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古韵”非遗展演十年磨一剑
2019-03-28 11:21:38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已浏览次

近日,“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河南省淮阳县开幕。
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数十个非遗项目用富有各地特色的艺术表演拉开了本届展演的序幕。
陕西的安塞腰鼓、河南的京剧表演《孙悟空大闹天宫》、青海的花儿演唱《尕妹是才开的山丹花》、辽宁的高跷《最炫中国东北风》等一大批传统音乐、舞蹈、游艺与杂技、曲艺类节目一亮相,便获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作为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保留的37个省级年度品牌文化活动之一,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今年迎来第十个年头。
自2010年举办以来,展演规模一届比一届大,效果一年比一年好。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本届展演,围绕“保护文化遗产 延续历史文脉 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共邀请全国各地的40个项目分6场集中演出,遍布淮阳县的文化广场、公园,在展演规模、层次、实效上有了新突破,掀起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展演将持续至4月7日。
“本次展演活动邀请的节目都是历次活动中最精彩的,主要包括非遗展演、传统技艺类为主的非遗项目展示、民间艺术巡游三大板块,不仅有助于提高民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动性、自觉性,还将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召开非遗保护座谈会成为展演的“标配”。
座谈会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结合非遗保护实际,针对遇到的问题建言献策。如2016年的研讨会针对淮阳县民俗文化泥泥狗掉色和易碎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了科学的保护措施,为泥泥狗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路子。
据统计,2010年至2019年,“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共邀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个项目来淮阳展演10场次,国家级非遗项目186个展演204场次,河南省、市、县三级非遗项目190个展演209场次,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783支队伍参与展演或巡游,受益群众达4600万人次。
展演举办10年来给淮阳当地带来诸多新气象,对当地精准扶贫和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老斋公,慢慢走,给把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3月27日,家住淮阳县城关镇金庄村的任国和老人一边捏制一边用俏皮的语言向观众介绍泥泥狗。
距离太昊陵约5公里的金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泥泥狗专业村,全村3200多人中有2800多人会做泥泥狗。特别是2014年淮阳泥泥狗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大大提高了淮阳泥泥狗的美誉度。
如今,金庄村鼓励艺人办合作社,并帮助他们将传统工艺与市场相结合,在保留泥泥狗传统技艺特点的同时注重泥泥狗工艺品属性和包装,产品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远销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地区,成为帮助淮阳群众脱贫的重要产业。
展演推动了社会各界对非遗工作的重视。2015年,淮阳先后3次组织规模较大的民俗文化普查,之后把非遗保护列入全县“十三五”规划,将支持文化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同时从土地转让、建设规划、水电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引导企业家和社会有识之士兴办文化实体,投身非遗保护传承事业。
此外,展演成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好助手。淮阳依靠展演和太昊伏羲祭典、旅游赏荷月等文化品牌,擦亮了中华朝祖圣地、中原休闲福地、国学文化源地三张名片。2018年,淮阳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238.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6.96亿元。
责任编辑:思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