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故事是怎样来的?
2018-02-28 11:43:53 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已浏览次
一个人最根本的人格特质,最容易从他的遗嘱以及对于身后之事的安排中看出。
建安25年(公元220年)正月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阳病逝。生前,曹操曾写过一篇《遗令》,对如何安排自己的后事作了具体规定,重点是强调自己的薄葬,要求死后“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所谓“时服”,就是平时穿的衣服。二月二十一日,曹操安葬在高陵。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在陵前诵读了各自撰写的祭文。
值得一提的是曹植的诔文,在文章中,曹植具体描述了曹操安葬时的情景:身穿缀衣,玺不存身,只有系官印的丝带,未葬金玉珠宝,随葬的明器都是质朴无华的陶器,没有任何加工修饰。由此可见,曹操葬礼一切从俭的遗令,是得到严格落实的。曹操之所以选择薄葬,与曹操的性格和世界观有关。这个有着大开大合胸襟,同时能将人生悟彻得异常通透的人,当然也不想在死后落入俗套。至于曹操墓的确切位置,虽然曹操的《遗令》和《三国志·武帝纪》都标明曹操死后葬于邺城,但曹操墓究竟在哪里,却一直没有找到。这个生前一直捉摸不透的人,对于自己死后的隐藏,显然用心良苦。
在亳州,最盛传的曹操故事也跟墓地有关——据说曹操在洛阳生病期间,有一天静卧榻上翻阅史书,当他看到春秋伍子胥鞭尸楚平王一章时,不禁毛骨悚然;再联想到自己生前所做的诸多惨烈之事,更是惴惴难眠。为了不重蹈楚平王的覆辙,防止自己的墓穴被盗,曹操赶紧命人到许都召来亲信司马孚,要他在亳州老家修筑72疑冢,并密筑一真冢,待冢成后,杀尽匠人,以免泄密。随后,曹操又密诏在邺城的曹丕来洛阳,命他伺机再杀死司马孚。这样,曹操墓址的确切地点再也无人知晓了。至于曹操死后,葬于邺城的“高陵”其实是一个假象,真的棺椁,却星夜运回了亳州。待到出殡那一天,亳州四门同时大开,早已准备好的72个棺椁,分别运出城门,埋在城外。而曹操的尸体,就埋在曹氏家族的某个墓地内。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依照当时的情况,尤其是按照曹操的性格来说,这样的事情,并非不可能。现在,在亳州城南曹氏宗族墓地范围内,还有近十座高丘孤堆,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地下汉墓,但哪一座属于曹操,目前仍是一个谜。在墓地范围内,还有近十座高丘孤堆,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地下汉墓,但哪一座属于曹操,目前仍是一个谜。在亳州,如今的曹氏宗族墓一带,已修建成公园了,在公园之内,有几个高高耸起的土堆,那就是曹氏宗族墓群。在亳州曹氏宗族墓群的东北角,还有一个曹园,据说当地很多人是曹操的后代。当年,他们的使命,就是负责暗中保护曹操墓。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也一直拿不出证据来。不过,以曹操的办事风格,如果那些人是受了某种使命的话,那么,就一定不会留下把柄。
徜徉在亳州曹氏宗族墓地之中,看着那些高高耸立的曹氏宗族墓地,我在想的是:曹操为什么如此刻意隐藏呢?这一番行为,不仅仅是因为他对于生死看得很透,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不愿意面对——一个本来的诗人,在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嬗变之后,变得谁也不认识了,甚至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当他面对死亡之时,会感到失落和困惑,他不敢面对,也无法面对,只好把自己藏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这样的最终结局,是一种无奈呢,还是对于自己的否定?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