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白釉梅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青白釉梅瓶

 

  梅瓶创烧于北宋时期,因其口小仅容梅枝而得名,又称“经瓶”。根据考古资料分析,梅瓶既可用于盛酒,也可用于陈设。宋代磁州窑梅瓶上经常书写与酒有关的文字,如“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等,说明梅瓶确实是作为酒器使用。另一方面,北方地区辽代墓葬发现的壁画中有用梅瓶插花的画面,可知梅瓶也是一种陈设器。

 

  1985年,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元代墓葬中曾出土了一对青白釉梅瓶。瓶高28.4厘米,口径6.3厘米,足径10.3厘米。小唇口,短颈,丰肩,敛腹,平砂底。内外施青白釉,肩部及下腹部各饰一道弦纹。器物造型修长典雅,瓷土淘洗稍欠精细,胎体中含有少量杂质,胎接痕比较明显,器身弦纹与胎接痕巧妙搭配,为素面器壁增添了些许节奏感。器身里外均施釉,釉层厚薄不匀,釉色与宋代相比更偏重于青色,整体风格比之宋代景德镇窑产品稍显粗糙。现藏于北京市海淀区博物馆。

 

  青白釉是介于青釉和白釉之间的一种釉色,又称影青。始创于北宋时期景德镇地区的窑场。由于釉料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很低,釉层显得晶莹润泽,有如冰似玉的美感。元代青白釉比宋代发色较深,青色略重于白色,没有宋代那样清澈透亮,但也独具特色。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一件青白釉观音坐像堪称元代青白釉瓷器的代表。观音像通高65厘米,坐姿,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手置于右膝上,左手自然下垂于座榻,神态安详,眼睑间露出慈祥的微笑。菩萨袒胸赤足,体态丰满,头戴宝冠,肩搭披帛,胸前佩戴璎珞。整体器物形神兼备,釉色莹润柔和,将菩萨博大安详的特质和凛然不可侵犯的宗教威严非常协调地融合在一起。

 

  青白釉瓷器的烧造成功,不仅为以后景德镇瓷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且也给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礼乐制度和审美取向的实物素材。中国素有崇玉的传统,儒家学说更是强调“君子比德于玉”,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了瓷器的烧造。继唐代越窑将青瓷“类冰类玉”的效果发挥到极致以后,两宋时期,随着程朱理学的兴盛,儒家的这种崇玉思想更是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受此影响,在釉色上玲珑剔透的青白釉瓷器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与价格昂贵的玉器相比,物美价廉的青白釉瓷器更容易让普通民众接受,而景德镇的青白釉瓷也因此拥有了广阔的市场。

 

  “大都”作为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货品充斥其间,产于南方的青白瓷也随着大运河的漕运源源不断地输入京城。据考古资料,在今北京市西城、海淀、昌平等地都出土有元代景德镇的青白釉瓷器。这一方面说明青白釉瓷器在“大都”一带有着很大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运河疏浚后,便利的水路交通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南北方之间的贸易往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