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铜质吸蚊灯的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三伏凉夜好,清风吹满怀。时方爱露生,鸣镝一声来。”诗人叶城的这首《谯蚊诗》生动地描述了夏夜纳凉时蚊袭时的场景。彼时,在炎炎夏日遭到蚊扰,古人自有驱蚊妙招。
  
  这盏晚清时期的铜质吸蚊灯(如图)为笔者收藏,整体高度12.4厘米,灯座和灯身可拆卸。其沿口设计圆整,与灯身连接致密,浑然一体。提手上缠有整齐的藤条,既好看又防滑。整盏灯的造型如一只葫芦,浑圆俊秀,形体优雅,做工简洁而不失精细,所用铜材厚实,历经一个多世纪外观几无受损,点燃内部油灯,依然光亮夺目。
  
  2000多年前,《庄子·天运篇》里就曾描述令人讨厌的蚊子:“蚊虻噆肤,则通昔(夕)不寐矣。”宋代欧阳修也在《憎蚊》一诗中说它“虽微无奈众,惟小难防毒”了。
  
  古代没有如今的蚊香、电子灭蚊器等,但是聪明的古人观察到一些植物的气味和燃烧后的烟雾有驱蚊功能,便在家中摆放诸如驱蚊草、食虫草、藿香等,或燃艾草、挂香囊用以驱除蚊虫。除了这种“驱”的方法外,古人还有一种就是“避”。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就有了“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可见帐幔古已有之。
  
  这盏吸蚊灯所采用的方法则是“灭”。其原理是利用了蚊虫的趋光性,点燃油灯发出暗黄色亮光吸引蚊虫,等其靠近则被里面的高温灭杀。
  
  古人制作的吸蚊灯,多以铜锡为材料,后来也有陶瓷和玻璃所制,为时人所爱。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