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文明交流互鉴重任 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时隔5年后再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2014年3月27日,法国巴黎,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关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著名演讲。5年后的今天,重温这篇关系全人类前途命运的光辉文献,将有益于引领我们更好地看清世界、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习近平主席在那篇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让人们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这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正在致力于本民族伟大复兴,并对人类世界和平发展积极贡献智慧方略的负责任大国最高领导人所秉持的文明观,已被国际舆论广泛赞誉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明宣言”。
  
  纵观人类文明进程和各国发展历史,每方水土上的每一族群,尽管不乏邂逅中的碰撞甚至纷争,但之所以能够历尽千百年沧桑巨变,仍可世代赓续、繁衍生息在同一蓝天下,并得以彼此睦邻和谐、共存共荣,究其成因,则往往离不开不同语言肤色、不同文化基因的人们对人类文明进步、相向携手、共同繁荣等核心价值的普遍追求、永续传承,离不开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融合发展。
  
  5年来,习近平主席在诸多外交活动和国际国内场合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讲话论述、指示批示,既高屋建瓴,又“平语”近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强调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蕴含着“东方智慧”、彰显着“中国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发展壮大之源,亦是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之本。“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些精辟论断,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民族复兴伟业离不开中华文明沃土的丰厚滋养,向世界彰显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全球繁荣发展愿景的重要价值。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历史和文明积淀,是其所在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我国文物工作者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牢记习近平主席的殷切嘱托,肩负起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一方面通过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文物保护援外工程和联合考古项目、举办进出境文物展览等,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独特贡献;另一方面,大力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推进落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部署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 面向公众开设文化遗产公开课,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和公共服务水平,陆续推出《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赢在博物馆》《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深受广大公众和青少年追捧的文化遗产大众传播品牌,让人们在一件件国之瑰宝中触摸传统文化的生命韵律与脉搏跳动,于一场场节目活动中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永续传承……一系列文明底蕴、中国气派、全球视野、国际影响的特色文化交流活动项目,宛若涓涓清流,焕发时代光华。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同处一个世界。当今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交集发展的人类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接踵而至,正在加速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深刻变化。从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汲取营养,秉持天下大同、安宁祥和的情怀,协力构建同心同德、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则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普遍共识和行动。学深悟透习近平主席5年前关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发展进步的重要演讲及相关论断,深刻领会其所阐发的思想精髓,将激励我国文物工作者不断深化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路的实践探索,不断增强对正确理念、方向引领的认识和把握,更加坚定地树立起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弘扬光大的强大自信,更加自觉地完成好文物保护利用的每一项工作,更加扎实地开展国际文化遗产交流合作,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文物走向世界,以物载道,以文化人,不懈致力于促进国与国的文明对话、民与民的息息相通,为加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全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明天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