,形成独具一格的旅游风景区。 韩双喜 摄
12月2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在慈溪召开。会上,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丽水市大窑龙泉窑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此处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联合申遗遗产点。 大窑龙泉窑遗址位于龙泉市小梅镇、查田镇及庆元县竹口镇,历时千年,是龙泉窑的起源地和中心产区,龙泉境内遗址保护范围511.9公顷,共计青瓷窑址126处,分布在龙泉市小梅镇的金村、高际头村、大窑村、垟岙头村...
说到今年国内艺术品拍卖的明星单品,那绝对还是那件在香港会展中心以2.9亿港元天价成交的北宋瓷器“汝窑天青釉洗”,这件水洗可谓是刷新了瓷器拍卖纪录~ 汝窑天青釉洗 说起瓷器收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清三代,原因就在于清三代的瓷器无论是工艺还是造型方面都达到了历史顶峰,这也使得清三代的瓷器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对象,价格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抬高。 然而俗话说“玩高古是收藏...
古代墓志多用石材,青瓷烧制的墓志极为罕见。温州博物馆内就有一方独一无二的青瓷墓志。它的主人是我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它曾经历浴火后的重生,也补充了宋史的现有记载。这一期,就让我们来认识这方传奇墓志和它与温州的那些故事。 “洵海内仅有之品,不独为龙泉窑器放一异彩也”。1961年,已故著名古陶瓷专家陈万里来到温州博物馆考察,在看到一件文物后惊为奇遇,赞叹道。 ...
龙泉窑是今浙江省南部丽水地区龙泉市及其周边地区众多古代生产青瓷窑场的总称,因龙泉所在地区自宋代以来一直属处州管辖,所以古代文献中对龙泉窑及其青瓷产品,又称“处州窑”、“处瓷”或“处器”等。迄今在龙泉及其邻近的庆元、云和、景宁、遂昌、松阳、丽水、缙云、武义、永嘉、泰顺、文成等县,发现各期龙泉青瓷窑址四百余处,其中龙泉市的龙泉溪和秦溪两岸瓷窑最多。这些古代窑场普遍烧造一种风格类似的绿色调青瓷,其中以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