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吉林探秘金代皇家祭祀长白山神庙遗址 边疆考古寻突破
1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和刘瑞一行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雍山血池遗址考古队领队田亚岐等人陪同下,对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进行了考察。 雍山血池遗址位于凤翔县柳林镇半坡铺村五组(血池小组),是近年来在雍城城外探寻有关秦汉“畤”遗存的重大发现之一。自工作开展以来,已经逐步发掘出一...
7月下旬,地处中蒙边境,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的新疆青河县三道海子夏牧场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该县4000余名哈萨克族牧民在此放牧,分享丰美的水草。三道海子由三个湖泊自东南向西北排列,依次为花海子(什巴尔库勒)、中海子(沃尔特库勒)、边海子(切特勒库勒),雪山融水在此汇合,蜿蜒流淌滋润着这片草原。三道海子也是古代草原文化遗迹较集中的地方,分布有各种形态的石圈、石堆以及石棺墓50余座。而位于花海子古老而...
7月23日,考古专家郭物在新疆清河县三道海子古石堆前介绍考古挖掘情况时称:经过考古挖掘研究,该古石堆初步认定为祭祀遗址。据介绍,位于新疆青河县东北部查干郭勒乡的三道海子石堆遗址群,共分布巨型石堆遗址3座(又称花海子巨型石堆)、中型4座、小型约20座,石围石堆墓约100多座,鹿石约48通。201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阿勒泰地区文物局和青河县文物局组成考古队,对三道海子3大...
为纪念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大型商代祭祀坑发现发掘三十周年,推动三星堆文明与世界上古文明的交流研究,7 月18日至20 日,由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中国殷商文化学会联合主办的“三星堆与世界上古文明暨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三星堆博物馆召开。近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对三星堆文明的特质、三星堆考古...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文物考古和三星堆,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价值了。”谈及牵挂了大半生的三星堆古遗址,即将88岁的敖天照老人向记者强调,“我现在就怕时间不够,想做的事做不完。” 7月初的一天,记者在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区的一栋旧居民楼里见到敖天照时,刚从医院出院回家的他,正在整理有关三星堆古遗址所发掘玉器来源研究的资料,准备在十余天后参加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发掘30周年研讨会时,与到...
一般人看不懂古遗址,也不愿意去古遗址。”时值三星堆两大祭祀坑发掘30周年之际,三星堆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阙显凤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遗址并不是高深的,博物馆也不是在神台上高不可攀的,这么多年,三星堆一直致力于遗址保护工作,并让大家通过自己的方式近距离地感受和了解遗址。” 谈及三星堆文明,世人多为出土近7000件各类遗物的两个祭祀坑所震撼。30年前,1986年7月至9月间,考古人员在地处...
内蒙古自治区成吉思汗陵管委会20日对外发布消息,在成吉思汗祭祀中颇为重要的99匹白马,日前已全部集结在草原上。这也是该陵近80年来首度集齐同色的祭祀马匹。 消息指,这99匹白马,又叫溜圆白骏,是草原上等级最高的马,它们由成吉思汗守陵人达尔扈特人多方寻访精挑细选而来。 “99”是一个象征意义的数字,表示“众多”。 据介绍,在一年一度的成吉思汗陵查干苏鲁克大典(春祭大典)上,这99匹白马将被牵至...
红山墓群位于新疆自治区和硕县红山谷地的西北部,该谷地为天山南麓山间小盆地,四面环山,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为配合基础建设,新疆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5年7月、10月分两次对墓群进行了发掘。 红山墓群由红山沟墓地、红山墓地、乌兰托里盖墓地共3处墓地组成。3处墓地西南—东北向线状排列于谷地地势相对较高的碱土台地上。文物普查统计,三处墓地共计400余座墓葬。此次发掘38座,其中红山沟墓地5座、红山墓...
辽宁省鞍山市日前完成了对古代岩画的考古调查,共发现17个岩画地点,103处岩画,并根据考古调查整理出版了《鞍山岩画》一书,对鞍山地区岩画进行解读,填补了辽宁地区抽象岩画的空白。 岩画是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鞍山市在铁东区、立山区、千山区与海城市等区市共发现17...
记者24日从山西省高平市委宣传部获悉,当地斥资2.3亿元人民币修复的炎帝陵已竣工,陈列布展完成后将在农历四月初八炎帝生日之际,对外开放。 自2014年山西高平官方宣布修复炎帝陵后,引发海内外炎帝信众关注。台湾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交流学会理事长叶宏灯在炎帝陵修复保护工程建设中,多次号召台湾信众捐资捐物,参与工程建设。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室内布展,主体工程、室内外彩绘及塑像已完工,碑...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11日在呼和浩特表示,经其持续考证,考古界颇具争议的内蒙古大青山蜈蚣坝白道岭圜丘,应属中国考古史上罕见的北魏皇家祭祀遗存。 白道岭圜丘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坝顶村西南0.8千米处,坐落在蜈蚣坝坝顶西阜海拔1662米的山脊之上,周围山势平坦。据《水经注》记载,北魏时期,白道岭北阜之上建有皇帝行宫。 张文平说,目前对于白道岭圜丘性质的认定,主要有魏...
类似北京天坛的北魏皇家祭祀遗存近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大青山山麓发掘完成。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认为,这样距今大约1500年的遗存极为少见。 该遗址位于大青山蜈蚣坝坝顶海拔1662米的山脊之上,周围山势平坦。远望如一个圆形大土包,为一个高大的土筑圆形台基,周缘环绕有土筑垣墙。 据悉,圜丘祭天为历代王朝皇家的专利。《魏书·礼志四》记载:太宗神瑞元年(414年),“又于云中、盛乐、金陵三所,各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