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时隔18年之后,昨日上午11时许,秦始皇帝陵二号兵马俑陪葬坑开始第二次正式发掘。本次发掘位置在二号坑东北角,面积为200㎡。 昨日,本次考古发掘领队朱思红接过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证照”,这标志着经过国家批准,尘封多年的二号兵马俑坑将迎来第二次正式发掘。据了解,此次发掘工作预计持续到今年11月。 此前完成的第一次发掘表明,二号坑是土木结构建筑,呈曲尺形,总面积约6...
中园聪一行来到宁波服装博物馆查看瓦当。记者 崔引 摄 昨天上午,日本鹿儿岛国际大学国际文化学部的考古学教授中园聪一行来到宁波服装博物馆,他们带来了正在研究的出土于日本博多(今福冈)的一组瓦当图片,与宁波服装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宋代菊花纹瓦当进行对比,“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日本有不少东西是当时从宁波带去的,但至今都没有科学证据来证明,这次来是想证实一下。”中园聪教授说。 本报一篇报道 ...
1985年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山发掘了一座梁唐墓,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人是中亚何国人。墓葬中有一合石门,上线刻两位身着紧身衣裤、高鼻深目的西域胡人在一小圆毯上舞蹈,胡人所跳的正是来自索格底亚那(粟特)地区的重要舞蹈胡旋舞。 伴随着众多中亚、西亚移民流寓中国,一些与其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都传入中国,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变异,与中华文明产生交融。大唐长安盛...
日前,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的“牡丹花开动京城——洛阳出土碑志展览学术研讨会”在恭王府成功举办。研讨会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馆、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在京学术研究机构的二十多位学者、专家,就展出的洛阳碑志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深入探讨。 此外,与会专家还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这批文物的社会价值,就如何...
4月23日,韩城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墓葬,后经考古人员发掘,最终清理出3只汉代陶罐。据韩城市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介绍,4月23日,市区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有两座古墓葬,施工方立即联系了相关部门。该馆接到通知后,立即派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经清理,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发现了3只陶罐。三个陶罐的肩腹结合部刻画有平行弦纹及局部几何形花纹,其中大的一只灰陶罐有明显的彩绘痕迹,极具特色。后经该馆专业技术...
土墩全景图 出土的陪葬品 出土的陪葬品 为配合天子湖工业园区建设,从去年12月开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县文物局联合对园区内的一座西汉土墩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土墩内是一个汉代家族墓群,其中还发现了一座安吉境内最大的一座西汉古墓,而它的形制不仅是我县历年来考古的唯一发现,在全省也非常罕见。 据了解,这回发现的土墩墓规模较大,南北长33米,东西宽25米。考古人员在土墩内共发现了...
《秦晋之好—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今日亮相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览以山西出土的周代文物为主,共计展出珍品文物106件(组),展期两个月,市民可免费参观。 此次展览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和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是山西文物首次在陕西集中亮相,展出文物包括晋侯 壶、人首神兽纹玉戈、金铺首衔环等青铜器、玉器、金器三大类。展览将分为“华夏一脉”、“共图霸业”、“九州合一”三个单元,展示晋...
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准备修建村文化广场,在旁边的洼地取土时,无意中发现一处古代墓地。经考古人员一个月的清理发掘,在一座唐代穹窿顶砖雕壁画墓内,出土一块刻有“唐故顾府君墓志铭记”的墓志铭。专家介绍,这种规制和规格的唐代墓在济南比较罕见,很有考古价值。 墓主人或是唐代望族 4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前刘村西侧考古现场时,许多村民正围在一处深坑边上张望。只见大坑东侧有一个用塑料搭起的帐篷,帐...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完成了对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土城子遗址的首次发掘,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距今约3500年至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遗址,出土一批陶器、石斧、石铲等生活用品,为研究当时该地区的社会发展、生活习俗提供了依据。 遗址地处辽宁西部的大凌河上游,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黄家店村大阳山北坡台地上,东西400米,南北450米。考古人员找到了1...
凤凰路北段考古发掘出土9座古墓葬,图为穹顶墓内景。 (本报记者 崔健 摄) 济南凤凰路北段在3月下旬的改造施工中,意外发现了古代墓葬。今天,记者在考古现场采访时获悉了最新结果:挖掘的墓葬一共9座,其中8座是宋元时期的,另外一座是清代的。 考古人员告知记者,这次总共发现了9座墓葬,从墓葬形制上有圆形砖室墓4座、舟形墓1座、土坑洞室墓3座、竖穴土坑墓1座,除后者为清代墓外,其余时代均在...
近日,记者从城口县获悉,该县在修齐镇村级公路修建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处“一穴六室”的明代古墓葬。该规模的明代墓葬群在重庆境内尚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据悉,墓群位于城口县修齐镇枇杷村5组一名叫“老鸹池”的地方,今年2月份就已被村民发现。但由于“忌讳”,村民又用泥土把洞口盖上了。直到本月初,考古人员才开始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该墓葬群面向正西方,六...
河南省文物局21日通报称,该省境内发现一座保存完好距今两千年汉代夫妻异穴合葬墓,专家推断墓主身份应为一个封秩千石或以上的官吏。 异穴合葬,也称同茔异穴,是中国汉代墓葬形制之一,即夫妻分别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穴中。 当日,文物大省河南对外公布“2014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南阳市百里奚路西汉木椁墓考古发掘入选。 2014年6月,河南南阳市百里奚路发现了一批古墓葬。经过考古...
4月22日,永顺县,老司城遗址博物馆临时陈列首次亮相,专家正在查看“溪州铜柱”。图/潇湘晨报记者 陈韵骄 公元939年,永顺土司王彭士愁率一万兵马,大战南楚王马希范,无奈兵败。千年之后,征战之地硝烟散去,唯留重达2500公斤的“溪州铜柱”,讲述着当年战场的风云变幻。 4月22日,“溪州铜柱”出现在永顺老司城遗址博物馆临时陈列,与遗址出土的多件文物一起,向“土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与会...
4月28日,“秦晋之好—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在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幕。该展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与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将展至6月24日。 此次展览共展出103件珍贵文物,主要分为青铜器和玉器两大类,大部分出土于侯马晋国遗址、曲沃晋侯墓地、绛县横水墓地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遗址。特别是晋侯(臣)斤壶、虎形灶及侯马盟书、陶模、陶范等,不仅造型精美、纹饰华丽,展示了晋国的辉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