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雷从云:粗暴对待民间收藏品已造成古瓷大量外流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告诉记者,就他所研究的元青花瓷器而言,民间的力量确实“不容小觑”。“学术界有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元青花国内外加起来不足二三百件。事实上,我在北京、呼和浩特以及广…[全文]

2012-08-26 16:19:55

炙热七夕 韩国:祈求手艺与丰收

    韩国七夕有不少小礼物。 韩国七夕的风俗有所不同。 节日渊源 崔南善的《朝鲜常识》中记载着,七夕原来是中国的习俗,后传到了韩国,恭愍王(高丽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牵牛(牛郎)和织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禄给百官们。 神话演变:与中…[全文]

2012-08-22 11:54:49

七夕民俗之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全文]

2012-08-22 11:53:54

七夕民俗之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全文]

2012-08-22 11:51:56

七夕民俗之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R…[全文]

2012-08-22 11:50:08

七夕民俗之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全文]

2012-08-22 11:43:37

七夕民俗之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全文]

2012-08-22 11:42:29

七夕民俗之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全文]

2012-08-22 11:39:35

日本人怎样过七夕节?

    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现已成为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农历,所以现在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日本七…[全文]

2012-08-22 11:37:03

七夕传统医药养生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七月七日是七夕,七夕佳节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许多趣味盎然的七夕风俗,深深地浸润了祖国的中医药文化。 配方治病防病 七夕佳节有配药的习俗,人们常用松柏等入药配方,甚…[全文]

2012-08-22 11:34:03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