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鉴定南宋早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坯料仍用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加上坯料淘洗后没有认真捣练,胎质不够致密,有较多的气孔。胎色呈灰或浅灰色。 2.釉仍为石灰釉,薄而透明,有玻璃质感。 3.纹饰与北宋明显不同,以刻花为主,划花、蓖花少见。碗类出现葵口,有图章式的文字,如"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 鉴定南宋中晚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 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
北宋以前的龙泉窑产品,无论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因此,只能归类到越窑范畴,是龙泉生产的越窑器。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当时除了烧造一般的日用器皿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外,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独具特色。 这一时期的器物,胎料采用当地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因此坯体显得较为厚重,给人以沉...
17000余个卷宗,88万余页——自2007年浙大地方历史文书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包伟民教授等学者在龙泉市档案馆库房中发现以来,龙泉司法档案至今仍在整理、编纂,成果陆续出版。 先后于2012年和2014年出版的《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一辑(2册)、第二辑(44册),入围第十八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目前正在公示中。 如此丰富、完整、连续的清代和民国县级司法档案,在全国至为罕见。目前,《龙泉...
宋代之时,随着越窑青瓷的渐趋衰落,浙江龙泉青瓷则逐步兴起,最后取而代之,发展成为江南的两大窑系之一。在宋代,龙泉烧造的青瓷窑中流传得家喻户晓的有两个窑,即哥窑和和弟窑。这弟窑,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谓的龙泉窑。龙泉窑青瓷和哥窑青瓷两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这里主要介绍龙泉窑的辨别方法。 龙泉青瓷窑在五代时即已开始烧造,只是到了宋代才有了大的发展。不仅产量大,质量高,而且还影响着南北的其他窑口。至...
墓葬区全景 约两个月前,龙泉驿区柏合镇二河村附近的一块厂房修建工地上,出现了画像砖和坑,随后相关部门进驻现场。作为附近公司的员工,陈先生注意到,现场发掘出数座墓葬,期间陆续有一些罐等器物的出土。 据考古人员介绍,现场共清理出11座墓葬,系宋、明时期的平民墓,为砖室墓和石室墓,不多的随葬品只剩下瓷器碎片。考古人员推测,此次发掘区域或为家族墓地。 四川新闻网记者在现场注意到,现场有两座明代的石室...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据博纳古董拍卖网统计多生活用具为主,有碗、盘、杯、壶、瓶、罐等,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蓖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凌,唯有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
龙泉青瓷出自浙江西南丛山翠岭,森林密布,溪流纵横,盛产瓷土的龙泉县,创烧于晚唐五代,到北宋创烧了一种仿越窑风格的青瓷。到南宋龙泉窑青瓷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逐渐形成了以龙泉县为中心、方圆几百里、有窑址百余处的规模巨大、产品在国内外有极大影响的大窑场。南宋末年达到了鼎盛时期,并创造了粉青和梅子青釉,成为我国青瓷工艺的最高成就。后经元明至康熙方才停烧。 因此,具有"干峰翠色"、"如冰似玉"的龙泉...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遗址。金春华摄 走过40米长的两层西式外墙,推开正中间略窄的木门,跃入眼帘的是一座三层木结构大宅。 爬上逼仄的楼梯,二楼4间正房内,一张张课桌椅排放整齐。几丛光束透过窗棂照进室内,细细的烟尘中,那一群或埋首苦读、或聚而论道的缊袍敝衣少年仿佛刚刚离去。 这是位于龙泉市东南近郊芳野村的曾家大屋。76年前,为躲避日寇迁至西南边陲的浙江大学在这里设立分校;前后7年,...
8月8日,温州博物馆推出了《莹润如玉——温州博物馆藏龙泉青瓷标本特展》。 浙江是青瓷的发祥地,龙泉青瓷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龙泉青瓷大约创烧于公元3世纪,一千七百多年来,它的烧制技艺递代相传。龙泉青瓷文化内涵丰富,生产规模壮观,是南北瓷业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是官民瓷业相互关联、激荡的结果。堪称典范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莹润柔和,如冰似玉,是青瓷世界绚丽的奇葩。 据调查,龙泉古窑址共发现六百多处...
青瓷之美,当推龙泉窑。龙泉青瓷在不同的时代出现的烧造工艺、胎釉变化、造型特征,反映了龙泉青瓷从北宋的发展期,到南宋至元代的鼎盛期,以及明清的衰落期三个明显的历史发展轨迹。这里首先谈一谈宋代龙泉青瓷鉴定与辨伪的手段。 北宋龙泉瓷的特征及鉴定 北宋以前的龙泉窑产品,无论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因此,只能归类到越窑范畴,是龙泉生产的越窑器。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
7月2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主办,浙江省考古研究所、龙泉市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承办的比德尚玉——龙泉窑瓷器艺术展暨龙泉窑瓷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办。 展览以历史年代为序,展出141件古代龙泉青瓷,展示了龙泉青瓷1700年烧瓷历史,讲述了龙泉窑晋唐初创、宋代鼎盛、元代扩张、明代转衰、清代式微、民国复苏的发展与演进过程。展品既有龙泉青瓷博物馆珍藏的文物精品,也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新发...
龙泉青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南朝时期,龙泉汉族劳动人民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婺窑、瓯窑的制瓷经验,开始烧制青瓷。在南宋时烧制出了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标志着龙泉青瓷达到了颠峰,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赏之让人心情畅然。 龙泉市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
中国文物网讯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0年前,一部名为【亮剑】的电视连续剧风靡全国,主人公李云龙那种“面对强大的敌人,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的亮剑精神,到现在还被人们铭记于心。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之作《亮剑》新闻发布会在中外首工美术馆隆重举行 201...
中国文物网讯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0年前,一部名为【亮剑】的电视连续剧风靡全国,主人公李云龙那种“面对强大的敌人,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的亮剑精神,到现在还被人们铭记于心。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之作《亮剑》新闻发布会在中外首工美术馆隆重举行 2015年,是中国抗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