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周 太保鼎(及铭文) 西周 夔纹铜禁 东汉 阳燧 古代青铜器是天津博物馆重要馆藏之一。无论是堪称国之瑰宝的青铜重器,还是揭示度量衡发展的量器、衡器,亦或是自成体系的铜镜,都是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来自近百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的竭力集藏、无私捐献以及文物博物馆界的勉力征集,数量众多,品类齐全,流传有绪。 天津博物馆藏古代青铜器尤以西周太保鼎、战国楚...
“由于法律和市场等原因,青铜器的收藏投资,并不像玉器、瓷器、字画等藏品一样流行。”湖南民间收藏家张满清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铜器的收藏,很难像其他收藏市场一样急功近利,收藏青铜器需要更沉静,但更能享受收藏所带来的纯粹的乐趣。” “我喜爱青铜器深厚的文化内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我就收藏青铜器,如今已达到一定规模,其中有20多件青铜器,经专家鉴定系国家一级文物。青铜器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两年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赫赫宗周特展,见到了赫赫有名的青铜重器:何尊。这是1963年在宝鸡出土的伟大的历史遗爱。在这个器物上,有着至今史载最早出现的“中国”字样。何尊铭文记载了周成王五年对宗族小子何的训告,其中提到了“宅兹中国”的理想:迁都成周地区,即现在的洛阳,并以成周为天下的中心。 记得那时,感觉血脉贲张,心潮汹涌。中国的伟大出处,瞬时出现在了迎面的青铜器上。微不足道的后人,和它相对,内心的...
考古发现表明,河南小屯殷墟文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它具有和世界文明一样的诸如都市、文字、青铜器等重要标志。以前有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诞生。对此,夏鼐先生说:“如果认为这是中国文明的诞生,那就未免有点像传说中的老子生下来便有了白胡子。”商代的青铜器已相当精美,因此青铜器冶炼铸造技术在商代以前应当有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不是历史文献上记载的夏代遗存,目前学界尚无...
工作人员正在将青铜器表面打磨平整 工作人员正在将青铜器固定定型 现场|修复工序很繁琐,文保人员“妙手回春” 精美的铜壶由数片残片拼凑而成;看似完整的青铜,身上粘满颜色各异的铜片……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接受修复的青铜器形态各异,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仔细地进行修复。其中有一件青铜器被一钢圈箍了起来,钢圈周围还被24个大螺丝钉“包围”着。“这是青铜器‘矫形器’,是在长期修复工作中发明出来的,...
后人对于青铜器的造伪技术不可小视,若要辨别真假,还需要掌握闻、听、看等七个绝招 常年在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和首都博物馆《北京文物》展出的奁、鼎、壶、尊、镜和灯等汉代厚葬青铜器,总是驻足着无数参观者。青铜器作为博物馆的重器以其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流芳后世。每一件青铜器的神韵,讲述着天人合一、阴阳相间的文化内涵;每一件青铜器的器型,象征着薪火相传、财富汇聚的深刻含义;每一件青铜器的制作,抒...
曾是“官方奢侈品” 从夏代铜镜出现之后长达4000多年的时间里,铜镜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西安博物院藏品保管部伏海翔部长告诉记者,此次展览的铜镜由西安博物院典藏的4000多面铜镜中精选而出,贯穿铜镜发展史。 据介绍,铜镜产生早期,因为造价较高和制造限制,只有皇宫贵族才可以使用,直到唐宋时期,铜镜才开始平民化。而这,也从一个有趣的细节能看出来,“在唐宋之前,基本没有带手柄的镜子,因为照...
出土的宋金时期铜钱(7月20日摄)。 日前,河北黄骅市旧城镇大贾象村进行水管道施工时出土一罐宋金时期的铜钱。铜钱数量约1000枚,已经锈迹斑斑,有的能隐约看出“元丰通宝”“天禧通宝”“皇宋通宝”“正隆元宝”等字样。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介绍,可以确定这是北宋和金时期的铜钱,可能是当时的主人为了躲避战乱或自然灾害,放到罐里埋藏起来的。 7月20日,黄骅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出土的铜钱。新华社发
发现铜剑的焦林义展示青铜剑,剑尖和剑刃依然锋利。 青铜剑长度45厘米,其中剑柄约8厘米。 7月19日清晨,城阳前桃林小区施工的工人在一个土堆前挖土时竟挖出了一把铜剑。当天中午,经过城阳区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员初步鉴定为战国晚期的青铜剑。 7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前桃林小区的施工现场,在小区42号楼东侧,几个工人正在一个土堆旁筛沙土。据介绍,铜剑正是在这个土堆里发现的,发现铜剑的工人...
今年暑期,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组织了一支队伍是非遗实践队,旨在访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月3号—5号,这支由十名大学生组成的队伍来到了永康市芝英镇仙陵村,实地寻访、调研永康非物质文化遗产——铜艺,并为之拍摄记录片。永康市铜文化的渊源十分深厚,《永康县志》中便早有记录关于打铜方面的信息。 芝英仙陵村,以打铜而闻名。在这个村子中,“蒋”是大姓,世代传承着打铜技术,全村300来口人,曾...
记者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云南曲靖市八塔台墓地2号堆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9日启动。 八塔台墓群是云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墓地规模较大,叠压打破关系十分复杂的重要古墓葬群。其青铜时代墓葬年代始于春秋早期,延续至西汉,到南宋后期又开始作为火葬墓地使用直至明末。墓地沿用时间长达1200年左右。2006年5月,八塔台古墓群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墓地由八个彼此相连而又相对独...
游客争着攀爬铜马雕塑摄/记者 董振杰 海淀区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内,有多个铜质骏马雕塑,部分游客无视禁止攀爬的提示,爬上马背拍照。 昨天下午,记者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内看到,共有8座铜质骏马雕塑。很多游客在骏马雕塑前拍照,还有人直接爬上马背留影。 “要是大家都这样爬来爬去,雕塑很快就坏了。”市民王女士说,她和家人经常到公园散步,“每天都能看到有人骑在马背上”。 记者注意到,雕塑背部已被磨得...
明故宫不知所踪的文物介绍铜牌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明故宫遗址的介绍铜牌大面积消失。工作人员解释称,铜牌摆放时间久远,加上暴雨频繁冲刷造成固定铜牌的胶松动,致使铜牌脱落。但这引起了不少网友质疑遗址管理出现了问题:“连个介绍铜牌都保管不好,这几百年的文物又怎么能够让人放心保护呢?” 其实不止是南京明故宫遗址,日前,沈阳故宫、明秦王陵园、民族英雄刘永福墓地、李小龙祖居、粤剧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有南京市民爆料称,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明故宫遗址中,众多关于遗迹的介绍铜牌不见踪影。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遗址公园,大部分铜牌都不见了,甚至连相距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石碑仅一步之遥的午朝门介绍铜牌也不翼而飞,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幸存”的金水桥铜牌,也已半没于杂草中。对此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解释说,铜牌因为摆放时间久远,加上暴雨频繁冲刷造成固定铜牌的胶松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