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雅玩的案头陈设器―――铜质兽耳瓶
近日,瓷友万先生像往常一样,又到工地上转悠,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工地的角角落落。忽然,眼睛一亮,看到在一位农民工挖到的明代文化堆积层中,出现一件完整的兽耳瓶,体型不大,周身锈迹斑斑。万先生连忙上前和农民工讨价还价,最终花人民币800元买下。回家后经清洗发现该器物为黄铜质地,且周身布满的锈迹犹如人体长出的老茧那样坚硬,而腹部有一部位明显受到其他物体的保护而丝毫没有锈迹,彰显出当时主人把玩的包浆。该瓶通高11.3厘米,口径3.2厘米,底径3.5厘米。从器型上看具备清代瓷器典型式样。这种用铜质模仿瓷器造型而制成的文玩,今天所见尤为难得。
历史上用于汲水和盛贮液汁的器皿通称为瓶。比较常见的有各式造型的陶瓶和瓷瓶。而铜质的瓶相对少之又少。
陶瓷瓶一般所见为小口、束腰、深腹。有的在器颈肩或腹部附上系的,形体较高,足由尖底演变为平底。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墓葬中均有过出土。1973年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陶瓶的出现,大家为这种特殊形制的器物激动不已。
在隋唐时瓷器得到巨大的发展,陶器制品日益淡出,开始流行瓷质制品,至宋代南北窑场遍地开花,大量烧制日益普遍的瓷器,器型也更是十分丰富。这时出现了玉壶春瓶、梅瓶、扁瓶、胆式瓶、直颈瓶、净瓶。明代在继承历史的前提下又推出花瓶、酒瓶、挂瓶、陈设瓶、桥瓶等不同的种类。对于今天我们收藏爱好者来说,鉴定不同时代的器物,往往造型的传承对正确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帮助。
因颈部两侧贴附双耳故名双耳瓶。早在宋代南北瓷窑普遍已经烧造,由于耳的形式不一,名称各异。龙泉窑、哥窑、官窑多成贯耳瓶,系仿汉代投壶式样。凤耳瓶、鱼耳瓶为龙泉窑特有。定窑又别出心裁创造出双环耳瓶。
元代又衍生出青白釉S形的双耳瓶。明清二朝既有继承,又更有创新。明代派生出戟耳瓶、兽耳瓶;清代增加了象耳瓶、虎耳瓶。
历史发展到明代中晚期,中国传统书画高度发达,出现了异常的百花齐放,但由于政治的腐败,社会的动荡,相当数量的文人雅士纷纷躲避政治,整日在艺术的个人修养中寻找更大的乐趣。这件文人雅玩的案头陈设器铜质兽耳瓶的展示,勾起我们今天同样爱好收藏的朋友更多的是遐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