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打春牛”迎新春 传承民俗年味浓
2019-02-02 11:1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已浏览次

“打春牛”活动 崔梦琪 摄
“打春牛”,又称为“鞭春”,是农耕时代迎春的传统名俗活动。1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保永村,乡亲们便以一场热闹的传统习俗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现场年味浓厚。
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打春牛”自西周时期便兴起。立春前一天,各地官吏们都要沐浴着素服,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抽打,这土牛便被称为“春牛”。
“打春牛”意为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多年后,土牛换成了纸牛。一个纸糊的牛里面装上五谷,在迎春会上让“勾芒神”举鞭狠打,牛被打倒,纸被打烂,里面的五谷流出来,象征着打出一年的五谷丰登。

留学生体验舞狮 崔梦琪 摄
又过了许多年,纸春牛换成了真春牛。活动现场,在保永村村干部朱兵方的带领下,村民们便举行了简单的“打春牛”仪式。每位村民心怀希望,拿起鞭子轻打“春牛”,感谢大自然的馈赠,表达对土地的敬畏之情。
除了“打春牛”外,现场还有写“福”字、送春联、舞狮等传统民俗活动。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Ibrahim第一次过中国新年,各个活动环节都让他感到非常新鲜,还当场体验了一把舞狮。

现场写“福”字 崔梦琪 摄
“我已经了解了很多的中国习俗,很高兴今天能尝试舞狮,真的非常有意思,这样的活动也很有意义。”Ibrahim说。
据了解,这是二十多年来,东林镇第一次举行“打春牛”仪式。温室龟鳖养殖曾是东林的支柱产业,保永村从事龟鳖养殖的农户就占到全村五分之三。180余个龟鳖养殖棚给村里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
2016年6月底,东林镇温室龟鳖产业全部“归零”。2017年,土地经过整治和流转后,保永村的1500多亩土地“变身”良田和池塘。“传统种植业结合传统民俗文化,希望在新年给村民们带来好兆头。”东林镇工作人员说。
责任编辑:思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