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世纪80年代,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两个埋藏坑的发现,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其中出土的人像、头像、神坛、神树等各种造型奇异的青铜器,以及面具、权杖、动物形饰等多种制作精美的金箔制品震惊海内外。本世纪初,成都金沙遗址发现后,随着太阳神鸟金箔片、金面具、金冠带、青铜立人、石虎、石人等重要文物陆续现世,同时揭露出大量礼仪性的玉器、铜器埋藏坑,古蜀文明又一段璀璨的历史钩沉浮现于世人面前。而古蜀文明与早...
“国之祀典——清代宁波孔庙祭祀礼乐器展”春节期间在衢州市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宁波博物馆、衢州市博物馆承办,通过宁博珍藏的188件宁波府县孔(文)庙旧置祭祀礼乐器的展览与演绎,重现隆重肃穆的礼乐文化以及重教兴学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一生所追求的礼乐制度亦是华夏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展出的188件礼乐器,内容涵盖编钟、云雷...
三星堆是古蜀宗教文化圣地和祭祀活动中心,承袭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血脉源泉,已逐渐成为当今全球华人祭祀祈福的圣地之一。祭祀文化是三星堆文化的核心,是巴蜀地区乃至长江流域的精神之本、文化之根。“三星堆大祭祀”是蜀地人民仿古人之仪典,表今人之追思,感天地之厚德,祈来年之福荫的新年祭祀祈福活动。 2019年春节,广汉市三星堆大祭祀如常举行。今年大祭祀仪式的主题更明晰、内容更丰富、仪式更庄重。仪式按照天...
图为民众祭火祈愿来年风调雨顺。胡杰摄 1月29日是农历戊戌年腊月二十四,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圣火祭祀节。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蒙古族群众齐聚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举行盛大的传统圣火祭祀活动。 上午11时整,祭火仪式正式开始。取火人在牧民马队的护送下,进入了圣火文化广场,身着民族盛装的草原儿女手捧蓝色哈达,用蒙古族最传统、最尊贵的方式迎接圣火火种的到来。来自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及内蒙古各盟...
神秘的玛雅文物首次来到成都,自然圈粉无数。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热闹展出的“玛雅的世界: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古代玛雅艺术品特展”上,展厅里每天都是“人从众”模式。214件(套)古代中美洲艺术精品,立体呈现了古代玛雅人的宇宙观念、宗教信仰、王权、艺术、社会与生活全貌。 214件玛雅文物亮相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如果你对这两个文明都有所了解,就会发现其中神秘的“撞脸”。策展人蔡经纬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0日透露,考古人员在空港新城雷家村发掘了一处十六国墓地,这是咸阳原上首次发现的集中分布的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也是陕西首次在十六国墓葬中发现祭祀遗迹和谷物遗存。 2017年至201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雷家村发掘了一处十六国墓地。该墓地共有十二座墓葬,分南北两排,每排六座。墓葬均坐北向南,系斜坡墓道土洞墓。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呆运介绍,这十二座墓葬...
位于陈仓区新街庙镇吴山东路的祭祀遗址(12月7日摄)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近日在陕西省陈仓区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吴山祭祀遗址。从遗址规模和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员推断,这座遗址可能为历史文献上记载祭祀炎帝的“吴阳下畤”。 新华社记者都红刚摄 吴山祭祀坑内出土的祭祀用的青铜车軎(1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都红刚摄 陈仓区博...
老虎石被村民敲掉利牙,仍被尊为虎石将军。(罗诚浩 摄) 虎石村下门寨的整体古建筑,其特点是基础和门窗都是花岗岩条石。(张炳锋 摄) ●本报记者 罗诚浩 刘奕宏 特约记者 张炳锋 粤东北山区,古时被视作南蛮之地,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艰苦,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的农业收成很大程度上“靠天讨食”,因而这里的农业祭祀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在五华县双华镇虎石村,至今仍保留着一个传统的农业祭祀民...
图为斡包节祭祀仪式现场。赵莹摄 中新网呼伦贝尔6月28日电 (张玮 赵莹)28日,中国三少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斡包节”,中外游客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下称莫旗)感受了一场盛大的契丹遗风--斡包祭,并传承古老的祭祀文化。 契丹后裔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期的游牧、渔猎、伐木和农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游牧、狩猎、森林文化和...
图为宁波孔庙祭祀礼乐器展现场(周建平 摄) 作为宁波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庆的大型原创展览之一,“国之祀典——清代宁波孔庙祭祀礼乐器展”日前开展。通过该馆珍藏的225件宁波府县孔(文)庙旧置祭祀礼乐器的展览与演绎,重现隆重肃穆的祭孔仪式,旨在唤起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企盼悠久而璀璨的浙东文化薪火相传。 孔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各地官学所在,因此孔庙具有祭祀与教化的双重...
据报道,3月21日,一位考古学家在秘鲁北部发掘了一处有着1500年历史的墓葬遗址,并再这个地点发现了多达77处墓葬,它们属于前印加帝国的奇姆文化、萨利纳尔文化和维鲁文化的混合物。 这个墓葬遗址最开始由秘鲁北部的一位建筑工人发现。这位建筑工人在建筑地发现了47具古人的遗骸,其中包括至少12名儿童的遗骸。在发现了这些骨头之后,工人们通知了当地的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对这个位置进行进一步发掘,...
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宗教。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即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并以宗教仪式传承下来。这些仪式力图诠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 祭天 祭天是纳西族最重要的祭...
在中国传统的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冬至)之中,清明节祭祖扫墓之俗,是全国较为盛行的。 而在赣县客家地区,特别是农村,则把中元节看得较重,影响也更广,祭祀仪式也最隆重。 中元节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祭祀的仪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祖先(一般上至三代)的遥祭;另一种较为隆重些,是对前一年或当年去世的家人的坟前祭拜。 遥祭仪式较简单,但也有讲究。每到七月半,各家各户都比较忙,上午一...
门巴族人们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的话,倒酒给客人喝是不能够用左手的,只能用右手,而且对于尊老爱幼也是基本的礼仪,对此门巴族礼仪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门巴族崇的礼仪之祭祀习俗和仪式 门巴族崇 从树枝上和山洞里搬了下来,首先要恭请旺秋钦布的儿子来守护。以后家家户户不仅儿孙满堂,而且猪肥牛壮,五谷丰登,幸福和吉祥充满了人间。门巴族有一则最初产生自石器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