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995年以来, 随着新郑郑韩故城内诸多郑国青铜礼乐器坑的相继被发现及其考古资料的发表【1】, 郑国青铜器的研究又一次受到学者的关注。同时, 楚国青铜器的研究亦是近年来青铜器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郑器与楚器之间关系密切, 在进行研究时, 便很自然地拿二者进行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比较。但这些比较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片面性, 那就是过分重视其研究主体而低估了比较客体; 强调主体对客体的影响, 忽视了客体对...
吉木乃县草原石城景区景区发现的麦粒状陶片 近日,新疆吉木乃县草原石城景区工作人员在途经该景区的一处古代墓葬时,发现手制夹砂灰陶、红陶片及石刀残件,陶片表面见刻划纹、剔刺纹(麦粒状)构成的折线纹及素面陶片。 据了解,这是继2014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张铁男研究员一行在该景区发现人类早期居住洞穴遗址后,又一次考古重大发现。这些陶片及纹饰与阿勒泰切木尔切克文化埋葬出土的陶器器型纹饰一致。而此处发现陶...
昨日上午,位于高新区丈八二路附近的西安市大唐铜镜博物馆正式开馆,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青铜镜博物馆。 馆内展有300多面珍贵铜镜。明代的“长命富贵”、“五子登科”、“状元及第”,清代的“双喜”、“清闲”铭文铜镜等均为镜中臻品。博物馆将免费向广大游客开放,开馆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10:00——16:30,有兴趣的读者可前往观赏。
日前,淳化县车坞镇齐子塬村发现一座砖室墓葬,该墓葬坐西面东,由竖穴墓道和土洞墓室组成,平面呈长方形,墓室长2 米 ,宽1.5 米 ,距地表1.3 米 。从现场看,墓主人骨骼完整,因未发现墓志铭等物,暂无法确认墓主人身份。从砖的形式和墓葬结构来看,初步判断为汉代民间墓葬。 经抢救性挖掘,出土随葬品有铜镜、铜带钩、大布黄天币、陶仓、陶灶、陶罐等文物,共计16 件。此次发掘为研究汉代丧葬风俗和生...
《江苏钱币》2014年02期 【摘要】江苏姜堰天目山西周城址出土青铜块,及时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值得深入思考。为此,在当代钱币学、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多角度透视该批具有明显特点的货币遗存,初步了解作为流通货币的青铜块与古城址的内在联系,初步认识西周时期江淮东部地区商品交换的历史面貌,进而管窥该城址的功能性质及其社会背景环境。 【关键词】姜堰天目山;西周城址;青铜块
铜绿釉是中国传统陶瓷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釉色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黑铅末加古铜末以及石末等。由于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所以这些以铜为着色剂的绿釉被称为"铜绿釉",也有人因为里面含铅较多而称其为"铅绿釉".根据烧制温度高低,铜绿釉可以划分为高温铜绿釉与低温铜绿釉,在明清官窑中,铜绿釉大多作为低温釉使用。 在中国陶瓷史上,铜绿釉应用相当早,汉代已经出现以铜作着色剂烧制铅绿...
青铜器被誉为“国之重器”,但由于法律和市场等等原因,青铜器的收藏投资并不像玉器、瓷器、字画等藏品一样流行。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藏协青铜器专业委员会主任梁国标认为,青铜器的市场没有像其他收藏市场一样因升温而出现急功近利的投资客,收藏青铜器能更沉静下心来,享受收藏所带来纯粹的乐趣。 梁国标喜爱青铜器深厚的文化内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收藏青铜器,如今已达到一定规模。对于梁国标来说,青铜...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致辞 6月12日,国家文物局划拨周代青铜器入藏上海博物馆仪式在上海博物馆举行。此前,国家文物局决定,将美籍华人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捐赠的9件周代青铜器划拨上海博物馆收藏。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划拨仪式上表示,上海博物馆作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上海乃至中国的文化地标。国家文物局一贯支持上海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在全国博物馆系统宣传...
明清铜炉特展将亮相天津博物馆海报 明清铜炉特展将亮相天津博物馆海报经过数年努力,多方支持,“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将于7月2日于天津博物馆盛大开幕,届时将有300余件明清铜炉展出,可谓一场铜炉的盛宴。另有同名展览图册一并出版。 当今收藏界,明清铜炉已逐渐成为可系统收藏的门类之一。它有着深厚的审美趣味和高度的研究价值。在市场的带动下,铜炉文化正在被不断地发掘、整理和传播。由早期藏家注重...
昨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组织考古、文保专家,召开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阶段性工作专家咨询会,希望能通过技术手段最大限度揭示这一珍贵文物的原始信息,并为未来萧后冠的复原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据悉,2013年3月,隋炀帝墓与萧后墓在扬州被发现,出土了400多件套文物,其中修复难度最大的是萧后冠饰。据专家介绍,萧后冠饰出土时上面的丝织品部分已经腐烂,金属部件夹杂在泥土里,冠饰中铜质装饰非常细小,腐蚀严...
宝鸡高新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农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取土时,发现12个“土疙瘩”。清理发现,竟是12件精美的青铜器。 挖掘机铲土崖挖出几个“宝物” “一铲子下去,倒出的土里好像就是个青铜片。”昨日,回想起挖出“宝物”的过程,魏炳祥仍很激动。 魏炳祥说,10月16日下午4时左右,他在自家后院一个近10米高的土崖取土时,突然发现挖掘机挖出的一铲子土里好像有块巴掌大的青铜片。他又“狠狠...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在战国到两汉时期,巴族地区的窖藏和墓葬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铜钲,从形制特征看,钲腔瘦长,近直筒形,圆管状甬,有的为六棱或八棱柱状甬,有的饰环钮,于弧,内腔有的有四条音脊。按照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铜钲与錞于是连同使用的,除用于军旅外,还用于祭祀和宴乐。 【关键词】巴式铜钲;考古发现;研究
《华夏考古》2015年01期 【摘要】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双钮鸟兽纹铜镜纹饰和造型比较奇特,并非中原所产,受到了北方草原文化纹饰和东北多钮镜形态的双重影响。此风格可能来源于两种文化的交错地区,大体应该在山陕高原和太行山的东麓,与西周晚期后狄人逐渐南迁这一历史过程有关。 【关键词】虢国墓地;双钮鸟兽纹铜镜;早期铜镜;多钮镜
展出的文物 展出的甲骨 市民参观展览 课本上出现的甲骨、青铜器、玉器等众多文物来烟台了。2日,烟台市博物馆特从殷墟博物馆引进展览“甲骨文与商王朝——来自中原的文物珍品”在烟台市博物馆一层特别展厅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31件甲骨片、35件青铜器、26件其他种类的相关文物,均为殷墟遗址出土的精品文物,展览将持续到8月1日。 本次展览共分为占卜决疑、青铜王国、美玉通灵三个单元,讲...
商晚期青铜兽面纹斝,成交价954.5万元 近日,在西泠印社2014年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上,16件名家旧藏的青铜礼器经过激烈竞价,最后100%成交,总成交额近4000万元,远超过估价。 长久以来,青铜器没有搭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狂飙的顺风车。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西泠秋拍推出内地首个青铜礼器专场,表明青铜器重新回到公众视线,青铜器收藏板块或回归常态。 首个青铜器专场拍卖引瞩目 日前,西泠印社20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