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献县职教中心在建工地日前发现一座唐代古墓,出土了三彩执壶、白瓷碗、铁熨斗、黑釉灯盏等器物,反映了唐代人的富足生活。 据沧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郑志利介绍,古墓距离地表两米多深,是一座南北方向的砖室墓,墓壁为单砖错缝平铺,墓砖为沟纹砖。墓室总长约6米,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圆形墓室组成。墓室为穹隆顶,已经塌陷,但墓室内的摆设受影响不大。 据介绍,墓室东、西、北三个方向分别摆放棺床,北面...
一个铜锈斑斑所呈现的整体颜色和组构特征与中国古代青铜器“斧钺”外观极为相似的龙头凤尾青铜器,在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被发现,经若羌县文物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对比,初步命为“钺”, 这是若羌县地区近年来出土十分罕见的青铜器。 “钺”,钺是商周时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也是一种兵器。据考证,这种器物是由石斧等工具演变而来的,在青铜器中更强调华丽、美观的特质,被当做权力象征、威严的礼仪用物,估称“权杖”...
因为读音难听,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苟”姓后人,向公安机关提出改姓申请。无独有偶,这样的改姓行为,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日前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公布的一方墓志,就记录了这一过程。 为配合清凉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2012年9月至1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在上塔坡村北清理发掘了148座墓葬,时代从战国一直延续到明朝。在其中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方墓志铭——主人名叫荀曾,最高官至大理寺正,职能相当于如今最高人民法院...
古铜镜在青铜器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直到清代水银玻璃镜的出现,才使它退出了实用领域。然而,它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历史价值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与收藏。精致规整的两汉镜、富丽堂皇的隋唐镜、纤秀雅致的宋明镜,历代铜镜的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无不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 本次展览精选绍兴地区出土的60枚历代铜镜,这批古铜镜时间从战国跨越到元明,涵...
近日,攀枝花市仁和区大丙别遗址考古现场发掘工作已近尾声,“该遗址主体为明清时期堆积,发现了一批当时人们居住的房屋、灰坑、水沟等遗迹,出土了一批铜、铁、瓷、骨等生活生产用具,如盘、碗、酒杯、铜烟锅、铜钱、铁犁铧等。”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丙别遗址考古队现场负责人郑万泉说,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对认识当时人们的建筑形式、聚落形态有一定的帮助。 考古现场,大小不一的探方分两层布局,落差约三四米。在探方内,...
元代是历史上中国经历长期分裂后又一次出现的大一统王朝,它的繁荣与昌盛为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元代承前启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大量器物对全面认识元代瓷器的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标本,尤其是在集中的时段内出土大量的遗物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元大都遗址概况 “元大都遗址”是一个既明确而又十分模糊的概念。说它明确是因为元大都的...
考古学家说,挖出多达1300具人体骨骸,其中400具较为完整。 据BBC报道,考古学家在英国剑桥大学地底下发现一个中世纪的大型医院墓地,找到多达1300具骨骸。 据报道,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考古学家在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所属的神学院建筑底下,挖出多达1300具人体骨骸,其中400具较为完整。这是英国历史上所发现的中古世纪医院墓园当中,规模最大的...
出土的完整酒杯。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丙别遗址考古现场发掘工作近尾声 3月31日11时许,攀枝花市仁和区大丙别遗址考古现场发掘工作已近尾声,“该遗址主体为明清时期堆积,发现了一批当时人们居住的房屋、灰坑、水沟等遗迹,出土了一批铜、铁、瓷、骨等生活生产用具,如盘、碗、酒杯、铜烟锅、铜钱、铁犁铧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丙别遗址考古队现场负责人郑万泉说,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对认识当时人们的建...
考古学家在西藏阿里地区象泉河南岸一处古象雄时期墓地发现了地层关系清晰、明确年代最早的古天珠,系青藏高原首次出土。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资料显示,出土古天珠呈橄榄形,两端截平,有穿孔,长2.85厘米,最大径0.9厘米,孔径0.2厘米,深褐色和乳白色相间纹饰。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林辉说,这一发现为考察西藏地区天珠的出现年代、形态纹饰及使用情况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证...
出土陶器 4月1日,楚天时报记者从大冶市文物局获悉,保安镇发现约2万平方米的古代窑址群。这是大冶市首次发现古窑址群,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考古价值。 2月15日,大冶市长李修武在保安镇调研时,发现该镇磨山村在修建水渠时,挖掘出了大量陶器碎片。李修武当即将此信息告知大冶市文体局局长曹云华,曹云华又将此信息传递给了大冶市文物局局长余锦芳。余锦芳一行立即赶赴现场与当地村民一起对现场进行了保...
近日,新疆霍城县惠远古城发现了两块清代墓碑,引起了世人关注。 两块墓碑厚度不同,一块厚10公分,一块厚20公分,刻有满、汉两种文字,经伊犁州文物局两位专家鉴定:一块记录了墓主人跟某位驻疆大臣驻守伊犁惠远城等内容;另一块墓碑是用汉文记录着墓主人的死因等内容。墓碑为清代道光十六年(1872年)所立。 据了解,3月20日中午,一施工队在惠远镇三道平修筑退水闸工程时,挖掘机在施工过程中挖掘...
2001年4月至5月, 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钟祥市瑜坪山(今龙山坡) 发掘了明梁庄王朱瞻垍( 1411——1441)的墓葬, 出土文物5000 余件, 其中仅金、银、玉器、珠宝等就有4800件。以往考古发掘的明代早期的亲王墓葬并不少见, 但却很少像梁庄王墓这样出土如此之多的珠宝玉饰。这批文物制作精美, 文化也十分内涵丰富,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们不仅是反映明代礼仪典章制度、宗教生活的珍贵材...
凌家滩遗址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长岗行政村凌家滩村,自1985年被发现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于1987年6月、11月、1998年11月、2000年10月及2007年5月进行了五次发掘。总共发掘葬48座,灰坑6个,祭坛1座,出土玉器上千件,其中以87M4出土的玉龟、07M23出土的玉猪及87M21和98M29出土的玉人最为珍贵。[1]玉龟、玉猪、玉人作为墓地陪葬礼器,其内里包...
3月31日11时许,攀枝花市仁和区大丙别遗址考古现场发掘工作已近尾声,“该遗址主体为明清时期堆积,发现了一批当时人们居住的房屋、灰坑、水沟等遗迹,出土了一批铜、铁、瓷、骨等生活生产用具,如盘、碗、酒杯、铜烟锅、铜钱、铁犁铧等。”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丙别遗址考古队现场负责人郑万泉说,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对认识当时人们的建筑形式、聚落形态有一定的帮助。 考古现场,大小不一的探方分两层布局,落差约三四米。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