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古代使用铜镜的事例,零星记载于史书中。这些事例涉及的方面很广,既有春秋时期周王与诸侯间的赏赐,又有三国时期对友邦的赠送;既有南北朝时期感人至深的“破镜重圆”,又有唐朝时期千秋节的赠镜祝福。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知道除了鉴容之外,铜镜还有另外一些用途。 1、以春秋铜镜作赏赐 春秋早期,铜镜也被用来赏赐,这说明当时铜镜的稀少和珍贵。《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记载:“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磐)鉴予之。...
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于北燕。西周燕国的青铜器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及辽宁喀左马厂沟等地均有重要发现。春秋以后,随着燕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到了战国时期,已成为北方大国,是七雄之一。青铜器的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在河北易县燕下都发现了铸造兵器及钱币的青铜手工作坊遗址;在燕下都、北京呼家楼和韩家潭、承德八家子等地发现了燕国的刀币,甚至有的窖藏多达数百斤,这些都是当时燕国青铜冶铸业高度发达的反映。1966...
笔者从事文物考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几十年,近些年,特别是文物收藏热兴起以后,不少文博考古界的同仁和热衷文物者,常问起青铜器和金文怎样鉴定时代和辨别真伪,如何读懂铭文,等等。 从宏观上看,这些问题可属于青铜器与金文的鉴定范畴,自然也有一个加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篇小文可以解决的,笔者在此仅简明作些解释。 一 青铜器的发明与发展,是古代社会从野蛮时期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青...
中国古代青铜器及其铭文,内容丰富深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收藏和研究不断延伸,尤其是近年来,在人文和自然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需指明的是,在传世品中,不少青铜器和铭文都是后代伪作和仿作的,其中伪作品是按照商周至两汉的青铜器和铭文,制作赝品,以牟取暴利。因而公、私收藏都要对这一部分藏品甄别鉴定,识别哪些是伪制的,并深层次地认识伪作特点和规律。 20世纪90...
伪造青铜器主要是为了牟利,而仿造青铜器则是出于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爱好,或是出于复古以宣扬传统礼教之目的,所以仿古与伪造二者制作的目的与性质均不同,由此在器物上也表现出某些不同的特点,有必要加以区别。唐代以来各个时期仿古作伪的情况大致可概括为四句话:唐宋为仿,元明是变,清代在改,民国是骗。现将其基本情况概述如下。 古代青铜器的仿造 仿造先秦青铜器的历史约可以追溯至宋代,当时金石学兴起,公私皆以收...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治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夏、商、周三代所发现的青铜器,其功能(用)均为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 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
从史料归结出伪器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是全器皆伪。如上海博物馆所藏西周晚期“师兑簋”,按原器翻铸,尺寸与原器相似,但比原器重260克。因此有经验者用手一掂量,即可感知。又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 "子幅觯",整器由凤鸟纹等纹镂刻而成,但纹线死板,纹饰呆滞,同时器表是用漆皮做的地。因此,细心审视,也可以看出破绽。 二是拼凑真器残片做成伪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 "商代卣",器身与梁的纹饰风...
西周虎纹戈 陕西宝鸡竹园沟出土(图1) 战国虎纹戈 四川出土 四川博物馆藏(图2) 西周虎纹戈 宝鸡竹园沟出土(图3) 从考古发现看,巴蜀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明显滞后于中原文化,尤其是巴蜀地区出土的大量独具特色的青铜兵器,如虎纹戈、三角援戈、柳叶剑等,是探讨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的最好资料。 本文所述青铜兵器皆出土于关中西部的宝鸡地区,其中大部分是国墓地考古发掘,不但器物组合资料完整,...
中国青铜器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 其中文名称英译具有重要的文化信息传递功能。我国人文景观众多,特别是博物馆,收藏展出的青铜器文物不在少数。目前国内,多数青铜器名称英译比较混杂,亟待规范。本文主要以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的部分商代青铜器名称英译为例, 归纳青铜器的种类和功用,旨在探索其英译原则和策略。 一、青铜器的文化价值 青铜器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是世界文明的标志。以艺术价值来看,中国青铜...
兽面纹拓片 公元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发现了一件特大的青铜鼎,它就是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后,因为它又大又重,一时无法搬运,日本侵略者又多次强索,为免遭掠夺,人们把它埋入地下,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见天日,现在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大方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在当时需要七八十名工匠同时操作才能铸成,要用一千多公斤金属原料。它不...
鼓·西汉 对于青铜器的科学鉴定,通常是指利用现代化仪器进行的元素分析、放射性元素的年代测定等。传统的鉴定俗称“眼学”,也就是专家学者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对器物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对于青铜器上铭文的鉴定,常常成为对于有争议器物的强有力的证据,特别是数十字以上的铭文,今人很难编出可考却未见著述而又文意通畅的上古铭文,很难刻写出古意灿然且不出错误的古文字,而这种判断,绝不是仪器可以解决的。又比如:早期范...
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两耳、圆腹、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角: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斝(jia,音甲):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
“在遗址的发掘过程中我们确认了该遗址有煤的使用,发现了大量的煤灰和未燃尽的煤块。遗址的年代不晚于青铜时代,这说明最迟在青铜时代晚期,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就开始使用煤炭。这次发现,将煤的使用历史最少上推千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考古执行领队王永强这样介绍他们的最新发现。 为配合尼勒克县基础设施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今年6月中旬开始对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和墓地...
近日,铜仁市民李涛在城郊锦江河边捡石头时,意外捡到一件古代石器,经专家初步鉴定,该石器系古代石斧,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当天,李涛在铜仁城郊河西办事处茅溪村锡堡村民组的锦江河边捡到了一块石头,非常像平时在书上看见的古人类用来生产和生活的工具——石斧,感觉可能有点价值,就联系了碧江区文物局,希望他们鉴定一下是不是文物。 碧江区文物局工作人员与文物鉴定专家迅速赶到现场察看,初步鉴定该石器是古...
噩侯驭方鼎 青铜兽面纹斝 嘉德香港春拍推出的“震古烁今——沐文堂藏中国古代青铜器”专场拍卖吸引了青铜器藏家的眼球。本场拍卖共推出50件拍品,总成交额达到1640万港元,成交率高达96%。 长久以来,青铜器没有搭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狂飙的顺风车。但近年来十分活跃的近现代书画、当代艺术等持续低迷,而青铜器拍卖成为新亮点,表明青铜器收藏重新回到公众视线。 青铜文化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