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队员对华光礁Ⅰ号船板进行水下绘图。本栏图片由中国西沙水下考古队提供 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宋沉船——西沙华光礁Ⅰ号的遗存船板,28日中午12时30分运抵琼海市潭门港。这标志着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成功打捞上岸,也填补了中国水下考古的一项空白。 省文体厅厅长范晓军说,南海是我国古代水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海域,水下文化遗产极其丰富。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日后的保护、修复、展示全部在省博物馆进行。目前规划中...
图为保存在加利利湖边博物馆中的“耶稣方舟”。 世界海拔最低的淡水湖(-210米)加利利湖,是以色列主要淡水资源,也是《圣经》中耶稣生活和传教的圣地。1986年冬,湖西北部的基努萨尔基布兹的摩希和于法勒兄弟,在湖边发现一艘古木船。深埋淤泥的缺氧环境中,古船虽没腐烂,但极其脆弱。各方专家经12天努力,采用玻璃纤维、发泡塑料等材料加固,使船浮出水面。又经过14年处理,用聚乙二醇...
南宋古船“南海Ⅰ号”要开箱验宝了?前日有消息称,“南海Ⅰ号”将在明年“五一”节前开箱与公众见面,引发了考古界和社会的关注。昨日,记者采访了相关考古专家,不少专家对这个“时间表”尚存质疑。 省考古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魏峻昨天告诉记者,目前“南海Ⅰ号”开箱验宝的时间主要与“...
5月16日,由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南海惊梦--“南海一号”宋代沉船遗址前期科考成果展》在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端门大殿内正式开展,36件从该船打捞出水的宋代珍贵瓷器首度与公众见面。 中新社发 潘旭临 摄 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下午三时四十五分,“南海一号”南宋古沉船成功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 中新社发 索有为...
公元前五百年沉没的一艘希腊古船重见天日,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打捞上岸。 据“中央社”报道,二十艘船只加入打捞作业,抢救这艘古船,专家表示,拜海床土壤属于黏土性质所赐,这艘一九八八年被发现的古船迄今保存情况完好。 这艘希腊古木船的船身长二十一公尺,在杰拉港外海八百公尺遭遇船难。报导说,船体在送往英国南部港市朴茨茅斯交由考古专家修复之前,将先浸泡在大型淡水池中除去渗入的盐份。...
24日,等待涨潮靠岸的“南海一号” 核心提示 “南海一号”沉睡海底800年,保存完好,这是大自然赐予的一个奇迹;如今,它被整体打捞出水,毫发无损,这是由中国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人们关心的是,我们还能不能让“南海一号”再完好地躺上800年,实现一个文物保护的奇迹呢? 24日下午,广东阳江海面。正对着阳江海陵岛“...
海上丝绸之路沿途中国古沉船示意图 800年前,南宋。一艘长30米、宽10米的木质船,满载瓷器等中国货物,航行至距广东阳江海岸线20海里时突然沉没,原因不详。这艘木质古船在海底水下20多米的淤泥中,静静地躺了800年,依然保存完好。考古人员发现,古船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当当响。 “南海Ⅰ号”这座海底宝库的发现,多少带一些“偶然”。 交通部...
“南海I号”昨天出水后,如何确保这艘千年古船日后妥善保存,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据专家表示,保存千年古船,水晶宫内的“水环境”至关重要。 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润林教授为首的十多位专家为此日夜攻关,希望提供一套最科学的“供水”方案。最乐观预计是,明年1月水晶宫“供水”方案最终完善并出台实施。 一年前...
近日,广东阳江市委市政府为贯彻“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及保护项目指挥部有关会议精神,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南海一号”12月24日出水、28日进馆工作。 “南海一号”古船的整体打捞一直受世人注目。为圆满完成“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及12月28日古船进馆的工作任务,阳江市政府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要...
TOM科技讯 (邹波)中国社科院刘庆柱16日在接受TOM科技采访时称,“南海一号”古沉船上有些瓷器的花纹是西亚的而不是东方,还有已经发现的镏金腰带,1.7米长,是西方的风格,甚至还发现了眼镜蛇的遗骨。如果这船是中国的,那么怎么会有这么多外国风格的东西?研究这些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经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来往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我们对“南海一号”...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 TOM科技讯 随着“南海一号”古沉船打捞工作的推进,更珍贵的文物将重见天日!专家估计整艘船文物超过6万件。有专家称船上的文物价值超千亿美元。但今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在接受TOM科技采访时称,船上最珍贵的宝物应该是航海日记。 刘庆柱说,考古人员仅从其外围及其中一个船舱里,打捞出金、铜、铁、瓷类等器物5000多件以及古铜钱1万多枚。目前估...
本报讯(记者马群)5月6日,备受关注的“南海一号”古船打捞正式开始。对于当地有关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文物及考古价值可媲美秦兵马俑的说法,昨日,许多西安市民都质疑这种说法是否恰当,而我省有专家也明确表示,虽然“南海一号”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研究意义,但仍旧无法与秦兵马俑相提并论。 两者范畴不同不可类比 据了解,R...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