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的民族风俗

  傈僳族的人们因为是主宰一些干栏式的住房,所以在待客方面上都会有这他们独特的习俗,对此傈僳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傈僳族烟俗

  傈僳族姑娘正在为老人点烟

  傈僳族男女腰间都挂有一个绣花烟荷包,每逢相聚,人们就会互相敬烟以示亲热。男女青年择偶求爱时,如果小伙子看中哪位姑娘,就把绣花烟荷包解下来扔给她。姑娘如果同意小伙子的求爱,便接住烟荷包,并将自己的烟荷包也扔过去;姑娘倘若不同意,不仅不会接烟荷包,而且还会赶紧走开。凡遇婚嫁喜事,傈僳族人都要在送的礼品中放上一包烟末,以示敬重。

  在日常生活中,为老人敬烟、点烟是傈僳族人的一种习惯。老人在吸烟时,其抱着特大竹制水烟筒由晚辈点烟的情景是傈僳族一道独特的风景。

  傈僳族食俗

  傈僳族食俗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部云南省。绝大部分人居住在怒江两岸山上,粮食只能种在很陡的山坡上。没有平坝,所以,很少有水田,只有在怒江两边稍平的地方才能开梯田,种植水稻。山地只适合栽种苞谷、荞麦以及少量的鸡脚稗。

  正因为这种地理条件,小麦产量极低,成本也很高,一般家庭很少吃上大米。即使家庭生活比较富裕的人家,也只是逢年过节、或者招待客人时才能吃上一点。

  少数居住在河谷地区的则以大米为主食,以苞谷、洋芋一类杂粮为辅。芋头是傈僳族人比较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又加上可以兼作粮食,所以,家家户户都栽种芋头。

  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饭时,先把米放入锅内熬煮,中间更换两次水,待米快熟时,放进青菜、白菜直至菜烂。平时很少单做菜,饭菜合一的粥煮熟后,全家围着火塘就餐。用作煮粥的米通常有玉米和荞麦。因大米种植较少,只有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才用大米做粥。

  居住在丽江的傈僳族喜食阴玉米饭,所谓阴玉米是指秋天刚熟的玉米包,去包叶后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然后阴干储存。食用时将玉米粒搓下,用木难舂去表皮,加上四季豆、猪头或猪排微火煮食,作为佳馔。大部分傈僳族都喜食玉米爆成的玉米花。

  傈僳族的肉食来源有家庭饲养的猪、牛、羊、鸡肉和捕猎的麂子、岩羊、山驴、野牛、野兔、野鸡和河里的鱼,肉类的食用方法大都采用把肉抹上盐,放入火塘中烧烤后食用。

  烧烤肉食品是傈僳族人传统的吃法。不论是猪肉、牛肉和小鸡、鱼类都能烧食。这种吃法味道鲜美香脆。这是由于这个民族长期以狩猎、采掘为生形成的饮食特点。但是傈僳族不吃水牛、狗、猫、马肉。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芋头和各种瓜菜、薯类,辅以橘子、桃、梨、等多种水果。因当地盛产漆油,所有菜肴均用漆油烹制。如漆油炒鸡、漆油炖鸡、漆油煮甜酒蛋等。漆油煮甜酒被认为是产妇补虚的上等食品。

  傈僳族家家都养蜂,少则4、5群,多则十几群,每年秋季,家家都酿酒,所用原料除玉米、高梁外,还喜用稗子,并以稗子酒最好。酿酒时,先将原料捣碎,蒸煮后放酒药装坛封存,10天后即可启封冲饮,度数不高,淡而醇,有解渴提神之功效。

  傈僳族喜饮一种麻籽茶。制作麻籽茶时,先将麻籽入锅用微火焙黄,然后捣碎投入沸水中煮6-7分钟,取出沥渣,汤仍入锅放盐或糖煮沸即可饮用。麻籽茶洁白,多饮也像饮酒一样能够醉人。在贡山一带的傈僳族,受当地藏族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有喝酥油茶的习惯。

  傈僳族有哪些民族风俗

  傈僳人的待客习俗

  傈僳族的传统住房,原为干栏式的“千脚落地”竹篾房。泸水一带的傈僳人,由于受了汉、白等民族的影响,不少人家已盖起土木建筑的房屋。正 中一间堂屋,里面设有一个火塘,既是烧饭的炉灶,也是取暖、聊天和待客的地方。

  客人在火塘边坐定后,女主人便从里屋端来用玉米酿造的酒。这种家酿酒,酒味香醇,甜中略带酸味,喝起来既爽口又凉快。“无酒不成礼”,这 是傈僳人待客的习惯。通常是主客共喝一碗酒:客人双手接过主人递上来的酒碗,喝上一口,用手把喝过的碗边抹一下,双手把碗捧还主人,再说一声 “谢谢”;主人端碗喝一口,抹一下碗边,又递了过来。就这样,你让我,我敬你,喝得好不痛快。大家越喝越亲热,这时,主人让家人再添一碗,喝个合杯酒:主客两人共捧一碗酒,互相搂着对方的脖子或肩膀,脸贴脸,同时共饮。反过来,如果客人扭扭捏捏,或不喝不沾,那是对主人的不恭。

  喝着喝着,主人忽地起身登上屋棚,从粮囤里舀来一碗玉米。只见他扒出火塘的炭火,把一些玉米粒放在炉炭上,用一根竹夹子扒来扒去地烧烤。 不一会,玉米粒劈哩叭啦地炸响了。主人敏捷地从炭火上捡起一颗一颗爆玉米花,放在手掌上吹吹炉灰,请客人吃爆玉米花。尽管这是最普通的食品, 但啜一口酒,吃几粒酥香的玉米花,也别有一番情趣。

  傈僳人的饮食很简朴。他们早晨起来,从酒坛舀上一碗酒,再炸一点玉米花下酒,就算吃过早餐了。据说,玉米酒不但可御高山风寒,而且营养丰 富,难怪傈僳人,不分男女,个个看起来都是身强力壮的。

  午饭时主人杀鸡置酒待客,并从园圃摘来豆角、茄子、青蒜。从前,傈僳人没有种菜的习惯。现在,家家都有一两块菜地,每逢赶街日,村民还把 吃不完的菜背到六库镇去卖。

  说起傈僳人的烹调,最奇特的是,苦胆竟成了这里的调味品之一。逢年过节,他们杀猪宰羊之后,必将苦胆留起来,放入锅中一块煮肉。久而久之, 如果没放胆汁煮出来的肉,他们反而觉得没有滋味了。

  傈僳人还喜爱用火烧烤肉食。倘有贵客登门,主人常常升火烧烤乳猪待客。他们称吃这种酥嫩鲜香的美味佳肴为“窝夺干蒂哩”,意为如同吃核桃 仁那样好吃。

  傈僳族民族风俗有哪些

  德昌傈僳族求爱风俗

  德昌傈僳族新娘独具特色的盖头极引人注目。盖头是黑色土布,盖头大,有的硕大无比,盖头使傈僳族婚礼充满神秘气氛。

  结婚这一天,新娘在娘家打扮妥当,由伴娘给她裹上头帕,裹法和平时包头帕不一样,新娘的头帕很大,包得如车轮一般。傈僳族的陪嫁物极简单,数件头帕、一件衣物和一床被盖而已。头帕是娘家亲戚送的,娘家的兄、舅送的头帕新娘就必须包起,于是新娘头上的头帕一般都是四五件土布,每件一丈二或一丈五,包时在最外层将布垂下,构成严严实实的盖头。现在的新娘好多了,包得并不是很多;而以前,有的新娘要裹上十件布的头帕,致使盖头硕大无比。新娘虽被箍得头痛欲裂,也只好默默忍受。

  送亲开始了,屋内领亲舞跳过之后,新娘就遮着盖头由伴娘陪着出了家门,离家门约几十数停顿一下,伴娘为新娘取下遮着面的盖头,仅留扎得紧紧的车轮似的头帕,如头帕实在太大太沉,可适当取下一两件布下来,减轻新娘的负担,揭去盖头的新娘被众女簇拥上路。

  进男方家门前稍息,这时又要给新娘盖上盖头,恢复原状,欲进家门前众女在新娘头上撑开被盖,遮住新娘,被男方家抢去被盖后才进屋。

  进屋后盖着盖头的新娘与新郎并排而坐,还要经过复杂的请拜、取名等仪式后,由伴娘揭去新娘的盖头,新娘的面目这才露出。

  旧时,因是包办婚姻,不少新郎不知盖头遮住的新娘是啥模样,对揭盖头忐忑不安。现在则不同了,多是自由恋爱,新娘是美是丑他自然知道,但盖头这一古老习俗在德昌傈僳族中沿袭至今,傈家婚礼隆重热烈,这新娘盖头又平添神秘气氛。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