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安徽枞阳出土的明代铁云版:云版的功能和时代特征 安徽枞阳出土的明代铁云版:云版的功能和时代特征 1996年11月,在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渡江路二里岗兴建中石化加油站建房挖基时,发现墓葬1座。枞阳县文物工作者闻讯赶往现场,对已经被破坏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铁云版(见图1)、砖刻墓志(见图2)各1件。据墓志铭载:该墓的年代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 一 云版,又称“云板”“韵版”“云...
近日,省考古所在对曲阜第三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时,鲁中南地区首个大汶口高等文化遗址民宅建筑基址在曲阜陵城镇果庄村出土,为曲阜远古文明养成和先民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山东省文化考古研究所 考古队员 孙启锐:这个就是果庄遗址重要的发现,大汶口时期的一个房址,面积达到了20多平方米,在大汶口文化中是比较大的房址,规格比较高,形制比较规整,我们看大致呈正方形,四角有脚柱,非常规...
图为出土的商周时期人类遗骸。 “现场还发现打制石器的痕迹,但目前还未发掘出石器。”昨日,在漳平赤水岭兜村穿云洞进行考古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25日,由福建博物院、漳平市文体局组织的漳平奇和洞遗址周边文化遗存考古调查中,工作人员在穿云洞发现一具商周时期的人类遗骸,遗骸下面还有大量新石器时期陶片。 据漳平市博物馆黄大义介绍,这具人类骸骨为男性,左手抱胸,右手放在髋关节,身高1.7...
钱范笔划图 这次通过几个近期的研究实例,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在玉石器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微痕分析方法 加工过程中,玉石器上会产生各类加工痕,其微痕形态和相互之间的叠压关系,是判断加工方式、工具性质等技术要素和复原工序的科学依据。使用过程中,玉石器表面也会留下使用痕,其微痕形态和分布规律,同样是判断使用方式和功能的科学依据。目前,我们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简称SEM),对上述两...
“3000多年前,人类身高几何?”这些天,在漳平市赤水镇穿云洞遗址,新出土的商周时期的人类骸骨,可以让我们探知一二。 25日,是本项考古调查的“第一天”。 据悉,该处古遗址叫穿云洞遗址,目前在一层考古现场出土有商周时期的人类骸骨,二层考古现场发现大量陶片,年代为新石器时期,以及龟板陪葬品和铜器装饰品等。工作人员表示,现场还发现打制石器的痕迹,不过,目前暂未出土石器。 ...
23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开展的“碧海丝路东方之舟——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在当地引起轰动,吸引了文莱王储、内阁大臣、各国驻文使节等重要嘉宾的出席。 昨日上午,赴文归来的泉州海交馆工作人员向记者回忆了这段难忘的经历,并披露当地出土文物可力证泉州是宋元时期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一次城市的文化外交 在文莱掀起媒体关注热潮 据悉,为配合此次展览,泉州海...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对朝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土城子遗址的首次发掘,发现了一座距今约3500年至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的古遗址。现场发掘专家介绍,此古遗址是一座小村庄,该村庄内的人类活动迹象从青铜时代早期的夏家店文化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古遗址出土一批陶瓮、陶甗、石斧、石铲等生活用品。此次考古发现呈现了辽宁地区青铜时代民众居住区的原始风貌,为研究当时该地区的社会发展、生活习俗提供了依据。...
图1: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鎏金银瓶 鎏金银瓶,北周,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是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中国的具有萨珊风格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独一无二,号称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 银瓶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径12.8厘米,重1.5公斤。银质,表面鎏金,环形单把,把上方铸一头戴贴发软冠,高...
若羌县米兰遗址出土的龙头凤尾青铜器(通讯员廖斌摄) 若羌县境内的米兰遗址,日前发现一件龙头凤尾的青铜器,初步确定其制造年代为汉代以前。 昨日,若羌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在电话中表示,该件从米兰遗址发现的青铜器中间带圆孔,直径2.6厘米,一头似扇形的斧,宽8.4厘米,上方有镂空的V字形花纹,另一头似锤,呈椭圆形,同样带有镂空花纹,整个青铜器呈龙头凤尾状,做工精细、保存完整,长15.2厘米,重量319...
近日,新疆米兰遗址的工作人员在文物巡视工作中偶然发现了一件潜藏于黄土之下、部分已裸露在外的龙头凤尾青铜器,现文物专家鉴定,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近年来出土的一件十分罕见的古文物。 据若羌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文物局研究、比对资料,此物初步命为“钺”,制造年代应为汉代以前。目前,疆内及全国各地博物馆中,还没有类似米兰遗址出土的这种罕见青铜器,它的种类、制造年代和用途等,还需专家进一...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对大连鞍子山积石冢的考古发掘,其中,出土的玉器以牙璧和方璧最具特点,证明该处积石冢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其墓主人身份显赫。 鞍子山积石冢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后牧村鞍子山山系西侧山脊上。该山脊呈南北走向,海拔165米,积石冢沿山脊分布,长150米。 2014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开始了对...
衡水湖畔出土清代“养正书院”石碑。 3月24日晚,衡水湖畔一座生态园内,一块“清光绪二年七月”建造的巨大石碑重见天日。上面“养正书院”四个字清晰可见。村民们说,在古代,当地民风淳厚,尊师重教之风兴盛,这块石碑足以见证当年的历史。 石碑出土的地址位于滨湖新区齐官屯村北,最早发现这块石碑的是生态园的董事长车永喜,她告诉记者,发现石碑时,天色已晚,当时并没有看清石碑上面的字,还以为是一块墓碑...
笔者日前从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了解到,来自国内外的文物修复专家将对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一双1400年前的皮鞋进行修复。据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徐东良介绍,这双皮鞋长24厘米,皮鞋尖部上翘,鞋面、鞋帮、鞋底分不同部位裁剪缝制,鞋面单层,鞋底3层,全部为皮制。由于国内修复皮制品文物的人才稀少,吐鲁番学研究院邀请了德国波恩莱茵河州立博物馆的皮质品修复保护专家。在为期20天的修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