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根据最新发现的下颚骨化石,第一名人类祖先大约出现在280万年前的非洲,这比之前预想的早了约40万年。这一部分完整的下颚骨发现于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州,据称它属于或可能是人属第一名成员的一个物种。这意味着他可能是现代人类——智人——和他们已经灭绝的近亲,包括能人、直立猿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共同祖先。 科学家们表示这个名为LD 350-1的化石可以被视为属于人类的,但他具有更多...
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展出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精粹展”,自2014年12月12日开展以来,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至今天已累计接待观众60233人次。此次展览将延长到3月30日,观众可免费参观。 此次展出的128件文书、木牍等文物,均精选自新疆吐鲁番博物馆。这些珍贵的吐鲁番文书包括1000多年前的契约、籍账、官府文书、私人信札等,对研究我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历史具有重大价值。一片片穿越千年墨迹...
出土的清朝铁路地界桩。 昨日(3月13日)上午,在唐山老火车站货场外公路一路口处出土一块标有“PMR 京奉路”字样的铁路地界桩,这块界桩为方柱形水泥制品,全高约1米(出土时根部部分腐朽),据考证,该桩埋设于1907年,属清代遗物。 建于1881年的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山老火车站作为“中华第一站”,将开滦煤炭外运远销。之后这条铁路不断延长,至1907年, 北京至奉天(今沈...
3月7日,沉埋多年的三座“节孝”妇德旌表石碑在天水市清水县出土。这三座石碑分别是:乾隆五十八年奉立的“大清旨旌表节孝处士雍庠妻赵氏恩荣碑”、宣统年间的“大清旌表节孝监生左弼妻鲁氏碑”、“皇清旌表节孝庠生刘洵之妻程氏碑”。 据了解,这三座石碑是清水县委、县政府在寻挖明代胡缵宗题写的轩辕碑时,在清水县城区西干河河床下引水暗渠中发现并挖掘出来的。这段暗渠修造于上世纪60年代,石碑被埋长达近半个世...
2015年2月28日上午,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全国人大代表赵丰莅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青台遗址出土丝绸的瓮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认真了解。随后,赵馆长还就“中国丝绸起源研究”国家课题的申报及相关的考古发掘、学术研究等问题与顾万发院长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双方一致认为,目前国家正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布局,河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郑州又处于这一桥头堡...
近日,辽宁省文物考古所已完成对辽宁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积石冢的首次发掘,出土大量遗物,包括两件存世稀少的陶人头像和石人头像。 据考古人员介绍,半拉山遗址由黄色粘土堆积而成,呈长方形,三面的冢界墙用石块封砌,高约1.5米。近年来屡遭盗掘破坏,上面遍布20多处盗洞,其中一处盗坑中的石棺盖板被掀开,棺内散落大量红色陶片。2014年9月,考古人员开始对半拉山积石冢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
3月10日,2014年度长沙市文博系统学术研究与工作成果汇报会举行。会上,长沙简牍博物馆的专家骆黄海提出,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中发现大量草书文字,内容确证为当时长沙郡各级长官的“批示”,可以看作当时民间今草的一个重要形态。 在骆黄海关注的走马楼吴简草书中,一枚公文木牍讲述了当时的长沙郡长官对于一件贪腐案的批示(左图)。这则木牍被命名为《录事掾潘琬白为考实大男许迪盗食盐贾米事》,共六行文字,前...
初唐黄釉男俑 1992年巩义市北窑湾唐墓出土。 初唐彩绘女俑 1992年巩义市北窑湾唐墓出土,泥质白陶。 初唐彩绘马 2006年荥阳薛村遗址出土。白陶。模制。 唐彩绘文吏俑 2006年荥阳薛村遗址出土。白陶。模制。 唐彩绘武士俑 2006年荥阳薛村遗址出土。白陶。模制。 唐彩绘胡人俑(3件) 1992年巩义市北窑湾唐墓出土。白陶。模制。 唐彩绘牛车 1992年巩...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林辉10日透露,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学者们首次发现了地层关系明确、年代确定的古天珠。该发现为考察西藏地区天珠的出现年代、形态纹饰及使用情况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出土天珠的曲踏墓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郊的象泉河南岸一级台地。该墓地的年代距今约1800年左右,根据墓地所处地域、年代及随葬品分析,很有可能是一处古象雄时期富裕阶层的墓地。从出土天...
近日,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我市2014年度考古成果统计数据出炉,共出土7000余件(套)文物标本。其中,永川区汉东城遗址阶段性考古发掘通过专家验收,被誉为“通史式的古遗址”,与彭水县郁山飞水盐井遗址一道入选当年全国考古新发现25强。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共签订基本建设文物保护工作协议39项,勘探面积247100平方米,发现文物点234处,完成考古发掘65项文物点88处,发掘面积29...
3月7日,沉埋多年的三座“节孝”妇德旌表石碑在天水市清水县出土。这三座石碑分别是:乾隆五十八年奉立的“大清旨旌表节孝处士雍庠妻赵氏恩荣碑”、宣统年间的“大清旌表节孝监生左弼妻鲁氏碑”、“皇清旌表节孝庠生刘洵之妻程氏碑”。 据了解,这三座石碑是清水县委、县政府在寻挖明代胡缵宗题写的轩辕碑时,在清水县城区西干河河床下引水暗渠中发现并挖掘出来的。这段暗渠修造于上世纪60年代,石碑被埋长达近半个世纪。 ...
昨日上午,在山东博物馆会议室里,一些装在玻璃管里的竹简吸引了众人围观,这些竹简看似不起眼,却是十足的国宝,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银雀山汉墓竹简。为了进一步保护和研究这些汉简,山东博物馆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达成了合作开展“银雀山汉简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的意向,集合全国银雀山汉简研究方面的专家,计划在3年内完成竹简的基本保护和整理研究工作,形成并出版《银雀山汉简集成》,让2000多年前的汉简在新时代重现光...
图为科学家此次发现的化石。 据外媒报道,日前,一组研究者们在非洲东部有了重大发现。这段在埃塞俄比亚出土的人类石化骨骼只有几公分长,它是半截下颚骨和四颗牙齿。这块化石将预示着人类的存在比至今推断的更加久远。 据报道,这块远古人类的颚骨距今已有约280万年的历史,此前出土的最古老人类化石距今大约240万年。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古茨(Philipp Gunz)认为,这项...
日前,《衣冠明道——泰州明墓出土服饰展》在市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泰州博物馆馆藏的48件明代服饰文物精品,为观众立体展现了400多年前官吏、命妇、士人、百姓的衣冠风貌和生活画卷。 本次展览选取了泰州历年来出土的各类明代服饰文物,还包括了徐蕃墓出土的孔雀补服等泰州博物馆馆藏珍品。 展览将持续到4月13日,市民们可前往市博物馆一睹明代服饰的华美风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