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看重量级大展再也不怕挤破头

  开年以来,浙博大展“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明展”一直处于爆棚状态,一到假期和周末,浙博西湖美术馆就热闹得像电影院散场。 
  
  好展览全靠挤?亦或值得期待的展览还不够多?待全新的浙博之江馆区建成,这些烦恼或许就迎刃而解了——浙博是“四大馆”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这是什么概念?此前,浙博各馆区(包括孤山馆区和武林馆区)建筑面积总和仅4万余平方米——之江馆区相当于5个孤山馆区或武林馆区这么大,每天可接纳1万人次的观众流量。 
  
  未来,我们能看到什么?记者专访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为你“剧透”,四年后这里将展陈一个怎样的浙江? 
  
  上图这座宏阔的水泥灰长方体主体建筑,是未来浙博的核心馆舍。当然,西湖边的孤山老馆仍将保留,主要展陈艺术专题的展览。 
  
  按照规划,新馆高达八层,地上6层,地下还有两层,展厅足足有20个,包括15个常设展,和5个规模不同的临时展厅——即便是走马观花,一天下来也看不完。 
  
  从地下一层的特展厅逛起,每上一层,就如同一场穿越,从浙江古代历史,循序渐进至浙江的近现代历史,再至当代社会生活,比如那一件件久远却又熟悉的生活老物件——对于“当代浙江”板块的展示,浙博正筹备向社会征集能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史的“文物”,呈现的浙江历史将一直延续至当下。 
  
  从三楼开始,全新规划的历史、艺术专题陈列将一一亮相。比如浙江制瓷史,历代货币、佛教文物以及宁绍婚俗陈列、清代漆器陈列等等。 
  
  五个临展厅则有更多想象空间,会更多引进海内外重量级大展。所以,像“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明展”这样的引进特展,未来的频次和选择都会更多。 
  
  陈浩告诉记者,浙博馆藏文物及标本有十万余件,以前限于展陈空间有限、只能存于库房的藏品,将有更多机会露面。比如浙博货币典藏品质高、数量丰富,今后将为此专设一个展厅。 
  
  而观众看不到的一些“隐藏”空间里,未来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馆将会大大增加库房空间,文物能享受更好的保存条件;另外还会辟出藏品技术保护专区,有近40间实验室、修复室、文保处理室以及专门为大型出土文物规划的前期处理室与冷冻脱水室。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