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一谈起皮影,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汪海燕便打开了话匣子:“学习皮影雕刻并没有想象中简单,别人总说我看起来柔弱,但是我一直有一股执拗的劲儿,不想让父亲失望,一定要把皮影雕刻学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汪海燕的父亲正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皮影戏(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汪天稳。 
  
  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曾经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娱乐方式。“以前的陕西华县农村没有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农闲时,大家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皮影戏,每次皮影演出全村老少都很期待。”汪天稳回忆起以前的生活说。
  
  正是出于对皮影戏的热爱,当时年仅12岁的汪天稳拜名师学习皮影雕刻技艺。从“推皮走刀”的雕刻技法,到制皮、设计稿、画稿、雕刻、染色等24道皮影雕刻工序,国家级非遗项目皮影戏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在汪天稳手中日复一日地流淌了近50年之后,又传到了他的女儿汪海燕手中。
  
  2008年,汪海燕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皮影工作室,通过开展体验活动、办讲座等方式推广这门古老的艺术。“工作室刚建立时,我们主要是教学员们皮影雕刻的技艺。后来在学员的建议下,工作室改变了思路。传承这项传统技艺,更需要学生群体参与进来,让他们体验皮影、了解皮影文化。”现在,在寒暑假,汪海燕皮影工作室会面向广大学生,举办皮影体验活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皮影的起源,让他们亲手去摸、去看、去体验皮影从牛皮到成品的制作工艺。
  
  除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皮影文化、体验皮影雕刻工艺,推广皮影艺术还需要品牌化的运营。“将非遗传承项目做成品牌,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高品质、精美的皮影作品,更有利于皮影技艺的传承。”汪海燕说。
  
  “非遗项目也可以产业化发展,如果不走产业化的路子,它很难继续传承下去。始终依靠纯手工打造,很难给这个行业带来经济效益,手艺的传承势必越来越难。”汪海燕认为,皮影雕刻要走上产业化道路,还需要与高科技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皮影的品质。
  
  对于皮影艺术如何持续发展,汪天稳和汪海燕一直在不断思考,积极寻找传承和推广这项非遗项目的新思路。“皮影不仅可以做成高端的艺术品,还可以做成与大众生活贴合的衍生品。与人们日常生活品结合起来,能够让人随处看到皮影,想起皮影,喜欢皮影。”
  
  2007年,汪天稳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创作了重量级的现代艺术作品《九重天》《刑天》《蚩尤》。这套作品突破了传统的藩篱,在皮影雕刻工艺上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九重天》等作品被美国前波画廊收藏。“除了创作高端艺术品,去年我们也开始尝试做一些具有皮影元素的手机壳、手机吊坠等产品,在制作这类日常生活衍生品的过程中,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汪海燕说。
  
  近年来,汪天稳、汪海燕父女与许多国际著名品牌商达成了跨界合作。受到巴宝莉、爱马仕等国际品牌商邀请,中国传统的皮影元素被应用到了它们的品牌设计、橱窗设计上,中国的传统艺术与时尚品牌结合,使这门古老艺术的发展焕发出新活力。“虽然皮影是一门传统艺术,但是与时尚品牌的合作仍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可见皮影有很大的可塑性和生命力。”汪海燕说,这些合作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和美好的展望,皮影的许多花纹提炼出来,也是一种当代的艺术,皮影元素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